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月10號,一支不足百人的部隊被幾十倍多的敵人團團為主,面對彈盡糧絕、後無退路的境地,連長朱興振手裡捏了一把汗,已經做好了為革命犧牲的準備與決心。
對面的敵軍突然有了動靜,朱興振和戰士們緊繃的神經一下就上來了,紛紛拿上僅剩不多的槍支彈藥,準備作殊死一搏,哪怕是死,也要拉上一個敵人墊背。
朱興振
奇怪的是,對面的敵軍沒有發起衝鋒,而是從一個隱蔽的掩體後面,鑽出一名士兵,高喊著:“投降啦!我們不打啦!”
朱興振頓時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他準備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戰士也是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是個啥情況。
因為敵軍佔盡優勢,卻忽然不打了,甚至主動要求投降,這怕不是有什麼么蛾子?
自古便是弱者臣服於強者,輸家臣服於贏家,哪有什麼優勢兵力主動向幾乎窮途末路的殘部投降的呀,這戲劇性的一幕並不是什麼電影或者小說的情節,而是真真正正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鉅金魚戰役中的事件。
鉅金魚戰役
1946年底,面對滑縣戰役的失利,國民黨捲土重來,打算消滅我黨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進而攻佔邢臺、邯鄲等地;打通平漢鐵路。
面對國民黨的氣勢洶洶、有備而來,晉冀魯豫野戰軍在河南背部地區與敵人周旋了大半個月也尋不到好的進攻機會,無奈之下準備南下,打算連同山東與華中野戰軍徐州、鉅野、金鄉等國民黨防禦力量薄弱的地區以此來開闢新戰場。
於是,在1946年12月22日,冀南軍區開始進攻山東聊城,鉅金魚戰役正式打響。
戰爭一直延續到1947年1月初,其中國民黨第70師140旅駐紮在山東省魚臺縣鞏堂鎮的幾個小村子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18旅52團接到命令準備向敵人發起進攻,52團共三個營,分別進攻不同駐紮點的敵人。
一營進攻的敵軍數量較少,很輕鬆地就完成了任務,三營受到敵軍猛烈的炮火反擊,傷亡慘重,不得不停下進攻的腳步。
而二營遭遇的則是敵人的主力部隊,不僅要對抗人數眾多、裝備精良的敵軍,還要防止其他地區的敵軍前來支援,對我方部隊進行反包圍。
面對敵軍的炮火,二營的幾個連先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有生戰力和武器裝備不斷地折損、戰場優勢向敵軍傾斜的情況下,二營四連的連長朱興振果斷做出決定,打算挖築簡易防禦工事,以防止戰事形勢向對我軍不利的方向繼續發展。
孤膽英雄
朱興振出生於1915年的山東長清,1938年加入游擊隊,同年加入共產黨,雖然帶兵打仗的資歷不算老,此時也只是一個連長,但他在戰場上的膽魄與勇氣可不是誰都有的。
1940年5月,才有兩年上戰場經驗的朱興振奉命攻打山東省成武縣袁堂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
國共兩黨早在1936年西安事變後就達成了合作抗日的書面協議,但這種團結所有國內力量共同對抗外敵的方案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接受;
所謂國民黨頑固派,就是不顧抗日大敵、堅決反共的國民黨人士,他們堅決地支援“攘夷先安內”;
後來1941年的皖南事變就是國民黨頑固派暗中策劃的,並且囚禁了當時新四軍的軍長葉挺。
因此,當時朱興振他們遭受的頑固派的火力打擊絲毫不比日本鬼子差,特別是頑固派部隊固守石寨高樓,沒有重火力的加持根本拿不下來。
朱興振腦門一拍,立馬集齊全排47枚手榴彈綁在身上,隨後隻身突進到炮樓附近徒手投擲,受到連續轟炸的敵軍難以抵抗,對著朱興振射擊又怕引爆更多的手榴彈,無奈繳械投降。
抗日戰爭結束後,一些日偽軍在日本戰敗後拒不投降、固守一隅。
1946年,朱興振參加攻打駐防濟寧城的日偽軍,負責主攻的他僅用十分鐘就成功破城,在隨後的巷戰中和三名士兵勇敢對抗百餘名偽軍的反撲,不僅自己毫髮無損,還奪了偽軍司令的指揮刀。
朱興振神勇地打仗表現使得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這些瘋狂的作戰經歷成功讓他獲得了“孤膽英雄”的外號。
難啃的硬骨頭
但這次,朱興振是真的遇上硬骨頭了,對面140旅的旅長叫謝懋權,同樣來頭不小。
謝懋權1909年出生於廣東蕉嶺縣,要說朱興振是靠自己摸爬滾的江湖高手,那謝懋權就是受教於名門大派的豪門弟子;
謝懋權畢業於風雲人物輩出的黃埔軍校,抗日戰爭期間就先後擔任高階參謀、副師長等重要軍職,不管是理論體系還是實戰經驗那都比朱興振好得太多。
果然,天剛微微亮,駐守的敵軍立馬就發現了趁夜色挖駐的工事,於是安排了幾十挺機槍對朱興振等人瘋狂射擊,一邊進行火力壓制,一邊派出一個營的部隊進行搶攻。
如果敵人成功突進到防禦工事的外圍,那躲在工事裡面的解放軍就變成了甕中之鱉,插翅難逃。
戰場上的局勢瞬間發生了轉變,國民黨變成了進攻方而解放軍變成了防守方,面對敵人的攻勢,朱興振當即命令全連計程車兵掩蔽在防禦工事內,等敵人靠近,再向敵人投擲手榴彈。
面對飛襲而來的手榴彈,敵人猝不及防,一個個衝鋒的敵人都被炸倒在地上,謝懋權不得已停止了進攻。
就這樣,雙方誰也攻不下誰,戰場局勢又回到了僵持狀態。
但不出一個小時,對面的陣地上突然走出一隊士兵,領頭的人舉著白旗,朝朱興振這邊大喊:“請你們不要再打啦,我們投降!”
