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本輪樓市的“降溫”還在繼續。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的變動情況。整體來看,70個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延續略降的態勢,同比漲幅繼續回落。
根據資料顯示,10月份,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房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持平,北京、上海環比分別上漲了0.6%和0.1%,而廣州、深圳,則分別下降了0.3%和0.2%,此外,二線城市的新房價格環比由上個月的持平轉為下降0.2%,三、四線城市則環比下降0.3%,降幅比上個月擴大了0.1個百分點。房價下跌城市的數量方面,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出現下跌的城市有52個,相比9月份的36個明顯增多;二手房方面,房價下跌城市的數量則更多,10月份,二手房房價環比下跌的城市數量竟高達64個,相當於9成左右的城市二手房都出現了明顯的降價現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全國的商品房均價竟然跌回了“萬元以內”。根據相關資料顯示,10月份,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為12709萬平方米,銷售額為12390億元,如此一來,便得出10月份商品房的銷售均價為9749元/平,比2020年的全國平均房價9860元/平,還要低。
基於目前樓市的“降溫”形勢,有專家表示:2022年,房子或迎“貶值潮”。那麼,問題來了,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認為,這樣的判斷還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此話怎講?3個訊號開始顯現或許可以說明一切。
首先,我國的住房總量已然過剩。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40平方米左右,比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要高。
此外,根據央行的資料顯示,我國的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已經達到了96%,戶均1.5套,其中,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已經超過40%。
還有住房空置率方面,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調研,截止到2017年,我們國家的住房空置率就已經超過了21%,空置房方面也達到了6500萬套左右,要知道,從2017年至今,我國每年仍然會有大約1000萬套商品房建成,這還不包括逐漸增加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等,有專家預測,如今,我們國家的空置住房或許已經超過一億套。
也就是說,我國的住房總量過剩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換句話說,如今的我國樓市,供需關係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已經從20年前的“供不應求”到如今的“供大於求”,而且還是大很多。
其次,我國的購房需求正在驟減。種種訊號顯示,2022年,我國或將進入“人口負增長”的元年,屆時,我們國家的新生兒出生人數將會跌落至1000萬人以內。
與此同時,我們國家的城市化程序也將進入緩慢增長的階段,屆時,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定居的步伐也將會放緩。
此外,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根據“七普”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20年,我們國家60歲及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了2.64億人,佔比18.7%,與2010年的“六普”相比,上升了5.44%。
一方面是新生兒出生率的降低,另一方面是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再加上城市化程序的放緩,凡此種種,我國購房需求的驟減也就不難理解了。
最後,我國的土地市場開始萎靡不振。截止到10月底,第二輪集中供地的22個城市中,除了鄭州和寧波外,均已經全部結束,但是,從集中土拍的結果來看,卻非常不理想。
流拍率方面。截止到10月17日,第二輪土地集中供應的掛牌地塊為822宗,流拍地塊為266宗,流拍率高達32.4%,連一項土拍市場火熱的廣州、北京等城市,流拍率都達到了50%以上。
溢價率方面。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1~9月份,全國300成住宅用地平均溢價率為14.8%,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的平均溢價率為4.1%,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0.8個百分點。更讓人意外的是,長沙、重慶等城市,竟然出現了多宗地塊以底價成交的現象。
土地市場的萎靡不振必然會帶來樓市的繼續“降溫”,這也是毫無疑問的,就好比面和麵包的關係一個道理。
面對樓市3個訊號的顯現,2022年,房子或迎“貶值潮”也就順理成章了。如此一來,該不該買房也就清楚了,但長期來看,隨著城市化的深入發展,像北京、深圳等一線大城市來說,房價的穩步上漲仍然是大機率事件,所以,在2022年這樣的樓市調整期買房,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當然,僅限於像北京、深圳等這樣的大城市來說才可以,像一些三、四線小城市,如果沒有強烈的購房需求,能等則等也不失為一種購房策略。對此,你怎麼看?
我是@大川說樓市,關注我,瞭解更多樓市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