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24日,周恩來總理接到了一通毛主席打來的電話,毛主席在電話中並沒有說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是告訴周總理:來我辦公室一趟,有些事要和你商量一下,然後毛主席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周總理知道,毛主席這麼急著找他肯定是有要事相商,因此放下話筒後,急匆匆地向著毛主席的辦公室走去······
毛主席和周總理這次見面持續時間並不是很長,但卻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先後有6萬人就此神秘失蹤了18年。
那麼,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這次會面到底討論了什麼事呢?那6萬人又去了哪裡呢?
關於這個故事,要從當時的國際環境講起。
黑雲壓城城欲摧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羅布泊
“9、8、7、6、5、4、3、2、1”隨著女報時員的讀秒逐漸結束,羅布泊內產生了一聲巨響,緊接著一朵高達1萬多公尺的蘑菇雲冉冉升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就此爆炸成功了。當毛主席知道此事後,先後讓周總理給張愛萍打了數次電話,確認是否真的是核爆炸,直到張愛萍再三保證後才相信這是真的。
當天,美國在世界各地上設立的13個情報觀測站中,有11個捕捉到了核爆炸產生的電磁脈衝,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對收集到的放射性塵埃進行分析後,得出了中國原子彈的核材料為鈾225的結論。
緊接著,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採用一種先進的引爆技術引爆了原子彈的訊息。
原子彈的爆炸對當時的中國而言,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自1959年中蘇關係破裂後,帝、修、反等反動勢力共同掀起了反華大合唱。
當時,曾經的老大哥蘇聯在我國北部邊境陳兵百萬,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不但時不時地宣稱要對我國進行核打擊,還加緊了對我國實施戰略包圍的腳步。
可以說,中國原子彈的爆炸,讓我們有了讓美帝蘇修有所忌憚的本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中國的核武器的能力是極為有限的。而且,我國核設施的前期準備工作,比如選址、基建、裝置、還有技術培訓等多方面都是在蘇聯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下完成的。
雖然1960年赫魯曉夫一聲令下撤走了所有的蘇聯援華專家,但是核設施是搬不走的。毛主席知道,這種局面必須要改變。
1965年10月24日,毛主席在辦公室裡躊躇了很久後,將警衛人員全部撤走,然後拿起話筒,說道:“來我辦公室一趟,有些事要和你商量。”
過了沒一會兒,周恩來總理就來到了毛主席的辦公室,毛主席見到周總理後,開門見山地說道:“我打算建造一座地下核長城。”
之後,毛主席和周總理壓低聲音進行了一次會談。這次會談的主要內容,就是將生產核武器的工廠,在我國大三線地區內“克隆”出幾個新的來。
這裡的“大三線地區”大致上指的是位於我國腹地的13個省、市、自治區,主要在西南地區和中部地區,這裡有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太行山,大別山,賀蘭山,呂梁山等山脈做屏障,是我國的戰略大後方。
一年前美國引發北部灣事件後,毛主席就專門提出要開展三線建設,將東部沿海和東北地區的重工業遷入三線地區,以應對可能爆發的戰爭。
可以說,“三線建設”就是為了打核戰爭做準備的,中央專門指示內遷工廠要“大分散,小集中”以及“依山傍水扎大營”,要做到即使是在打核戰爭的情況下,也能打不爛,拖不垮,在後方繼續生產和科研,以支援前線。
