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張敏鷗 謝陽陽 徐尤佳 記者 曹露婷
荸薺在秋冬時節頗受歡迎,有的人喜歡生吃荸薺,有的人還喜歡用牙直接給荸薺“去皮”,其實這裡面都隱藏著“危險”。
27歲的王女士平日裡最愛生吃荸薺。兩年前開始,她時常感覺到上腹部若有若無的隱痛,嚴重時甚至痛到徹夜難眠。當地醫院診斷為膽道蛔蟲症,但做了包括ERCP(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在內的許多檢查也沒能得到明確的診斷。
一週前,王女士腹痛的症狀突然加劇,家人趕緊將她送至杭州市中醫院外一科住院治療,並進行了詳盡的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結果提示肝內膽管乳頭狀腫瘤可能。
膽管乳頭狀瘤是一種來源於膽管上皮的良性腫瘤,隨著體積增大會對肝臟包膜上的神經末梢造成擠壓引起腹痛。黃海主任醫師仔細閱片,結合患者病史,在排除了各種因素後,最終將病因鎖定在了寄生蟲感染上。考慮左肝內腫瘤或寄生蟲病不能排除,建議王女士行手術治療,直接切除肝臟左外側葉以絕後患。
手術團隊為患者行腹腔鏡左肝外側葉切除+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膽道鏡探查+T管引流術,將患者的膽總管切開後置入膽道鏡探查,可見左右肝管內瀰漫性乳頭狀凸起,膽汁內混有粘液狀物質。
當剖開患者的內膽管後,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涼氣。只見兩條帶口吸盤的扁平狀寄生蟲在管內肆意蠕動,甚是囂張。原來,導致王女士反覆腹痛兩年的真兇確實是寄生蟲——薑片蟲,隨後醫生們乾淨利落得完成了“除蟲”工作。
術後的病理結果顯示:肝組織匯管區及邊緣膽管存在明顯慢性炎症病變。目前王女士恢復順利,後續還將接受進一步的驅蟲治療,逐漸迴歸正常的生活。
寄生蟲感染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每年全世界有二十億人口感染寄生蟲,幾十萬人因此死去。而蛔蟲並不是寄生在人體中的最大的寄生蟲,最大的是一種叫布氏薑片蟲的吸蟲,可導致腹痛、腹瀉甚至腸梗阻,反覆感染的嚴重病例,甚至可能導致患者衰竭、虛脫而死亡。
布氏薑片蟲蟲體很薄,最厚只有3毫米,但卻可以長到3至7.5釐米長,1到2.5釐米寬,大致相當於半張銀行卡的大小,甚至有在體內產卵的可能。一般來講,人類吃下被薑片蟲囊蚴感染的植物,或飲用了含有囊蚴的生水後,囊蚴就會藉助消化道的分泌物溶去外囊,吸附在黏膜上,開始寄生生活。由於薑片蟲吸盤發達,吸附力極強,一旦入侵人體,就會緊緊附著在腸壁上,導致附近的黏膜壞死、脫落,從而發生炎症、出血、水腫乃至潰瘍、膿腫,導致腹痛、腹瀉、便秘、貧血等症狀,甚至導致腸梗阻,兒童如果不幸中招可導致發育障礙、甚至衰竭死亡。
震驚,這種美味竟是薑片蟲的感染源
黃海提醒:要想不被這種人體最大的恐怖寄生蟲上身,最關鍵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寄生蟲雖然可怕,但也並非是不可控的,預防的關鍵就是切斷傳染途徑。
除了荸薺外,菱角、茭白、魚腥草等生冷食物都是薑片蟲的宿主。因此這些不僅要清洗乾淨,而且最好是煮熟了再吃,還要避免啃食帶皮殼的生菱角、生荸薺,另外盛放這食物的器具也要開水燙煮或暴曬。
不定期對家中的死角進行清潔,多給孩子的衣物,床單以及玩具進行消毒,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在外活動的時候不要接觸陌生水源。
飲用煮沸過的水或礦泉水;忌生食海鮮、喝生水,蔬果一定要洗淨,廚房廚具不可混裝蔬果、生肉;儘量不要到不規範的餐飲場所就餐。
有意識地將腹疼、腹瀉等症狀與寄生蟲感染聯絡起來,提高衛生防病意識,改變不良衛生習慣。如不幸感染不必過於擔心,應及時就醫,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及驅蟲藥即可。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