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對同事的聊天記錄引起熱議。
起因是同事A和同事B住在相鄰的小區,看到同事A買了車,同事B主動要求搭乘,同事A不好意思拒絕就同意了。
有天早上同事A身體不舒服,就請假去看病,等他通知同事B的時候,沒想到被對方抱怨一通。
“啥?你現在才和我說,我都等你好一會了。”
“你記得向公司請假,就不記得我了?”
“你太過分了吧,害得我遲到。”
字字句句,都透著自私和冷漠,同事B沒有一句關心對方的話語,只考慮著自己的利益和得失。
看到這個聊天記錄,很多網友表示看到了“東郭先生和狼”的影子。
其實,這就是缺乏界限感帶來的麻煩。
人到中年,與人保持距離才是一種智慧。
1、凡事有度,大恩之後是大仇
在心理學上有個“幸福邊際遞減效應”。
一個人一開始接受別人的幫助,是心存感激的,也會產生幸福感。
可被幫助的時間長了,第50次和第100次被幫助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幸福感降低了,甚至還容易因為對方做得不夠好,而產生抱怨。
比如這個同事A,她能每天乘坐同事B的車,對她上班產生了極大的便利,剛開始的時候,她或許會感恩對方付出,但時間長了,她就習慣了這種方式,認為有人開車接送自己是生活常態。
有天突然失去了這個便利,她不僅沒有感恩,還產生深深的抱怨,這樣的心態也被稱作為“鬥米恩,升米仇”。
有句古話說得好:“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
君子之交淡如水,與人交往保持一定的度,才能避免自己陷入麻煩。
很多時候,大恩之後是大仇,你對別人好一百次,有一次對不住別人,可能就得罪對方了。
人性有時候很可怕,並非你對別人幫助多,就會給自己帶來幫助,相反,你的無底線善良,很容易遭來禍端。
理解人性的複雜,在幫助別人之前,先要想到被反噬的後果,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2、有一定界限感,人才知道感恩
有位哲人曾說:“人生如尺,要有度。”
與人相處,要把握好一定的度,跟一個人關係再好,也別失去自己的底線,兩人的關係才能走得長遠。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小故事。
入冬了,有群小刺蝟聚在一起取暖,它們身上都長滿了刺,稍微捱得近一些,就會被扎痛。
可如果離得太遠,又被寒風凍得瑟瑟發抖,它們就來回磨合,尋找到最適合的距離,既不會讓自己被扎痛,也不會被讓自己受凍。
這樣的距離,其實也是我們該學習的度,人與人之間,需要有界限感。
單方面的付出,不會獲得對方感恩,有來有往的互惠,才能讓彼此都感到相處的意義。
親人之間也是如此,我身邊有個同事,她跟丈夫的關係可以用劍拔弩張來形容,每個月發工資,她都要把丈夫的工資轉到自己卡上。
到了晚上,還會偷偷檢視丈夫手機,如果發現丈夫跟女性有聊天記錄,就會質問到底是什麼關係。
週末,她會拉著丈夫陪自己出去逛街,美其名曰增進感情,可在她的約束下,丈夫跟她越來越沒話說,兩人經常因為意見不合而生氣。
她以為這樣可以掌控丈夫的心思,其實也在推遠丈夫,丈夫看到她就有壓力,說話不自覺就產生情緒,夫妻聊天的質量可想而知。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不管跟誰交往,都要給對方一定的空間,守住交往的邊界就可以。
夫妻之間,你靠管是控制不住對方感情的,要想讓感情保持穩定,需要理解對方,兩人友好的互動,也可以讓生活充滿新鮮感。
3、保持交往的尺度,是一種智慧
知乎上有人問:“有沒有一種行為可以直視人性?”
有個網友講了自己的一個經歷。
他說自己在縣城有一套房子,因為一家人都在省城生活,他準備把這套房出租,有個遠方親戚打來電話,說他在縣城打工,與其租別人的房子,不如租自己親戚的房子。
網友一聽就爽快同意了,並且主動把每月房租降低500元,就連押金也沒要。
親戚在這房子住了好幾年,房租經常拖欠,有時還故意少給一部分,網友覺得對方不容易,也就沒計較。
後來這個網友的父親生病,他想把房子賣了籌醫療費,帶著禮物去跟親戚商量,結果親戚絲毫不領情,還生氣地抱怨,自己一家人將無家可歸。
網友沒辦法,自己拿了3個月的租金,給親戚重新租了一套房子,對方這才不情不願地搬出去了,還把這件事到處跟認識的人講,說遇到勢利眼了,對自己一點不都仁道。
這位網友總結說,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就是利益當頭,誰都有佔便宜的心理,如果一開始把房子租給陌生人,也許就沒有這麼多麻煩。
你對別人的幫助,有時候換一個角度,對方會認為理所當然,這就是人性的複雜。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可以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與人交往,不要靠得太近,給彼此的生活留有空間感,也不必離得太遠,因為我們還需要交際。
在這世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欠誰的,如果對方的要求讓自己感到不舒適,就可以痛快拒絕,沒必要感到不好意思。
善良有度,與人交往有界限,是一種智慧。
本文為“子芫”原創,歡迎關注我,餘生願你交往有尺度,溫柔有回饋,善良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