很明顯,毛主席打算修建的這個“地下核長城”意義非比尋常,我們生產原子彈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和其他國家打核戰爭,只是為了對美帝蘇修產生威懾,讓他們不敢輕易對我們動武。將蘇聯知道大致位置的核工廠搬到蘇聯人不知道的地方,將會大大抵消敵人的核威懾,畢竟,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
毛主席和周總理圍繞著地圖商議了一會兒後,正式定下了修建“地下核長城”的計劃。
“金子山”上的“天字第1號”工程
原子彈的核裝藥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純度在90%以上的鈾,一類則是鈽。一般生產一枚2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大約要15千克左右的鈾,或者5千克左右的鈽。其中,鈽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需要透過在石墨壓水反應堆中用中子照射才能生產出來。
甘肅404廠,就是一個採取蘇聯技術生產鈽的核工廠。
按照計劃,中央將會在三線地區修建第2個核原料工業基地,成為404廠的後備單位。因為事關重大,中央專門提出了要求:“新基地必須靠山進洞”,根據保密需要,新基地的專案被命名為“816核工程”(又稱816廠)。
為了找到符合中央三線建設要求的新址,404廠的專家們跑遍了位於四川,貴州,雲南,湖北,新疆等省、自治區的90多個廠址,擬訂出了17份方案,經過嚴格的評估論證後,於1966年向第二機械部提交了選址方案。
第二機械部經審定後認為,404廠敲定的3個新地址的確能夠滿足“三線建設”相關規定,遂對中央進行了上報。
周總理接到二機部的報告後,趕緊拿著它找到毛主席,二人經過商議後,同意了404廠關於核工廠的新選址:四川省涪陵專區白濤鎮(在重慶中部,為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旁的“金子山”。
白濤鎮位於四川東部,沒有與外界交通的公路,旁邊挨著烏江,“金子山”人煙稀少,山上草木茂盛便於隱蔽,該山山體主要由石灰岩構成,岩石硬度為8。
此地可以說是修建地下核工廠的最理想的地點。鈽燃料棒在反應堆內取出後,需要在水中浸泡一年多降低放射性。生產出的核廢水可以透過水道排放到長江內。因為長江過水量極大,經過稀釋後核廢水就不會產生危害性了,
很快,周總理就同意了816核工程修建計劃,因為這是“天字第一號工程”,為了保險起見,“白濤鎮”和“金子山”這兩個地名,就此在我國的官方地圖上消失了。為了保密,816廠對外統一稱呼為“國營建新機械廠”。
艱苦開山路
首批進駐金子山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8342部隊,他們負責主體工程的開挖和被複,後續工作中的內部工藝裝置安裝、保障性工程等專案,則由建設部麾下的建築公司負責。
雖然8342部隊番號與著名的8341部隊(中央警衛團)只差了1位,但是8342部隊和8341部隊有著不小的差距,8342部隊是一支特種兵部隊,原為解放軍工程兵第54師,主要承擔我國導彈、核武器等重點工程的建設工作。
8342部隊有4個團和一支師機關直屬部隊。4個團編制4個營,每營有4個工兵連,一個機械連。師機關直屬部隊編有安裝營、修理營、運輸營等部隊,可以說,8342部隊是當時整個工程師部隊中施工技術最好、裝備最精良的一支部隊。
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梁興初中將被調至成都軍區擔任司令員後,親自前往涪陵地區坐鎮指揮工程專案。當他親眼見到342部隊的施工場景時,都不由得讚不絕口。
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梁興初中將被調至成都軍區擔任司令員後,親自前往涪陵地區坐鎮,當他親眼見到342部隊的施工場景時,都不由得十分驚奇。
8342部隊自1966年下半年開始向“金子山”進發,因為前期準備工作太多,直到1969年8月才正式開工。在這期間,不斷有新招募的戰士被補充進來。
當然,因為工作特殊,也不是什麼兵都能被招進來的,因為涉及保密工程,所以對新兵的政審極其的嚴格,他們的祖孫三代都要查一遍,確保清白無誤後才能成為“特徵兵”的一員進來。
因為8342部隊和8341部隊番號過於相近,很多新兵在得知自己去8342部隊時還產生了誤會,覺得要去中央首長身邊了。
