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低溫,在釣鯽魚時有先找魚窩再打窩的說法,如果找不準魚窩,窩點發窩就比較困難,那自然不容易釣到魚。魚類有逐溫的習性,而且鯽魚到了冬季有成群結隊的特點,所以找準了魚窩,在魚群附近打窩,發窩會非常快速,收穫也就穩了。至於鯽魚為何會扎堆在一起,一定是因為某些區域水溫高於周圍,鯽魚逐溫的習性導致了這種現象,所以找魚窩的本質就是找水體中水溫較高的地方。
一、看看朝向
第一步是先看看朝向,因為朝向不同時水溫會有較大的差異,受到光照多的方向水溫會更高一些。所以從朝向的角度來看,最適合釣北岸和東岸,南岸、西岸本身光照就不足,而且比較容易受到建築物、樹林、河岸等的影響,在即將進入中午時會有背陰,導致這裡光照更加不足。其實還有一個比較值得注意的要點,比如說初冬釣小水面,通常不需要使用長竿,如果不釣深水,那魚竿的晃動、人影的晃動一定會對窩點造成影響。因為冬季水中藻類較少,水質比其他季節好,魚容易發現岸邊有人。所以向陽而釣,不但魚多,而且暖和,也不容易對窩點造成影響。
二、看看風向
對冬釣來說凡是風力較大的天氣,都不那麼適合出門,所以選擇天氣時,最好是無風或者微風的天氣。不但拋竿比較容易,而且看漂比較輕鬆,關鍵還在於風小往往魚口較好,一起風就停口的現象在冬釣中其實極為常見。看風向的目的在於尋找避風或者順風的位置,避風的死角是最佳選擇,因為下竿的區域不受到颳風影響,水溫會更高一些。沒有避風位置就只能選擇順風位置,上風口雖然也會因為颳風降溫,但是主要影響的是水的中上層,對底層的水溫沒有影響。
三、看看特殊地形
在向陽的方位,找到避風或者順風的位置,這是尋找魚窩的兩大天氣,接下來就需要尋找特殊地形了。相同的區域,因為地形的不同,也會導致水溫有差異。比如說有水草的地方,尤其是水下有暗草的地方。在向陽避風的方位中,暗草吸熱時間更長,保溫效果更好,鯽魚扎堆在這裡如同躲在棉被中一般,這是冬釣最經典的魚窩。還有向陽位置的蘆葦叢根部,這是大鯽魚的魚窩。石碓、樹樁等等障礙物,在水中都有對抗流水的效果,障礙物背後往往是魚窩。
還有深淺水交界的地方,水深變化有較大落差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坡,向陽的淺坡在冬季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鯽魚全年都需要進食,只要進食一定要來到淺水,坡這樣的地方淺水挨著深水,魚進食或者退回到深水都非常快捷。還有水下有坑、溝的地方,也是比較經典的魚窩。鯽魚躲在坑中,可以減少水流的沖刷,所以比較容易有鯽魚扎堆。還有橋墩,橋墩要選擇向陽一面的橋墩,比如東西走向的橋,可以在東岸或者西岸釣南面的橋墩附近,橋墩是障礙物,也是深淺水,所以全年都是比較適合釣鯽魚的地方。
找準魚窩,向陽避風是基礎,所以到達水邊之後先看看方位,再看看風向,確定大區域之後,在大區域中尋找特殊地形。這樣選擇出來的地方,一定是水溫最高的區域,那有魚窩的可能性自然是最高的。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