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喜歡自嘲為股市中的“韭菜”。不少衝進A股炒股的上市公司,也不能倖免。
10月27日,A股某龍頭藥企釋出今年三季報,稱炒股浮虧15.5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15.5億元)。
訊息一出,坊間譁然,有投資者大罵其不務正業。
第二天,該藥企緊急回應,會逐步最佳化結構,並逐步退出證券投資。
其實在2020年,該公司炒股賺了23億。和如今的虧損相抵後,仍賺了8億元。
龍頭藥企炒股,只是A股眾多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的一個縮影。
除主營業務外,上市公司也透過炒股、炒房等,擴大自己的收入源。
根據2021年中報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A股共有837家公司參與了證券投資,總投資金額超過9000億元,體量龐大。
A股參與證券投資的上市公司統計
2005年-2021年上半年
資料來源:Wind,據年報、半年報
當上市公司自己炒股時,都發生了什麼?
上市公司投資成績單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這句話用在上市公司自己身上,同樣適用。
以“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來衡量上市公司投資收益情況(包括房地產、股票投資等等)。
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指企業以各種資產,如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非貨幣交換、交易性金融資產(含股票)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現在的公允價值和上一次計算時賬目價值差異,衡量了企業在這段時間的投資收益如何。
浮虧
據Wind資料,2020年披露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資料的2562家公司中,有756家公司的投資處於浮虧狀態,佔比30%,意味著這些公司的投資處於浮虧狀態(不僅僅限於股票投資,下同)。
其中,105家公司浮虧1億元以上。
2021年三季度披露該資料的2372家公司中,760家公司的投資處於浮虧狀態,佔比32%,77家公司浮虧1億元以上。
浮盈
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投資處於浮盈狀態。
其中,2020年末,有207家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在1億元以上,其中31家公司浮盈10億元以上。
2021年三季度末,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在1億元以上的公司有162家,浮盈10億元以上的公司30家。
2021年三季度上市公司投資收益情況
資料來源:Wind
市場行情處於變化狀態,上市公司的投資盈虧也呈變動狀態。
2020年曾因投資浮盈而大幅增厚業績的公司,在2021年一季度則有可能因為投資而拖累業績,反之亦然。
上市公司炒股那些事
股票投資是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的重要一環,也是上市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的重要構成部分。
股票投資業績好壞,甚至會影響上市公司經營情況。
2007年是上市公司炒股的重要節點。
在A股史上,2007年是難得的大牛市,大盤站上6124的歷史高點,各路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
這一年的8月9日,滬深兩市總市值達到21.15萬億元,超過2006年中國GDP總量,資產證券化率首次突破100%。
面對紅紅火火的股市,上市公司也按捺不住,證券投資金額猛增。
2005年,上市公司證券投資金額不到6億元;到了2007年末,入市金額近1890億元,漲幅達330倍。
2014年達到一個高峰。2015年A股由牛轉熊,上市公司炒股熱情下降。
隨著2020年行情火爆,上市公司證券投資金額再創年度新高,達1.44萬億。
上市公司證券投資金額(億元)
2005-2020年
資料來源:Wind
據上市公司中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A股一共有837家公司參與了證券投資,佔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8%。
它們共計投資了3238只股票(同一只股票被不同公司投資時,分開計算)。
有100家上市公司持股數超過10只。其中持股數最多的一家上市公司,共計持有了33只。
從投資金額看,剔除主營或兼營金融服務的券商、銀行等“專業隊”後,某航空公司的證券投資金額最大,為147億元。其次為一家藥企、一家白酒企業,投資金額分別為98億元、93億元。
上市公司炒股門派
與普通投資者類似,上市公司炒股也分門派。
打新派