曾經有一位8342部隊的新兵戰士,上了火車後眼見著列車一路向北,朝著北京方向開去,內心十分興奮。結果眼見火車過了石家莊後,突然間掉頭往南方開,才知道可能不是去北京,之後列車一路跨過黃河、長江抵達重慶。
緊接著戰士們下車換乘輪船順江而下一路到達涪陵碼頭。直到此時,接兵部隊的首長才告訴他們,這裡就是部隊的駐地。
新兵戰士們到了駐地後首先要接受長達三個月的教育,第一堂課接受的就是保密教育,涉及工程相關內容一律要求不準拍照,不準宣傳,不準報道,哪怕是退伍了也塞給你一張卡片,要求終身保密。
1969年工程正式開工後,金子山上每天都有六、七十個連隊同時在上百個作業面內開展工作,當時部隊實施的是“3班制4班倒,歇人不歇馬”的工作制度,機器裝置24小時不停。
開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金子山山體是石灰岩構成的喀斯特地貌,裡面有很多的溶洞,有時候剛引爆TNT,突然間就裡面流出了大量的暗河河水,直接把施工裝置給沖走了。
除此之外,有時候開山時遇到塌方,一些來不及躲避的戰士就這麼犧牲了,除此之外,戰士們在開山時總會不可避免地吸入大量的粉塵,很多人因此患上了矽肺病。
同時,重慶還是與南京、武漢並列的“中國三大火爐”,靠近烏江的金子山到夏天時更是十分炎熱,40度以上高溫是常有之事,連戰士們床鋪上的涼蓆都是熱的。
到了秋天後,當地又開始了“天無三日晴”,基本上每天都要下一次小雨,幹了一天活的戰士們將衣服洗乾淨後,第二天都幹不了,只能穿著溼衣服繼續工作,很多人還因此患上了面板病。
除此之外,當地文化生活也異常的匱乏,哪怕是看個“三戰”(《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都成了莫大的享受。
不過,雖然工作條件十分的困難,但8342部隊全師上下無不充滿幹勁。為了加快工程進度,8342部隊師長姚家俊親自跑到125團2營7連裡面蹲點,和相關人員研究如何提高速度,並指導工人們進行工作。
姚家俊在連隊待了一個多月後,該連的掘進速度由原來的每天掘進2~3米,一下子提高到了6米以上。
同時,國家也知道修建這一工程的艱鉅性,對施工人員的待遇也是很好的。僅就坑道施工部隊而言,不但額外發放30元的保密費,每人每天驕傲定量提供1斤半的糧食,除此之外,在施工時還額外補助2兩糧食。
不過,因為白濤鎮不通公路,距離重慶市區又遠,哪怕是坐吉普車最快也需要三個半小時。為了保密,有關部門又對白水鎮的水陸交通實施了管制,當時負責運送補給是貨運駁船,有時候物資供應跟不上來,戰士們就只能吃土豆等戰備菜充飢。
在當時,戰士們最期待的就是八一、國慶、以及春節等重要節日,這幾天部隊會改善伙食,不但會專門殺豬讓大家痛快吃,上級還會發魚給大家吃。
8342部隊的戰士們經過長達8年的晝夜施工後,挖出了多達151萬立方的石方量,完成了主體洞室和30多個分支洞室,100多條連線導洞的施工工作。可以說,戰士們基本上把整座山給挖空了。
洞室施工
1974年9月,近萬名建築人員收聽了在北京召開的“816工程土建安裝十一進洞電話動員大會”的轉播後,正式開始816工程土建安裝工程建設工作。
按照相關設計,816工程中的26個子項工程中的17個都在山洞裡面,山洞內佈局有致,有的高有的低,相互之間透過導洞或者支洞相連線。可以說,如果沒有相關人員帶路的話,不明洞內情況的人進去後沒多久就會徹底的迷失方向。
在洞內的土建安裝也十分的危險,當時為保證工程如期開工,施工技術人員專門搞出了一個依託洞壁錨杆搭設立腳手架的方案,施工人員需要在三四十米高的洞壁上,靠著錨杆搭建兩層懸空挑廊。洞室裡面沒有自然光,施工人員只能靠著不算明亮的燈光工作,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在洞外建設中,取水口工程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能否按時完工,是事關整個工程總工期的重要環節。
取水口泵房所在的地方原先是個泥塘,修建泵房時還需要人工清理淤泥,然後才能往裡安裝施工機械。一切準備就緒後,工作人員開始一邊在江水邊採用圍堰的方式開挖基坑,一邊用大功率水泵將湧進來的江水排出去。
很不幸的是,開工剛沒多久就來了一次洪水,直接把圍堰給沖垮了,剛開挖沒多久的工作面就此被洪水淹沒了。
