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活在世上,聰明的人往往低調,浮躁的人喜歡炫耀。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會四處招搖自己的本事。
因為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今天的高調或許會變成明天的笑料。
很多人缺少的,不是把事情做成的能力,而是沉穩謙遜的定力。
因此,人生真正的難事,是別把自己當回事。
謙虛的人往往走得更遠
論語中有言:“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而被譽為“地主階級中最厲害的人物”的曾國藩,也時常這樣告誡自己的後人:
“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這個世界上,謙虛低調才能給自己帶來福氣,而驕傲會帶來自滿,自滿則招致禍患。
短短几句話,揭露的是非常樸素的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唐朝的李相官至太居守,因為博學多才而為人所稱道。
有一天,李相在讀《春秋》時念錯了書中的一個字,身旁侍立的一個隨從聽見了便皺了以下眉頭。
李相看見了便停下來詢問,侍從恭謹委婉地說到:“小的在老師那裡學習《春秋》時,一直讀錯一個字,今天聽了您這麼一讀我才明白該怎麼讀。”
李相面對小廝也沒有傲慢拿大,而是認真思考這句話的“弦外之音”。
他說到:“不對,我沒有收到過老師的指點,如果有錯,一定是我讀錯了而不是你。”
說罷,他便虛心向侍從求教。而從此以後“一字之師”的美談也得以流傳千年。
李相以上司的身份不恥下問,最終在後世留下美名。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在人生的修行之路上,如果我們驕傲自滿,目空一切,對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便沒有謙虛求教之心。
那麼我們將失去多少學習的榜樣、進步的機會,這對我們的人生而言,是多麼大的損失啊。
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態,虛心向身邊人學習,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自大的人最終難以成器
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然而天道無常,人再狂,也狂不過老天。
建興六年,諸葛亮帥兵伐魏,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
馬謖在街亭遇到了前來阻擋蜀漢大軍的魏將張郃。
由於馬謖的確有些將才,因此恃才傲物,沒有按照諸葛亮的命令將部隊駐紮在離水源較遠的南山,蜀國部隊也部署混亂。
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卻絲毫不採納他的建議,一意孤行。
最終導致蜀國要地街亭失守,把整個蜀國置於危險之中。
諸葛亮回軍後,不得不揮淚將自己器重的這位將領斬首示眾。
馬謖自詡是蜀國不可多得的將才,自己也是諸葛亮“待如親子”的器重之人。
他以為自己有重要的地位職務傍身,便可以為所欲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最終導致他做人行事過於狷介狂放,目空一切,違背軍令,失去了底線和分寸,身敗名裂。
人在極度自我膨脹和自大自滿的衝擊之下,會忘記如何清醒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沉迷於自己內心自我滿足的狀態之中,被狂妄和愚犟弄得忘乎所以,絲毫沒有意識到瘋狂正是滅亡的前奏。
因此,無論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切不可以妄自尊大,被狂傲遮蔽了雙眼。
張牙舞爪的,往往最脆弱
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人最缺少什麼,往往就越愛炫耀什麼。
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是低調而謙卑的。
因為力量使人自信,自信使人不耽於虛名浮利。
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聽聞太子身死便前去詢問。
搞清楚太子從發病到去世的過程後,發現太子只是休克了,扁鵲說:“太子沒有真死,也許還能救活。”
君主聽說後便請扁鵲前來醫治,扁鵲對太子進行了急救,使太子重新康復了。
經此一事,扁鵲能夠使人“起死回生”的故事世人皆知。
對於人們過分誇大的褒獎,扁鵲並沒有順水推舟、誇耀張揚,而是很謙虛地承認:
“不是我有什麼本領能夠把死人救活,而是病人本來就沒有死。”
見識過浩瀚無垠的宇宙,人才會知道自己的渺小。
所以越是知識淵博、本領高強的人,越能體會到自己的淺薄無知。
於井底之蛙而言,則是無知者無畏,恨不得向全世界炫耀自己。
可是越是炫耀,自己身上的膚淺無知也越是難以隱藏。
脆弱的人,沒有自信,因此便只能靠外在的兇狠,色厲內荏地掩飾。
強大的人,正因為擁有自信,因此能夠不卑不亢,淡定而從容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正確地看待成功和失敗,而不需要假借虛名來證明自己。
與其費力用表面功夫掩飾自身的無能,不如沉穩踏實地磨礪自己的實力。
因為等到你成為真正閃閃發光的金子時,自然而然沒有任何東西能掩蓋你的光芒。
▽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世上的知識卻是無窮無盡的。
莊子正是因為見過了大世界,達到了大境界,才能發出自身如此這般渺小的感嘆。
因為他們明白,世界如此之大,總有比自己有能力的人,總有自己沒有學過的道理。
若想要從容地行走在這世間,放低姿態是非常必要的。
無論自己深處何種地位,不看低別人,不高看自己。
不讓虛榮弄昏了頭,清醒地專注於自我修煉。
不把自己當回事,方是自己的真本事!
來源:國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