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從古人的詩詞中流露出一個客觀事實,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過程。
當年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人有權有錢都有沒為自己逆天改命,苦苦尋找的長生不老丹藥反而成為自己的“催命符”。
既然“生死”是大事,那麼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喪葬習俗佔據很高的地位,古人眼中講究“入土為安”,一方面是尊重死者,另一方面是安置歸來的靈魂。
要說起喪葬文化的起源,就要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當時的殯葬方式是將死者遺骸收入陶棺中,直到漢初開始出現室墓,這一重大變化,也成為了主導中國2000年的墓葬方式。
除了埋葬方式外,人死後還會進行“招魂”之禮,根據《葬律》中記載,這是古人對生命最後一次“搶救”,也是避免死者的魂魄變成各種妖魔鬼怪四處害人,召喚回來才能得以安息。
當然,根據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喪葬文化也各不相同,但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就是無論老少在彌留之際或者死後都會穿上“壽衣”。
“壽衣”顧名思義就是去世後所穿的衣服,老話中說人在去世時沒有穿上新衣服,就意味著是“光著身子走的”,有的地方還把壽衣稱之為送老衣。
死者穿壽衣也是有很多忌諱的,身上穿的壽衣數量不能是雙數,基本上都是單數,因為俗語中講究“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話說回來對於人死後穿壽衣是一種迷信嗎?還是有科學依據?其實這件事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其中有科學原因,主要是這三點。
其一就是對死者的尊重,中國講究“死者為大”,據悉在古代的時壽衣是有錢人才能穿著的衣服。
可是在忠孝面前,後代為了表達對親人一片孝心,即使生活很拮据也會讓家中老人死後“穿”著衣服走。
其二就是蘊藏對子孫後代美好祝福,在古代,坊間流傳一種說法是壽衣必須要用紅色的內襯,寓意子孫後代的生活可以紅紅火火,壽衣的扣子要用袋子形式,是後繼有人的意思。
隨著時代在進步,這種迷信思想早已被推翻,不過在一些偏遠農村仍然保留這種舊思想。
其三一掩飾身體腐爛,過去人死了以後會先裝在棺材裡在家中停放一段時間,大體死者年歲越大停放的時間也會越久,這就會發生一個問題,棺材裡面的屍體腐爛,液體會順著棺材滲漏出來。
為了防止滲漏,除了會在棺材裡放草木灰和草紙一類吸水材料外,壽衣還起到了吸收水分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壽衣往往都是棉衣的原因,這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當然,隨著時代進步,人死後不再停放家中,而是放在太平間冷凍起來,為了節約土地資源除了少數民族外,一律採用火葬。
在歷史長河裡,喪葬文化除了證明中國人重視生死外,也是對死者的一種尊重,這些習俗也該被得到尊重。
宣告: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