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後供給側改革的時候,一大串鋼鐵企業釋出公告進行了會計估計變更。如果不延長計提折舊的年限,很多鋼鐵企業怕是撐不住折舊帶來的利潤壓力,連年虧損被迫退市。
會計估計的定義比較學術,最常見的是折舊年限和壞賬計提比例。
比如一家公司一年的淨利潤在100萬元左右,為了擴大生產,公司買了100萬的生產裝置,如果裝置直接進入當年的成本,公司就成了虧損了。
那這100萬需要分攤,至於是按照5年分攤,還是10年年分攤,會計說了算。
按5年分攤的話,當年分攤的折舊是20萬,按10年年分攤的話,當年分攤的折舊是10萬,對當年淨利潤的影響是不同的。
所以叫會計估計。
一個好的會計,如果用好了會計估計等相關工具,幾乎不需要造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華麗的財報。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一個好的財務團隊,價值百億。
一、恆瑞醫藥的會計估計變更史
恆瑞醫藥歷史上有兩次著名的會計估計變更。
第一次在2003年,是把公司的機器裝置計提折舊方法由直線法變更為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的定義比較專業,不贅述,可以理解為計提折舊更快了,對當期的利潤壓力更大了。
可惜那時年少,如果當時買了恆瑞醫藥,現在應該是財富自由了。
第二次在2021年,就是現在,恆瑞醫藥釋出變更會計估計的公告,稱準備進行研發資本化。
什麼又是研發資本化?
恆瑞每年研發支出4、50個億,直接計入研發費用,抵減淨利潤。
而行業常見的情況,是將其中一部分符合會計準則要求的,計入無形資產,分若干年(一般是3-5年)分攤。創新藥企業的資本化率通常在30%-40%之間,星空君曾經測算過,恆瑞一年僅因為全額計提費用,就導致淨利潤“虛減”十幾個億。
從財務報表來看,研發資本化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淨利潤好看了。
剛剛釋出的三季報顯示,因集採等因素的壓力,恆瑞醫藥無論營收還是淨利潤,都放緩了強勁的上升勢頭,而淨利潤甚至還出現了輕微下滑。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研發費用增速過快。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製圖:詩與星空
研發投入的加大,也和當前醫藥行業的改革有關。
尤其是集採政策,對仿製藥進行了殘酷的討價還價,中標了不賺錢,不中標更不賺錢。藥企要麼躺平了當代工廠,生產更多更便宜的仿製藥;要麼加大研發,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創新藥的歷史洪流中。
孫飄揚重回帥位後,開啟了大刀闊斧的轉型,對營銷團隊進行了精簡,加大研發投入。
二、滯後的財務資料為什麼會有前瞻性?
星空君不止一次在後臺收到評論,認為財務資料是滯後的,沒有參考價值。
首先,財務資料是滯後的,這一點沒有錯;但沒有參考價值是錯的。
因為,滯後的財務資料有它的前瞻性。
通常而言,上市公司進行財務資料修飾的時候,只是出現了某種跡象,並不是問題最嚴重的時候。
2020年3月,恆瑞醫藥釋出2019年年報後,星空君發現了其他應收款增加了近10億的備用金,立即撰文《後孫飄揚時代,恆瑞醫藥的新徵程》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是營銷費用的壓單。
2020年8月,恆瑞醫藥釋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後,星空君對計劃中的考核指標提出了質疑,寫了一篇《恆瑞醫藥的變化》,指出自己的懷疑:公司會不會透過釋放“虛減”的利潤來完成股權激勵計劃?
果不其然,一年多之後,恆瑞醫藥開始變更會計估計,藉助研發資本化來實現一部分業績增長。
恆瑞醫藥營收突破百億後,依然能維持30%左右的超高增速,發展非常驚人。但隨著基數的增加,公司未來成長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終有一天會因為這種成長性的重壓而不堪重負。
基於這種財務邏輯,推測可能採取的財務核算方式,從而對公司的未來實現預判。
平心而論,即便是研發全額費用化調整為部分資本化,恆瑞依然是一家充滿活力的好企業,只是公司的成長性不再像多年前,需要重新定位和評估。
很多上市公司的財務修飾,是為了市值管理,甚至涉嫌財務造假,這種情況下,透過對財務資料的分析,完全可以在上市公司業績徹底崩盤之前發現並做好準備。
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在出現致命危機之前1、2年甚至更久,會在財報上出現修飾痕跡,這個時候經營還不會有太大問題,最常見的是資金鍊緊張,一旦發現公司在資金方面開始利用其他應收款、預付款項等利益輸送相關科目進行調整,就可以發出報警訊號了。
三、對恆瑞的影響
透過會計估計變更釋放了業績的恆瑞,相當於放下了沉重的包袱。因為研發資本化率是可以調整的,比如初期可以先20%,以後可以30%甚至40%,在公司的研發支出超過50億之後,研發資本化可以成為很好的利潤“蓄水池”。
為了應對這次轉變,原財務總監周宋先生遞交了辭呈。“巧合”的是,1973年出生的周宋先生在2003年加入恆瑞,恰好是第一次會計估計變更的那年。
那時的恆瑞,翩翩少年,仗劍天涯。
如今,恆瑞從業績野蠻成長階段,演化為精準釋放階段。再也看不到那個豪放做賬不考慮業績影響的恆瑞了。
原來,從少年到中年,只是一瞬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