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種聚能破甲彈獲得了長足發展。破甲彈是一種化學能的彈藥,也稱空心裝藥或聚能裝藥,它是利用炸藥爆炸以後的能量摧垮紫銅藥型罩,形成了聚能金屬射流穿透裝甲。通常由紫銅等具有良好延展效能的軟金屬藥型罩和帶有錐形凹窩的炸藥裝藥組成,錐角一般為40°~60°。
由於能夠在十萬分之一秒內起爆的陶瓷壓電引信和反旋轉藥型罩的應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破甲彈的破甲威力超過了坦克裝甲的發展。例如著名的RPG-7反坦克火箭彈靜破甲威力超過了400毫米。再加上廉價的光學測距瞄準具,以及具有制導能力的反坦克導彈的大量裝備,普通步兵也開始擁有能夠正面抗衡坦克的能力。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蘇聯軍隊裝備的主力坦克是T-54/55和T-62坦克,這些坦克全都使用傳統的均制鋼裝甲,例如T-55型坦克車首前上裝甲板的厚度為100毫米,車體側垂直裝甲板的厚度為80毫米,炮塔正面的裝甲厚度為200毫米。蘇軍的靶場測試表明,這幾種坦克的裝甲厚度至少需要增加50%以上甚至翻倍,才能抵禦從RPG-7火箭筒到“賽格”反坦克導彈,從85毫米到115毫米口徑坦克炮發射的破甲彈的打擊。其難點在於,如果簡單地加厚坦克裝甲來提高防護效能,將使坦克的重量增加10噸以上。這輛坦克首先會因為嚴重的超重而失去戰鬥力。蘇聯的設計師們必須另闢蹊徑。
在1964年,蘇軍研製出一種很特殊的ZET-1型坦克防護網套件,這種防護系統的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把樣子奇怪的巨型雨傘。整套防護系統由裝在坦克炮管上的傘形防護網,車體兩側的可向外張開的多片裙板組成。其實防護原理是使破甲彈被提前引爆,形成大炸高,導致破甲彈金屬射流失去穩定性,降低破甲效能。
防護網的原理是提前引爆來襲破甲彈的聚能裝藥戰鬥部,由於防護網張開以後距離坦克主裝甲有大約2米以上的距離,而破甲彈要想獲得比較滿意的破甲威力,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射高。提前引爆來襲偶覺得,會導致破甲彈的金屬射流斷裂,拉長或被幹擾,能夠大幅度削弱破甲彈對坦克裝甲的侵徹威力。
這個傘形的防護網由套箍、6條傘幅支撐杆,鋼絲防護網等部件構成。由於坦克炮塔的寬度要比車體小,因此開啟以後的防護網呈現上窄下寬的正三角形,能夠從正面將主戰坦克完全遮蔽起來。整個防護網的重量為60公斤,坦克乘員使用隨車工具只需要15分鐘就能夠把一套防護網安裝到炮管上。和以往的柵欄裝甲等附加裝甲類的遮蔽防護裝置相比,ZET-1防護網的最大特點在於非常輕便,即提供了人口正面防護,又不會遮擋住乘員的觀察視野。
坦克模擬炮塔安裝防護網的效果。
ZET-1型坦克防護網在灌木叢中行進。
附加的張開式側裙板裝甲的全重只有200公斤,一共有6塊裙板。使用鉸接式的彈簧能使得裙板張開30°角度,增加了對前方來襲破甲彈的屏蔽面積。
在大量靶場試驗中,蘇軍先後使用了T-34坦克的85毫米炮、T-55坦克的100毫米炮和T-62坦克的115毫米炮的破甲彈來做打靶試驗 。結果表明,來襲破甲彈在撞擊防護網和裙板後全部被提前引爆,彈丸形成的射流雖然在坦克主裝甲上留下了一些命中痕跡,但破甲效果很差,無一例貫穿裝甲車體。因此蘇軍對ZET-1防護網套件的防護力十分滿意。
這張照片能看出來,坦克的張開式側裙板被破甲彈的射流打得面目全非,但很好地保護了主裝甲。
但最後的行駛試驗卻暴露出大量問題,導致這套裝置面臨失敗的結局。裝備了ZET-1的T-55坦克和T-62坦克進行了距離為500公里的行駛測試,發現了很多問題,在起伏較大崎嶇路面,防護網的下沿極容易與地面發生刮蹭。坦克在叢林和樹林地帶行駛時,防護網經常被樹枝扯得支零破碎。若是增加防護網的剛度,又會造成車體超重,也可能造成火控系統的高低穩定器無法正常使用。
由於存在著較多問題,ZET-1防護網套件最終未能定型投產。但是它的張開式側裙板系統得到了蘇軍的青睞,在後來研製的T-64和T-72坦克的早期型號上就使用了這種張開式側裙板。
蘇軍最後認為,要想全面地對抗大威力破甲彈,就需要研製新型複合裝甲,研製新式的爆炸反應裝甲技術,而遮蔽裝甲只能在坦克的兩側或後部起到輔助的防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