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多家基金公司聯合釋出了一份基金投資盈利報告,其中得出了一個很扎心的結論:
姜,還是老的辣。
從不同年齡人群收益情況來看,年齡越大,盈利情況越好,20歲基民盈利的只有40%,而60歲以上的大爺盈利人數佔比高達60%。
60歲以上基民平均收益率接近20%,20歲基民平均收益率為-0.32%。
這個資料和生活中的觀察一致,身邊的年輕人理財,絕大多數都沒有賺到錢,反而越理越窮,那麼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1、回報預期過高,風險認知不足
不同年齡的人,喜好可能不同,但都有著“暴富”的美好願望。不過調研結果表明,越年輕的投資者,希望擁有高收益率的越多。
期望高收益的同時,年輕人也是最不能容忍虧損的,這種“既要也要”意味著對風險認知的不足,導致年輕人容易從事高風險、快進出的投資,把理財當成賭博,容易導致虧損。
2、理財意識超前,理財知識不足
從炒鞋到盲盒再到基金,只要有利可圖,就能夠發現年輕一代的身影。90後的一大明顯特點就是理財意識超前,轟轟烈烈搞錢。
相對於超前的投資意識,很多年輕人的投資知識相當有限,理財知識與超前的理財意識不匹配,導致年輕人容易盲目投入。
比如買基金,很多人都是跟著up主買基金,希望透過10到20分鐘的科普,獲得需要的知識,但是up主和投資者的利益並不一致,且網路上的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如果投資者本身沒有足夠的資訊篩選辨別能力,很容易陷入誤區。
3、耗費時間精力,耽誤本職工作
最後是年輕人的主要精力本應放在學習、工作上,結果很多人在投資理財上投入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導致本職工作沒做好,因小失大。
實際上,年輕人最值得投資的,就是自己。
----------資料來源於“一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