和普通投資者一樣,上市公司也喜歡“打新”。
自2006年5月恢復新股發行後,各大上市公司參與打新的熱情高漲。當時大多數新股網下配售的公告中,都能發現上市公司的名字。
2007年3月,證監會出臺“禁止利用募集資金參與打新”的禁令,上市公司的打新勢頭有所減緩。
但是,規避高風險、將閒置資金用於“打新”的上市公司仍不在少數。
某主營農藥的上市公司,還成立專門的打新資管計劃,參與打新。
有股民戲稱,上市公司如此“不務正業”,還和股民、投資機構“爭食”,搶奪IPO中籤名單。
積極交易派
炒股的上市公司中,有一類是“企業股民化”。披著公司外衣,做著很多“韭菜”喜歡做的操作。
2009年,浙江一家做照明的上市公司,累計買賣119家上市公司股票,佔據近3頁的披露頁面。
除去節假日休市,基本上每天都買賣,股票型別涵蓋A股所有行業。全年累計錄得近749萬元的股票投資收益,較2008年大增456%。
不過該公司的主營業務並沒有氣色,自身的股價一直在低位徘徊。
不熟不做派
最瞭解你的,是你的對手。
這句話用來炒股,也造就了一個派別。
這類上市公司,深諳彼得·林奇“十倍股”在身邊的策略。不僅紮根主業,還憑藉對行業的瞭解,在股市掘金。
比如某水泥企業。
公司2020年年報所列示的證券投資名單顯示,在其重倉的6只股票裡,有4只都來自水泥行業。
由於處於同一行業,該公司對同行的買賣時點拿捏到位。2020年,這4只水泥個股也是帶來盈利最多的標的,為其帶來1.57億的投資收益。
什麼賺錢做什麼派
一家主業做男裝的公司,僅2009年一年,就透過定向增發,參與了9家上市公司的投資。
到了2015年,其持股市值高達50億元,數量多達37只。
今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持股33只,是A股上市公司中持有證券最多的公司。
該公司釋出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總營收為100.4億元,同比增長11.68%。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是賣衣服或者炒股獲利,而是在於其房地產專案集中交付。
這家公司到底是炒股、賣房還是做男裝?
對於投資者的質疑,該公司坦言:“有賺錢的機會就會去做。”
Wind資料顯示,22年間,炒股炒房等投資收益為其貢獻了約400億元的利潤。
有瓜民開玩笑稱,這家公司是“被服裝事業耽誤的股神”。公司可改名為XXX(該公司名字)希爾·哈撒韋,主營業務——價值投資。
主業不行,靠炒股獲利派
如東北某藥企,公司所屬行業為醫藥製造業,主要從事中成藥、生物化學藥研發、製造和銷售。
但其醫藥主業近年表現欠佳,利潤增長主要依賴投資收益。
2021年中報顯示,公司醫藥業務收入8.71億元,同比減少10%;當期投資收益10.79億元,佔營業利潤的比例超過100%。
另外,該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餘額較2020年末餘額增長70.95%,主要系本期證券投資同比增加所致。
醫藥主業收入逐漸下滑,卻大幅增加了證券投資金額,看來對於這家公司來說,炒股確實比製藥賺錢。
炒股虧錢,直接影響經營派
深交所上市的某藥企,主營業務是血液製品。
2014年開始炒股。
2015年,用10億元炒股,獲利8.74億元,佔公司淨利潤的59.1%。
2016年,再次加碼到40億元,獲利8.28億元,佔公司淨利潤的50.22%。該公司也被許多股民稱為上市公司裡的“股神”。
2018年,因血液製品市場不景氣,主營業務虧損4億元。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年炒股又虧損11億元。鉅虧背後主因,是“受資本市場波及,承擔了風險投資損失”。
2018年年報公佈當晚,深交所就發了問詢函。
收到問詢函後,該公司當即表示“金盆洗手”,不再參與新的二級市場投資,持有的證券也會在合適的時候賣出。
等到釋出2019年報時,淨利潤扭虧為盈,有研究機構指出:“公司逐步退出風險投資,同比減少投資損失約19.61億元,對業績的影響較大。”
上市公司應不應該炒股?
支持者
把閒置資金用起來,為公司和股東創造更高的收益,否則閒置大量的資金就是一種資源浪費。
這也是大多數炒股的上市公司對外宣稱的理由——錢生錢,在公司主業之外增加利潤來源。
反對者
除了券商、銀行等有金融專業背景的上市公司外,其他公司是否有能力、實力、精力去炒股?
股市充滿不確定性。上市公司炒股,增加了財報的不穩定,把公司營收和炒股得失的雙重風險傳遞給股東。
對有追求、有規劃的上市公司而言,主業是根基,炒股獲益,是錦上添花。
在主業穩定、現金流充沛、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適當進行投資,有利於提高閒置資金的使用率,增加投資收益,利於公司長遠發展。此外,有的公司股票投資是為了滿足長期戰略發展需要。
同時也要看到,不論是股票或者房產投資,都有一定風險,甚至可能反過來擾亂主業發展。
股票投資損益一般將計入上市公司財報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中,股票價格波動,將直接影響當期損益,放大業績波動性。
投資那些經常遊離於主業之外、動用巨資參與證券投資的上市公司時,要更加小心。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