按照工作進度,22公司需在1975年春夏第1場洪水到來之前將取水工程拿下。為此,施工人員們除了採取24小時不歇班的輪班工作制度外,上級還專門調集了除洞內施工人員外的所有單位人員,不管是公司領導、機關幹部、還是職工家屬,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投入到了施工隊伍中來。
就這樣,經過4個多月的積極奮戰,22公司的施工人員成功在規定時間內讓取水口泵房砼澆築達到了155.7米標高,完成了既定目標。
在建設期間,22公司先後掌握了重混凝土施工,液壓滑模、充水代模混凝土牆體施工等先進技術工藝。1979年時二機部曾專門組織過一次質量大檢查,816主體工程合格率高達94%,優良率也達到了51.5%。
永遠的816工程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和平與發展逐漸成為了時代的發展趨勢,我國的國際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籠罩在中國上空的“核陰雲”逐漸消散,這時候再修建816廠就顯得有些雞肋了。
因此,黨中央經過慎重考慮後,於1982年6月下達通知,要求816工程“緩建”。兩年後,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了“停建”通知。
截至1984年為止的18年裡,國家為816工程已經撥了7.46億工程款,在6萬多人的不懈努力下,816工程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和60%的安裝工程,只要再投資1億元人民幣,工程就可以在1年內完全建成,可惜,這個偉大的工程還是就此成為了歷史。
816工程,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心血構成的。從外往裡看,這座緊靠烏江的金子山上除了兩個巨大的煙筒外就是一望無際的密林,完全看不出裡面有什麼異常。
這兩個煙筒起的作用非比尋常,在60年代末和整個70年代,我國的西南腹地一直是美帝和國民黨飛機的重點偵察區域,想要守住816廠的秘密,工程師們就想到可以在煙筒上動手。
眾所周知,四川多霧,816廠的工程師們就透過煙筒和通氣裝置往外釋放水蒸氣,讓金子山常年為人工霧氣環繞,在外面看不出任何痕跡。
雖然外面看起來平平無奇,“金子山”裡面可以說是“別有洞天”。洞口曾有一座重達百噸的鋼製大門,據說可以抵擋百萬噸當量爆炸產生的衝擊波。
洞內上下分為11層,大約有21層樓房的高度,佔地面積10.4萬平方米,大型洞室十八個,其中主洞室高達79.6米,穹頂跨高31.2米。
在洞體周圍,總共有19個大小不同的洞口,這些洞口有的是人員出入口,有的是汽車運輸洞,有的是排水溝或者排風洞,設計的非常合理。
同時,816工程的防備可以說非常的好,能抵擋100萬噸當量氫彈爆炸產生的衝擊和1000噸炸彈產生的攻擊,除此之外,該工程還能抵擋8級地震造成的影響。可以說,816工程就是當時我國乃至世界上建築設計工程建設的最高水平。
816廠停建後,廠內從事軍工科研生產的建設者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在洞內種起了蘑菇,在山上面養雞、種菜。要知道,這些人裡面可不缺畢業於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名校核物理和化工專業的人才。
好在,816廠改制後成立的“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靠著爭取來的大化肥專案,成功實現了轉型,避免了停產倒閉的命運。
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對816工程下達瞭解密令,816地下核工程也於2010年4月,正式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外界開放,吸引了一大批全國遊客前來參觀。巧奪天工的816工程很快就讓大量遊客為之傾倒,一位叫做俞孔堅的景觀設計師更是將之稱為“堪與三峽大壩爭鋒”,“深埋山間的和氏璧。”
與此同時,816工程這個承載著幾代人信念和忠誠的專案,也成為了一座新的國防教育基地,透過身臨其境,遊客們可以“親身體驗”一把當年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