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在南中國海的加里曼丹島上,有一個國家希望歸順中國,想要成為清朝國土的一部分,然而,就是因為乾隆的幾番敷衍,並沒有納入清朝版圖,這個國家就是蘭芳共和國,也叫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是華人歷史上第一個海外共和國,同時也是亞洲的第一個共和國,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曾經的共和國。
說起蘭芳共和國,就必須要說一下這個國家的開國元首羅芳伯,羅芳伯出生於廣東梅縣,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史書記載,青年時代羅芳伯不僅喜歡讀書,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可以說是一個文武全才,為了出人頭地,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一直名落孫山,1772年,最後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的羅芳伯落榜之後,不甘心在家鄉當一輩子私塾教師,毅然決然帶領一批客家青年下南洋,希望成就一番事業。
乾隆三十七年,35歲的羅芳伯決定下南洋謀生,歷經風浪,從一個叫“三發”的地方上岸。羅芳伯來此之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早有許多人來到加里曼丹謀生,他們大都集中在該島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帶打工,有的在農村種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則在山區開採石油和煤礦。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極為艱苦,由於路途遙遠,他們得不到祖國的關心和照應,被乾隆皇帝稱為天朝棄民,為了生存,他們需要團結互助,於是自動結成了不少類似於同鄉會的組織。
最初,羅芳伯在當地以教書為生,很快,他發現婆羅洲的華人缺衣少食業無居所,生活十分貧困,於是,羅芳伯決心要為改變人們的生活而努力。由於當地盛產黃金,羅芳伯就著手組建了採金公司開發金礦,金礦的開採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進了經濟發展,此後羅芳伯的名字不僅在華人圈子傳開了,當地的土著居民聽到也會肅然起敬。
解決了溫飽問題後,羅芳伯又開始處理安全問題,當時島上社會治安極為混亂,土匪橫行,海盜稱霸,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土著首領則束手無策,對此,羅芳伯先是團結華人組織同鄉會,繼而聯合婆羅洲的蘇丹,迅速平定了蘭臘、萬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盜,在戰鬥過程當中,羅芳伯出色的組織能力、勇敢的戰鬥精神令同伴們極為欽佩,大家一致推舉他為領袖,軍事上的勝利提升了羅芳伯的政治影響。平息了到北後,羅芳伯的聲望如日中天,為他日後建立共和國提供了必要條件。
當時,羅芳伯率領的部隊已經有3萬多人,平均叛亂後又有20多萬當地人主動歸附,當地蘇丹也表示臣服,要將王位讓給羅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絕,最終在蘇丹內一再勸說之下,羅芳伯雖然表示可以接受政權,但絕不答應做國王。1776年,羅芳伯根據當地人民的意見,以東萬律(今坤甸)為首府,著手建立蘭芳公司。1777年改稱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在他管轄下的110萬民眾一致擁戴他為元首,元首稱為“大唐總長”或是“大唐客長”,意思是華人做客海外的首長,而當地土著居民則稱其為“坤甸王”,其首領的傳承不是家族世襲制,而是結合中國古代的禪讓制,創立了禪讓與民族選舉相結合的形式。
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回清朝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但清廷以海盜匪巢視之,並未接受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當時的羅芳伯等人想要歸順清朝的原因是想找一個強大的靠山,因為當時的東南亞並不平靜,荷蘭殖民者在1596年就入侵印尼,1602年成立了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不斷在印尼諸島進行侵略擴張,且一直對蘭芳共和國虎視眈眈,並不斷派兵侵擾,羅芳伯等國家領導人認為,如果僅僅依靠南方小國的力量,很難抵抗荷蘭殖民者,只有藉助清朝的力量才能鎮住荷蘭人。
蘭芳的這一舉措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羅芳伯向清朝稱藩的願望,雖然未能實現,但清政府最終同意與蘭芳共和國開展貿易,蘭芳也藉助詞點,向外製造假象,宣稱蘭芳已經是清朝的藩國,荷蘭人擔心對南方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對,不得不停止對蘭芳的騷擾。
羅芳伯當了18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臨終前,他推薦同樣具有文韜武略的江戊伯做下屆總長,後經選舉江戊伯成為繼任領導,並出色地繼承了羅芳伯的未竟事業,後來蘭芳共和國又用同樣的辦法產生了多任領導人。1884年,荷蘭人趁著中法戰爭之際入侵蘭芳共和國,全國民眾進行了頑強抵抗,終因武器太差而失敗。1886年這個華人國家也不幸滅亡。
雖然蘭芳共和國僅存在了110年,但今天的加里曼丹島上大部分人民還在廣泛使用漢語,在當地學校中,中文教育隨處可見,許多華人生活在城市地區,客家話和福建方言是主要方言,年輕一代的華人都能用普通話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