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1950年10月19日,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湖南人奮勇殺敵,以生命和鮮血,以責任和擔當,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明決策,果斷出兵。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28日,毛澤東莊嚴宣告:“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7月上旬,毛澤東著手進行戰爭準備,將戰略重心北移,組成東北邊防軍集結在鴨綠江邊,後來的形勢發展表明這一戰略決策十分英明和富有遠見。9月2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勞動黨和政府急電蘇聯和中國請求支援。10月上旬,毛澤東連續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出兵參戰問題。10月8日,毛澤東以戰略家的眼光釋出《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後來評價:“這個決心不容易定下,這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對複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歷史程序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確。”
揮師決戰,力克頑敵。彭德懷、陳賡、鄧華、楊得志、楊勇相繼擔任或代理過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他們均為湖湘子弟。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事統帥,彭德懷的名字與抗美援朝密不可分,他知難而進、勇為前驅的精神,一直為廣大幹部和群眾所稱頌和敬仰。陳賡是接替彭德懷的最佳人選,朝鮮授予他一級獨立自由勳章。鄧華是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全過程的志願軍司令部首長,親自指揮上甘嶺戰役。楊得志是朝鮮戰場“地道戰”的首倡者。楊勇是志願軍最後一任也是任期時間最長的司令員,為抗美援朝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而先後入朝參戰的5個野戰兵團裡,兵團、軍、師一級的指揮員中也不乏湖南共產黨人的身影,如二十軍軍長張翼翔、二十三兵團副政委姚喆、二十四軍代軍長兼代政治委員張震、三十九軍軍長吳信泉、四十七軍軍長曹裡懷、六十六軍軍長蕭新槐等,他們靠前指揮,立下了赫赫戰功。
馳騁漢江,英雄無悔。朝鮮戰場上的三湘子弟兵不怕犧牲、勇敢殺敵,把滿腔熱血灑在了異國他鄉。從入朝作戰至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陣亡183108人,負傷30多萬人。湖南籍的將士犧牲11541人,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抗美援朝“第一個志願兵”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級別最高的湘籍將領李雪瑞、“革命到底,誓不回頭”的喻求清、營救朝鮮少年不幸犧牲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盤腸大戰英雄”羅連成、上甘嶺戰鬥中為搶救傷員犧牲的第一位湘籍女戰士黃金菱、擊退美軍10多次進攻消滅30多人的曾南生,還有負傷轉業後在新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的戴篤伯等英雄。
萬眾一心,支援前線。1950年11月5日,湖南省委與各民主黨派和團省委聯合致電全國政協、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決心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而奮鬥。11月6日,湖南成立了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湖南分會。省內各大報紙及各專區報紙都開闢欄目報道抗美援朝戰爭。1951年5月1日,《新湖南報》發表社論《把愛國熱情變為行動》,長沙23萬人分別在8處地方集會和遊行,匯成一股宣傳抗美援朝的洪流。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發出招收青年學生和青年工人參軍的決定,湖湘兒女的激情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不到一個月,全省就有4.2萬多人報名。湖南人民掀起熱火朝天的增產節約捐獻飛機大炮活動,共捐獻人民幣1986億元(舊幣),可購買戰鬥機132架,超過原計劃100架的32%。湖南省委、抗美援朝湖南分會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擁軍優屬活動,解除志願軍指戰員的後顧之憂。
(選自《新湘評論》202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