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的一個深夜,南京麒麟門沙子崗外忽然響起幾聲刺耳的槍響,隨即陷入一片寂靜,一輛車緩緩開走後,彷彿一切都像沒發生過一樣,平靜得太過異常......
但半個月後,在蔣介石的官邸,卻有人因為這幾聲不尋常的槍響掀翻了蔣府的桌子,而這人竟是一向溫文爾雅的宋慶齡。
“我此次來從上海來南京,就只為見一見擇生,你不要再跟我說些其他的事情。”宋慶齡臉上已經隱隱有了些慍色,她怒目直視著面前的蔣介石,一句話也不願再多說。
蔣介石也明白,宋慶齡一定是聽說了鄧演達被暗殺的傳聞,才怒氣衝衝地闖了進來,可他該怎麼承認這道絕殺令是自己下的呢?“大姐,您現在暫時還見不到他。”
宋慶齡聽聞此話,當即勃然大怒,蔣介石這話無疑就是直接承認就是他暗害了鄧演達,她站起身來直接掀翻了面前的桌子,動靜太大,蔣介石也不敢上前勸解,最後還是宋美齡從樓上下來好言好語地將姐姐送出了門。
這個被蔣介石下了絕殺令的鄧演達究竟是何人呢?為何宋慶齡這樣極為寬厚的人竟會因此勃然大怒?
孫中山曾寄予厚望 後成“反蔣”主義者
鄧演達,是當時被公認的革命元老。按年齡來說,他要比蔣介石小上8歲,可他的資歷卻是蔣介石怎麼也比不上的。16歲那年,從陸軍學校剛剛畢業的鄧演達就跟隨粵軍北上討伐滿清,那時起孫中山就對這個文韜武略、樣樣全才的年輕人寄予厚望。
1923年設大元帥府的時候,當時駐軍肇慶的桂系軍閥竟然再次密謀造反,而當時孫中山首選前往平叛的人,就是年僅28歲的鄧演達。
而事實證明,孫中山看人的眼光確實毒辣,鄧演達初到肇慶就一舉拿下,直接解了廣州的圍困。當時孫中山得知一戰大捷的訊息,還專門親寫了一封致謝信,而信中直接稱呼鄧演達為“兄”,要知道孫中山可是比鄧演達整整大了二十餘歲!
孫中山對鄧演達的信任遠不至此,當年孫中山籌備建立黃埔軍校時,曾有多個校址可供選擇,但他直接選定了廣州的背後,就是鄧演達當時帶領的粵軍第一師的支援。在孫中山眼裡,只要鄧演達仍然帶兵坐鎮,自己才能安心地在廣州站穩腳跟。
然而鄧演達日後被暗殺的禍事也在此時就已經有了苗頭,不同於蔣介石有想要自立門戶的想法,鄧演達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孫中山追隨者。而那時鄧演達是國民黨內部公認的左派大佬,這自然就讓時任校長的蔣介石如鯁在喉。
當然,作為鄧演達的領導,蔣校長自然有千百種方式給鄧演達找點麻煩,無論大小事務,蔣介石都會時不時挑刺,在派系之間的爭權鬥爭裡,鄧演達更是被蔣介石排除在外。
不過鄧演達久而久之自然也看出來了蔣介石的刻意為難,1924年8月,鄧演達主動辭去教練部副主任一職,決定暫時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前往德國繼續進修。
再回國時,恰逢北伐戰爭。那時鄧演達經過幾年沉澱,軍事作戰的能力已經遠遠勝過從前。單論在武昌一戰,作為攻城總司令,他全權指揮第四軍拿下賀勝橋和汀泗橋,而那時隸屬第四軍的葉挺獨立團,正是在鄧演達的指揮下,作為先頭部隊創造了武昌一戰大捷的輝煌。
在這之後,或許是蔣介石實在舍不下鄧演達這員大將,他開始陸續賦予鄧演達頗多職責,而鄧演達也憑藉著自己的才能進入了武漢政府的權力中心。也正是在此時期,一個左派,一個右派,兩人終於陷入不可調和的矛盾。
威逼利誘不成 老蔣暗下絕殺令
1927年,蔣介石應邀抵達武漢,但鄧演達當時並未親自前去迎接,這讓老蔣已經有些不太高興了。在歡迎宴會上,蔣介石和鮑羅廷在是否遷都的問題上起了很大的衝突,甚至在宴會當場就爭吵起來。
而耐人尋味的是,鄧演達除了出面調停之外,再也沒有別的措辭,甚至讓蔣介石認為,他隱隱有些支援鮑羅廷的意思了。
宴會結束後,蔣介石冷著臉離開大廳,但他暗中留下了幾個人監視鮑羅廷的動靜,誰知在後來的彙報之中,他聽說鮑羅廷對鄧演達抱怨他是專制君主,而鄧演達更是說:“蔣介石既違反總理的政策,現在又想自己獨裁,這不就是新的軍閥做派嗎?難道我們還要繼續擁護他嗎?作為一個革命者,我不能接受一個反革命的領導。”
鄧演達這一番話徹底把蔣介石得罪了,加上在武漢的種種不快和對鄧演達本人的忌憚,老蔣正是在此時徹底動了殺心。
鄧演達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多年,自然也不會任由蔣介石拿捏。作為孫中山的追隨者,他絕對不允許有人和帝國主義勾連,再行專制獨裁。
為了遏制蔣介石的權力,鄧演達掀起了一股反對老蔣的批判之風,他不僅羅列出蔣介石多條罪名,還寫了數篇文章刊發到報紙雜誌上,如此一來,鄧演達是徹底站到了蔣介石的對立面,而最令蔣介石忌憚的是,竟有不少人都跟隨鄧演達,與自己決裂了。
