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是練習傳統內家拳的必由之路,如果練習傳統內家拳,必須站樁。
因為就效費比來說,目前還沒有發現比站樁效果更好的功法。
練習傳統內家拳,其實有三個體系的功法。樁功、活身法、丹田功。目前這三個體系功法裡,綜合效果最好的是站樁。
因為:
1. 如果練習傳統內家拳,我們必須回到傳統文化的語境來,這裡沒法用什麼肌肉之類的東西來解釋傳統武術的效果和現象。以我練習和教學傳統武術十多年的經驗來看,凡是帶著肌肉之類“現代科學”的思維概念來練拳的,雖然練習的功法相同,最後出來的效果都不如傳統語境的人,精神決定肉體,也是一種無奈。這是一個大前提。有了這個大前提,我們可以談下面了。
2. 傳統內家拳的練習,是由骨、筋、氣血、臟腑逐次強化進階的。其實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同時的全面提高,但是就人體自身的感覺來說,先是骨骼強壯;然後筋的效果明顯;之後如果身體敏感的人,會感覺到氣血,不敏感的,要很久之後才有氣血的感覺;最後有氣的感覺之後,才能感覺到臟腑的作用。這是傳統內家拳所謂“內壯”的概念之下的人體強壯法。可以姑且理解為內家拳的身體素質訓練概念。
3.這種訓練概念之下,其訓練方法必然不同於大家印象中的肌肉訓練方法。它遵循的是傳統的練習理論和方式方法。這裡必須引入的一個概念就是“靜功”。靜功不是靜力訓練——雖然也有偏外家的樁功用這個理念練習筋骨——靜功的概念就是使身心內外都處於“安靜”的狀態下,也稱為“無為”態,來最大限度調動起人體的良能,來進行自我強壯和提高。是這麼一個理念。我這麼一說,可能大家很難理解。我不妨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小孩子、嬰幼兒,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睡眠。嬰幼兒是在睡眠中長身體的,這個大家都知道吧。睡眠,就是一種“靜”態。大家累了一天,需要恢復,也是要睡眠。睡眠是一種被動的靜態,“無為”麼。病人要恢復,醫生也說,要注意“靜養”,靜養不見得就是睡覺,是讓病人處於一種安適的環境中。這個最接近我們要說的“靜”功的概念和感覺。不過相對而言,我們要求的是一種“主動的”“靜”態。自我調適出來的,要求自我提高強壯的一種“靜養”環境。這個靜養環境,指的不是外部的,而是內部的,自身內在的,所謂“心靜”。
4.內家樁功的效果實現,必然是在“心靜”的基礎上實現的。心靜的越好,樁功效果越好。反之則效果慢。心靜身松。在心不靜(精神層面)的時候,可以透過放鬆身體(肉體層面)來幫助放鬆心境。這就是精神和肉體相互影響的概念。而進一步說,聯絡精神和肉體的紐帶,是人的呼吸,透過對呼吸的調節控制,可以幫助放鬆心情和身體。三者相互影響和促進。這是人體的運作姑且稱為模式吧。
5.在營造好了安靜的環境後,加上一個良性的引導意識,比如:我想身體強壯之類的想法和意識——不必很強烈,有這麼願景就可以,就是樁功的狀態了——當然,你還要擺個樁的姿勢,藉助下外形的作用——但是樁的內態就是這個意思。這個願景,就是意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站樁時間最少不能低於40分鐘,否則連養生效果都沒有,別說強壯身體效果了。這個時間是實踐得來的,我說話負責,你可以相信。你就算健身跑步,也得跑個千米左右不是,否則只能叫熱身吧?一個道理。站樁絕對不能看電視聽廣播,因為這樣不能靜心,只會出來“耗樁”的效果,還是消耗自身,不是“養練”。感覺枯燥就是心不靜,不靜時可調呼吸,或是放鬆身體。自己試試看吧。
初練站樁、抱球、由於剛剛入門,注重的是調息。站不了多久就感到腰痠背疼,兩手痠疼不能持久。慢慢的雙手手指有了“麻熱脹”的感覺。隨著時間的加長,慢慢的會向雙臂,胸背腰腹,雙腿雙腳執行。終於都使全身都有了麻熱脹的感覺,所以站樁抱球的第一個層次是麻熱脹。
全身有了“麻、熱、脹”的感覺以後,身體和經絡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敏感。練功有了一定的功底,就可以開始練習運氣、發氣了。站樁抱球時,右手的氣到左手,左手的氣到右手,透過兩臂、身軀,可見到氣環的存在。有的人微睜著眼或閉著眼,可以看到不同色彩的光環在打圈。這是站樁、抱球的第二個層次,“氣環、光環”層次。
