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保
“一聽到《長津湖》確認定檔,我就馬上預定好票了。影片拍得很好、很震撼。”
“我小時候是看描寫美軍的電影長大的,但今天看完《長津湖》後,我對「國家強大」四個字有了新的認識。”
“去看了,真的很感恩戰士們為全球華人贏得了更廣闊的天空,感恩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戰鬥決心。”
伴隨著《峰爆》《長津湖》《鐵道英雄》等主旋律大片在海外市場的陸續上映,“中國電影出海”又一次成為了行業焦點話題。不過,正如一眾海外觀眾所表達的那樣,在國際局勢、國家大局、電影局政策等多方力量的介入之下,今日之“出海”已承載起了更大的歷史使命。
▲《長津湖》香港上映,圖源新華社
比如,作為去年電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電影,《八佰》在海外上映時得到了“中國版《敦刻爾克》”的對標和稱讚。海外觀眾將其看作中國人記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一段故事,即使不懂,也大受感動。
又比如,今年的“長津湖效應”帶來了港澳地區民眾和全球華僑華人的引頸期盼,諸多國家積極爭取上映這部超級大片。當前,新加坡已搶得先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愛爾蘭等國家和地區正快步跟進。
還有,自2017年《戰狼2》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以來,“戰狼”一詞更是逐漸脫離了其文字含義,進而成為了一種官方或非官方的外交態度和外交自信。
所以,作為新時代國際交流中“國家名片”的重要載體,中國電影出海仍要“提質增速”。不讓“出海”二字流於營銷表面,讓世界感知真實立體的中國故事,全行業和電影人都要不斷成長、常想常新。
仍處在文化出海的初級階段
不少報告曾指出,中國影視出海常年“內熱外冷”,國產電影出海效果不佳,與中國票房大國地位不符,總體來說仍處於初級階段。更有打油詩寫道:
遊戲蓬勃在生金,抖音劃過很上癮。
網文加碼造前途,動漫藍海正起步。
劇集變得熱鬧鬧,電影表現慘糟糟。
那麼,近三年間的中國電影出海情況究竟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先來看一份資料。
根據以上資料,拍Sir認為我們要認清幾個關於當下“中國電影出海”的幾個事實。
其一,從出海的國家或地區上看,中國電影出海的“常駐地”為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英國,偶有阿聯酋、俄羅斯等與我國交好的國家出現,但鄰國日韓少在其列,而在印象中最應與中國電影無縫銜接的港澳臺地區卻仍只是零散出現。
具體而言,《八佰》和《葉問4》的出海國家/地區最多,達到10個;《送你一朵小紅花》和《瘋狂的外星人》沒有出海記錄;動畫影片總體出海熱度中規中矩,《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的出海國家/地區數量分別為5個和4個;其他影片的出海目的地則頗有“抓鬮抽籤”之意。
其二,儘管中國電影的海外票房表現整體不佳,但海內外票房比例嚴重失衡的現象竟無個例,就連有合拍背景的影片也不能倖免。
比方說,在“國內票房/海外票房”指標上表現較好的前三部影片分別為《誤殺》《葉問4》和《流浪地球》,除《葉問4》有著海外背景外,其餘兩部影片均為國產製造。而在具有海外或合拍背景的其他影片中,最多也只確保了中國香港這一發行地。
其三,文化壁壘一直存在,但主旋律題材確實更易出海,尤其更受海外華人青睞。
對此,學者馬琳和劉琛就曾做過一份深入調查,以英國為例來研究海外華人對待中國電影的態度。結果表明,動作、喜劇、劇情、歷史、冒險為五大受歡迎電影型別,功夫、歷史、社會、語言、建築為五大感興趣符號,他們從中國電影中能瞭解到的中華文化價值觀則主要為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真善美、和諧、以及家庭和社會責任。以上總總綜合來看,不就正是如今國內市場喜聞樂見的主旋律題材嗎?
▲來自《從對中國電影的態度看中華文化在海外華人中的傳播——對英國華裔青少年的調查分析》
由此可見,中國電影的“文化赤字”依舊長期存在,能有更多的海外發行機會是好事,但若提量不提質,終究不是長久之策。
直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然而,誠如總書記所言,“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電影也必須做好一系列應對挑戰的準備。
從過往資料和當下情況來看,這樣的挑戰尤其顯現在電影出海這一環節上面。
先是對岸管理者狹隘無能、臺海局勢不穩,直接影響了兩岸文化的正常交流。從2000年至今,臺灣對大陸便一直採取著“一年十部”的引進政策;據說,早年間為搶得影片發行權,還發生過臺灣發行商連夜排隊搶配額的事情。到了2013年,“一年十部”還更新成了“一年抽籤十部”,發行商不需要再爭搶名額,但能否發行卻全憑運氣。
以今年為例,共有《長安道》《只有芸知道》《長津湖》《刺殺小說家》《除暴》《中國醫生》《三叉戟》《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古董局中局》《遇神》等十部大陸影片(將)在臺灣放映,若後有退出,則由《攀登者》《蘭心大劇院》《封神三部曲之妖亂國殤》《野馬分鬃》《烏海》等候補影片依次補充。
其次是意識形態和宗教觀念上的隔閡,這一點雖不單單針對中國電影,但確實需要中國片方額外注意。
比方說,最新漫威電影《永恆族》日前上映中東地區時就遇到了不少麻煩,該片被指涉及對中東地區宗教內容的冒犯性描寫,所以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巴林、阿曼等國隨後便撤銷了上映檔期。
類似地,早前像《八佰》《金剛川》等電影在日韓上映時也遭到過輿論抵制,最終票房慘淡者有之,不了了之者亦有之。而因被網友指出宣揚共產主義,近日《長津湖》在馬來西亞同樣遭遇了送審被斃。該片由經手過《戰狼》《戰狼2》《新喜劇之王》等片的老手片商Mega Films Distribution負責發行,該公司表達了對稽核結果的不滿和遺憾,並表明將會考慮再次送審。
而對於像北美、澳新、英國,甚至港澳、新加坡這樣的市場來說,中國電影則要百分百用質量說話了。從相關地區近三年的中國電影發行情況來看,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寧可錯過幾顆遺珠,不能放過保本錢袋”的選片策略。
具體而言,無論是自主出海還是借船出海,今年上映的《刺殺小說家》《長津湖》《梅豔芳》等片早被華人影業相中,年內發行了《峰爆》《鐵道英雄》的華獅影業則與華誼兄弟和博納影業長期繫結。至於像英國CineAsia或者美國華納兄弟這樣的區域性大發行商,也主要是首選《唐人街探案》系列、《八佰》這樣的保本大片,其次再選《哪吒:魔童降世》《流浪地球》這樣的“後起之秀”。
因此,如今談論中國電影出海,既要考慮到它的商業價值,更要考慮到它的文化影響。自建海外發行渠道是要做的,世界各大電影節平臺是要去的,長遠來看,最重要的還是要開啟心胸、守正創新。
要知道,在今年華語電影34年來首次落選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情況下,比起直白地宣傳“主旋律出海”五個大字,終究還是像“《懸崖之上》送選奧斯卡”這樣的實際行動能更顯大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