而蔣介石當時並未在意,他的眼裡只有絕對的權力,為了剪除所有的敵人,老蔣還悍然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可鄧演達等人更是聯合對他作出了反擊,甚至第三黨隱隱有了日益壯大的趨勢。
蔣介石聽從幕僚的意見,秘密將鄧演達抓捕囚禁起來,可誰知當時黃埔軍校的歷屆畢業生竟然聯名寫信要求釋放鄧教育長,這令蔣介石大為震驚,眼看情況就要脫離自己的控制,蔣介石決定親自去勸說當時已經被他暗自禁閉的鄧演達。
蔣介石先是用高官厚祿的承諾引誘鄧演達放棄與自己對抗,可後者顯然無動於衷。“蔣先生,如果能夠接納人民的需求,解決真正的中國革命問題,那就有商量的餘地,除此之外,我個人一無所求。”鄧演達對待蔣介石已經是沒有了什麼好語氣。
“擇生,別人反對我,我是沒有意見的。可是你我是多年的朋友了,有什麼不能講清楚呢?咱們都是中山先生的學生,你應該同我合作的。”
鄧演達見他提起孫中山,語氣也不再凌厲,“只要你不違背中山先生的意志行事,我自然會與你合作,並且還能合作得很好。”
蔣介石一面推說自己絕對會按照孫中山的意志行事,一面又說起合作抗日的事情。
誰知鄧演達聽到抗日的事情突然氣憤起來,“要不是你連年內戰,排斥異己,民窮財盡,日本敢這樣猖狂麼?現在你又要剷除共產黨,這究竟是什麼居心?”
蔣介石看鄧演達的樣子,深覺無奈,他只得放低姿態,只說:“你不同我合作也沒關係。只要你不再寫攻擊我的文章,我就可以讓你出去。”
鄧演達冷笑一聲,“寫什麼文章,不是我鄧某人要寫,是中國人民要我寫。”
蔣介石此時也早已沒了耐心,他鐵青著臉,一把拿起桌上的手套直接摔門走出了禁閉室,“你要是想通了,就讓人來找我!”
出門之後,蔣介石想起戴季陶曾對自己說過:“最可怕的敵人不是汪精衛、陳濟堂那些人,真正能動搖政府,分散黃埔力量的,只有鄧演達一人。鄧演達在武漢時期,為共產黨張目,現又背叛黨國,此人不殺不足以安天下。”
正是在此刻,蔣介石終於下了暗殺鄧演達的最後決心。
以身殉志 不亦偉乎?
鄧演達被送往南京後,蔣介石在暗殺行動前夕,就把鄧演達轉移到了城外一個廢棄的空房子裡,那時鄧演達還沒有意識到蔣介石濃重的殺心。
1931年11月29日夜,蔣介石把自己的保衛隊長王世叫到跟前,囑咐他假借移居湯山的名義,把鄧演達接走,在路上悄無聲息的殺掉鄧演達,一定要做得隱蔽,否則會對自己的名聲有很大影響。
鄧演達被王世等人押送到囚車上後,車緩緩開往南京麒麟門外,到了沙子崗上,司機突然剎車,向王世等人說汽車出了故障,半路拋錨了。王世謊稱不放心鄧演達一個人在車上,便叫他下車等候,誰知鄧演達剛剛邁下車門,幾支槍口就對準了他。
幾聲雜亂刺耳的槍響過後,一代英豪,就在這樣漆黑的夜晚,被害殞命,時年36歲......
在上海的宋慶齡得知鄧演達被害時,已經過去了幾近半個月,她怒氣衝衝趕往南京蔣介石的府邸,便有了開頭的那一幕。回到上海後,宋慶齡提筆寫下《宋慶齡宣言》,在其中怒斥蔣介石的罪行——“借反共之名,行反動之實!艱苦卓絕、忠勇奮發之鄧演達,竟受蔣殘殺,即其一例。”
其實在蔣決定圍捕鄧演達之前,許多人就已經隱隱有了預感,那時大家都極力勸說鄧演達前往日本避禍,可鄧演達深覺在此重要時刻,絕對不能因為個人安危放棄大局,“要革命就要反帝,怎麼還能在去帝國主義屋簷下避禍?指揮這麼大的事情,不在國內不行的啊,我不能只顧著自己的安危,就去要別人犧牲。”
為了安慰關心自己的各位志士,鄧演達還曾發表一篇公告——“革命是站在大眾面前為大眾犧牲的事情,在蔣如此反動的局面之下,為農工大眾而鬥爭,隨時準備被捕,隨時都準備著被殘殺。”
回望鄧演達這位革命志士的一生,曾經深受孫中山的信任和嘉許,甚至更有引他為繼承人的意思。而在新中國成立後,我黨中央還專程派出代表團參謁中山陵,走到鄧演達墓前,朱德尤其感慨地說道:“鄧先生,的確是一個真正的民主主義者。”
1957年,鄧演達的墓碑被重新修葺,和廖仲愷墓左右並立在中山陵左右,宛若兩個忠誠的衛士。毛主席當時曾經盛讚鄧演達烈士:“以身殉職,不亦偉乎!”
其人雖殞,其志長存,鄧演達的愛國精神將永遠流芳。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有想法和感觸,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本期內容的朋友點贊評論關注支援一下小編吧,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