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編劇王海林曾在某節目說出電影《小時代》是經典——爛的經典,一定會在國內電影史上留名。
《小時代》說起來也算是國內觀影界的奇蹟,連著四部評分不及格,連著四部賺錢。
本人也有幸為這種奇蹟貢獻過兩次票房,第四部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劇情記不太清,但那種感覺尤在。當時是為了看《大聖歸來》奔向電影院,結果在陪同者的執拗下順便看了第四部。
當時的心理面積有多大,是需要一個超級計算機輔佐運算的,整場的聲嘶力竭和嚎啕大哭,你想睡覺?年輕輕輕你怎麼睡得著的。
正文:
《導演請就位》最新一期的短片競賽環節,導演錢寧黃改編了經典電影《小時代》。從播出的短片來看,與《小時代》基本上沒什麼關係了。
短片中助理跟導演說出資方要導演改編《小時代》,導演說自己要做科幻短片,怎麼改編小時代?
助理說這不也是為了熱度和關注嘛。
原本打算拍一個偽紀錄片的錢寧黃,由於自己的演技不行,無法出演,最後只能選擇專業演員。
從錢寧黃的這個動機來看,他所說的偽紀錄片似乎是想要講真事啊。
錢寧黃接到節目組通知的時候,可能內心的OS:讓我翻拍《小時代》?這不是拿我開刀嗎?想拿我炒熱點,就讓你們沒法下手,臺上評論時言辭要是過分,看到了,我敢拍出來,就敢說出來。
於是索性來了個先發制人。
《小時代》為什麼成為影視類綜藝的寵兒
正熱播的《導演請就位》的改編劇目有《小時代》,不過被導演錢寧黃巧妙地化解了被噴的尷尬。
之前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2》的第三期和第六期兩次出現了《小時代》的身影。而且當時的導師席上還坐著原導演郭敬明。
郭敬明見到自己的作品被拿出來,表示自己很高興。
當然觀眾一定是更期待的,心中總會有那麼點小竊喜,想要看到會發生什麼。
《小時代》能受到影視類綜藝的青睞也就簡單三點原因。
一點
本身就有著高熱度,無論呈現的是比原來的好的,還是又引發一次“車禍現場”,都會產生大量的討論度。
雖說在影海中它是爛片,但是在娛樂節目中,它絕對是寵兒。
並且綜藝節目以娛樂為本質,一個現成的適用的娛樂話題製造工具,何樂而不為呢。
二
《小時代》從上映之後,直到現在,無論是電影故事,還是演員演技,都被批得體無完膚。
重新演繹或是對其改編很有可能塑造一個踩著原作上位的情景,能把經典爛片改好也能顯得功力深厚。
話說回來想改小時代還真有些難度,它太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四部看下來像是一個思想混亂的、彷徨的人的內心。
三
《小時代》雖說被多數人認作爛片,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喜愛者,並且還有原著託底。
電影的服裝、道具、場景也很有可取之處,很符合奢侈生活和傷情氣氛。
總不能翻拍《逐夢演藝圈》吧,雖然這電影的熱度比《小時代》不遑多讓。
但是那樣的熱度就太明顯了。
節目熱度
說起節目熱度又怎麼少得了畢志飛,他和《小時代》有著異曲同工的妙用,都是反向出名,都有很高的討論度。
《導演請指教》節目中,無論是大導演關錦鵬,還是影帝吳鎮宇,對節目熱度這一塊,可能真比不上畢志飛。
因為任你是實力派還是流量明星,你的粉絲再多都沒法與吃瓜群眾相比。路人要麼看作品,要麼看趣味,不會單憑其中一人。
畢志飛,一個既好用,又便宜的熱點,一定要調動起來。
按照錢寧黃導演的短片猜測,畢志飛選擇中國影視第一的電影《小城之春》來翻拍,可能是導演組安排的。
畢竟誰也不是傻子,踢鐵板、踩鋼釘的行為誰又會主動做。
“拍出了中國影史最爛之一的《逐夢演藝圈》的畢志飛,翻拍中國影史第一的《小城之春》”這標題誰看了不想一探究竟。
同樣的畢志飛也不能任其魚肉啊:“都是影史第一的電影了,讓我去改編,我往哪裡改,往哪改都會迎來劈頭蓋臉的批評。”
索性不改了,換個動機,換個年代,拍攝手段再現代一些。
於是觀眾看到了非常戲劇性的一幕,一開始影評人和導師還在誇著畢志飛的鏡頭啊,畫面啊之類的,把畢志飛都給感動哭了。
結果發現不對啊,這樣子熱度起不來啊,結果馬上話鋒反轉,開始痛批,“三如”老師,又開始一本正經地說教起來,切入點是沒有創意。
其他的影評人也開始用各種不同的觀點,學術上的知識來“請教”畢志飛。看到這裡我都有點心疼這個導演了。
人家剛剛因為感動哭過,結果來了個反轉,想要批評幹嘛不直接點,弄得心情起起落落的這麼大幅度。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更何況現場發言人加起來好幾百,一人一個理由,一人一個知識點,就是諸葛亮在世,恐怕也難以做到“舌戰群儒”。
而且畢志飛不管在專業人士,還是影評人,甚至對於演員都沒有什麼權威性,想要在開放性的議題上,駁回他的觀點,實在太容易。
因為他的熱度,節目組對他的“器重”顯而易見,除先導片的第一期節目,便把畢志飛提上臺面。第一槍嗎,一定要打得響亮。
這檔綜藝在豆瓣只拿到了4.1分,問題出在哪裡?
其實娛樂節目真的有人去關注這些導演拍出了什麼好作品嗎。
觀眾還是喜歡討論環節,節目組自然明白觀眾喜好,所以每一期的討論環節佔用了特別大的篇幅,要比一部短片長得多。
除了關錦鵬改編《胭脂扣》有點意思,吳鎮宇的還有電影感,留有懸念,還有哪部短片能讓螢幕前的觀眾在觀看時會不自覺的向前傾斜呢。
曾贈改《大話西遊》都說好,一曲《一生所愛》的代入感就把短片提升了很大檔次,王晶說的話言外之意就是佔了《大話西遊》的情感共鳴的便宜,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可以換一個角度看,要是拍一個長片,和網路上那些炒冷飯的網路電影有區別嗎。
問題不是熱度不夠,也不是這些導演拍的短片不好看,而是評論席的雙標。
他們口中說得好的,沒有一個是他們想要投資的,基本上所有的短片也沒一個能打的。
幹嘛不是指出優點,批評缺點呢,而是看到畢志飛這樣的一頓踩,看到華誼老闆王中磊的女兒王文也這樣的就一頓誇。
這樣的讓人很懷疑,那些被誇好的,是不是都有一些不一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