朱興振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兒,就看到那隊人後面還跟著一輛大板車,上面緊緊密密地堆了不少麥梗秸稈,立刻反應過來,火速高喊:“對面有詐,準備射擊!”
話音剛落,對面陣地機槍就齊刷刷地向朱興振等人開起火來,板車上的秸稈突然被掀開,鑽出一股人馬向解放軍陣地這邊衝來。
朱興振迅速讓連裡計程車兵反擊,阻止了敵人的衝鋒,那群假投降的敵軍來不及反應,大多數被解放軍給掃射死。
雖然敵人先後兩波攻勢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但也讓朱興振感到難以應付,他覺得必須把兵力集中起來增加火力,這樣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才能有更大的勝算。
朱興振剛想跟營長彙報,卻被隊員告知,不僅營長、教導員已經戰死,就連其他連隊的主要幹部也都傷亡慘重,朱興振立刻感到大事不妙:
敵軍的兵力本來就比我們多,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交戰,敵人肯定摸清了我軍的總兵力和傷亡人數,如果剛剛假投降的詭計沒有將我軍拿下,那他們肯定會依靠火力和兵力優勢強攻我軍。
朱興振沒有再多想,在情況不容樂觀的時候挺身而出,主動派人通知各連隊的戰士:情況危急,現在全營都聽我指揮!
絕境逢生
朱興振將全營計程車兵都組織起來,才發現整個營的兵力已經不足百人,他重新分配了剩餘的槍支彈藥,給他們佈置了作戰方針:
敵人衝鋒時,用手榴彈炸敵人最密集處;對於零散的敵軍就用槍支射擊以減少手榴彈的使用;如果敵人重點進攻某一處或者突破了防禦工事,就適當轉移,防禦工事很簡陋,但就是因為簡陋靈活轉移才十分的方便。
不足百人的部隊就是透過這樣的戰術頑強地擊退了敵軍一次次的出擊,但同樣也付出了不小代價,彈藥已經開始捉襟見肘,戰士們也因為長時間的作戰而疲憊不堪。
朱興振不得不仔細想想接下來該怎麼做,是撤退嗎?如果撤退,那人數眾多的敵軍也會迅速追擊上來;如果硬守,那被攻破防線是遲早的事;求援呢?根本來不及,對面如果全軍出擊最多半個小時就能結束戰鬥。
正當朱興振感嘆山窮水盡的時候,對面敵軍那邊兒有了動靜。
只見對面走出來一個人,手拿著白旗,說:“別打了,我們可以投降,先談判!”
“又來這招?”朱興振剛想下令射擊,卻發現對面只有那一人走到陣前,他的軍裝也不是普通士兵的軍服,而是軍職不低的副官。
朱興振沒有命令開槍,而是放那人過來了解情況,事情的真相很讓朱興振意外:對面是真的想投降。
就這樣,對面兩千多人沒有對我軍發起進攻,反而老老實實地當起了俘虜,直到朱興振全部繳了他們的槍械,他才敢把自己心裡的疑問丟擲來,他問謝懋權:“你們為什麼會投降,你們難道不清楚我們的情況嗎?”
謝懋權說:“我當然知道你們的情況,就幾十個人,還彈盡糧絕了。但我是軍人,我很敬佩你們英勇作戰、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行為,我知道就算這一戰我們贏了,你們的軍隊也會再贏回來,你們不怕死、不怕輸、不怕困難,你們就是不可逆的潮流,我們比不了!”
朱興振就這樣帶領著不到百人的部隊靠著人格魅力俘虜了敵軍2000,在鉅金魚戰役結束後,他獲得了“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與嘉獎。
而那位主動帶領部下投降的謝懋權,並未受到解放軍方的嚴密關押或監視,在投降後不久,解放軍就釋放了他。
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獲釋後又回到了國民黨軍方任職,國民黨方也沒有對他投降的事予以懲戒或者不信任,直到1949年國民黨殘部敗退臺灣,他也一同前往,並於1975年病逝。
《三國志》裡有言: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朱興振之所以會有這場傳奇般的戰役,大概就是因為戰士們忘卻生死、不懼艱險的作戰而給人心理上的一種光輝!
這種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戰役,又何嘗不是軍戰史中的一場特例。
參考文獻
〔1〕《魯西南戰役》;《源流》;2010年09期;李伽
〔2〕《巨金魚戰役:圍城打援的典範》;《學習時報》;2021年11月1日;張芃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