在站樁抱球過程中,輕輕轉動一下,慢慢地感覺到了兩手所抱的“氣球”也跟著轉動,向前推,感到了阻力,兩手向外拉,感到了拉力。兩手向內擠,感到了推力,兩手向上抬,感到了空氣的壓力,兩手向下放,感到了空氣的浮力。總之,抱著球兩手不論往上、下、左、右、前、後移動,感到六面都有阻力。所謂“人在氣中,氣在人中”。這時,看似無形無質的空氣,已經變成了具有物質、能量、資訊的“炁”了。這是第三個層次,混元一炁層次。
由於空氣轉換為“炁”,這是質的飛躍。在此基礎上繼續轉進,在一定的地理磁場條件下,你可以感到地球在呼吸,大樹在呼吸。在練功入靜一會,慢慢地也可以感到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在呼吸,下丹田在呼吸。這就出現了所謂的“胎息”,這是站樁抱球的第四個層次。即“胎息”層次。
胎息出現,按照傳統功法來說,才是“練精化氣、百日築基”的功夫。繼續努力練功,漸漸會感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都在呼吸,在採“炁”。三個丹田好像是三個急劇旋轉的漩渦,漸漸地,開始是下丹田、然後是”黃庭“強烈的收縮,好像在下丹田或黃庭中孕育了一個“小孩”。終於有一天收縮緩解了,旋轉也不那麼強烈了。這個“小孩”似乎已經生出來了,這就是“結丹”《氣丹》。這是站樁抱球的第五個層次“結丹"層次.
從"結丹"階段開始,由於穴位的“炁場”高速旋轉,抱球過程中,兩手往往互相吸引而合成“童子拜觀音”,並且隨著氣血的流動,兩手會在任督二脈的不同穴位上移動。隨著功夫的進展,會有越來越多穴位變成急劇旋轉的漩渦。大體上類似於密宗的頂輪、喉輪、臍輪、密輪這五個區域附近的穴位,如會陰、長強、陽關、命門、至陽、大椎、腦戶、後頂、百會、印堂、天突、膻中、鳩尾、神闕、氣海、中極、關元等。慢慢的,不是任督兩脈上相應“五輪”附近的穴位,也會強烈的旋轉。所謂“人身無處不丹田 ”,主要指這些穴位也能“結丹”。全身十二經脈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感到氣血在流動。終於有一天從中間的任督二脈開始,向身體的右、左、兩側(先右後左).沿著與任督二脈平行的方向,身體表面好像有一個計算機的游標,從內到外,密密的逐圈“掃描”以後,全身氣血通暢,快感妙不可言,這就是所謂的“大周天”,這就是第六個層次“人身無處不丹田”。
“大周天”打通以後,全身的穴位繼續強烈的旋轉。在練習過程中,氣感出現的機會逐漸增多。慢慢的可以看到或感到全身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太極圖。陰陽魚的頭圖這個朝上,那個朝下。開始太極圖是一個平面的太極圖,慢慢變成一個立體不斷變換的“太極球”,這就是第七個層次“練氣化神”。
太極還是屬於後天的東西,不斷的修煉,假以時日,隨著功夫的進展,慢慢的太極球會變成一個橢球,最後變成一個圓球,基本上全身24小時都處於功態中,全身麻電感,即使不練功,也可以隨時體驗到氣感,這就是第八個層次“無極”的境界。
處於天人合一的狀態,雙手一抱球,天地日月精華源源不斷的進入身體,或進入不同的穴位。因出現不同的姿勢,手印。這就不斷需要開悟。從無為中悟到無不為。第九個層次。
從此一練功,氣血自動翻滾,注入中丹,中丹引動全身氣血,波瀾起伏。又漸漸平息,漸致物我兩忘。。。。。。。。
功夫至此,身心混沌,與虛空同等,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也不知神之為氣,氣之為神。
從此,內氣能聚則成形,散則成氣 《用意一聚,則成一個圓形的氣團。用意一散。則瀰漫於無限的空間》 其中變化往來天人莫測,出有入無無障礙.飛天遁地顯形萬千自在!可攝萬物。欲如己意。與太虛同為一體,返還到先天的境界,第十個層次。
觀天地一體。內外相接,無五行拘束,不受陰陽的變化,變化飛騰任我逍遙,蓬萊三島任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