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域,色深,重新整理率,該怎麼選擇?
【色域】
NTSC目前參考價值較低,部分高色域顯示器標註自己是72%NTSC,72~78%NTSC只是接近100%sRGB,但是達不到100%sRGB,因為這兩種色域的覆蓋範圍不一樣。
100%sRGB是目前主流的高色域喜歡宣傳的,使用者在購買時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可以根據sRGB來進行購買。
AdobeRGB色域可以說是sRGB色域的升級版,因為它主要解決了印刷與電腦顯示器顯現顏色不同的問題,這個標準藉由Adobe家的設計全家桶軟體被平面設計和印刷業界所廣泛接受,對比上兩種色彩空間,AdobeRGB可以說是高階專業人士使用了,目前也只有部分高階顯示器能夠做到99%的AdobeRGB色域,基本都是用在設計方面。
DCI-P3是一種應用於數字影院的色域,它是一種以人類視覺體驗為主導的色域標準。儘可能匹配電影場景中能展現的全部色域,可以更好地滿足人類視覺的體驗.它也不是色域最廣的標準(目前最新的標準為Rec.2020),但是在Rec.709標準之上。如果是做影片剪輯這一類的專業工作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解析度】關於解析度的專業解釋涉及的知識點非常的多,這裡我們就簡單的來說。大家可以將一個螢幕理解成是由一個一個的色塊點來組成的,就像拼圖一樣。當固定大小的螢幕內這些色塊越多的時候,畫面就會越精細,顯示效果當然就越清晰。目前來說,解析度一般有720p標清,1080p,2K,4K,甚至8K等。其中720p已經很少了。而他們之間的差距,從720p到2k的差距,是肉眼可見的,實際體驗非常明顯。
如果日常主要用於文字類工作,27英寸搭配2k是最佳的,大小和眼睛舒適度是最好的。
【色深】
色深也比較好理解,簡單來說呢,就是指顏色數量的多少,顏色越多,畫面色彩過渡就會越平順。10bit比8bit在顏色過渡上沒有那麼生硬,不過從實際使用來看,8bit的色深已經超過肉眼可辨別能力,完全足夠日常使用。也就是說色位深度一般達到8的時候就已經能滿足大多數人對色彩的追求。
【幀數】幀數最簡答的解釋就是:1幀=1張照片。大家可以看下手機的影片錄製,一般分為30幀或60幀,意思就是:1秒鐘拍下30張或60張照片,然後將其拼接成流暢的動態影片。因此,幀數越高畫面越流暢。
重新整理率和幀數是正相關的關係,即重新整理率越高,畫面的幀數就越高。主要在遊戲中體現最明顯。對於遊戲玩家電競愛好者來說,144Hz的重新整理率比較主流,簡單解釋來說,144Hz的意思就是:1秒鐘可以重新整理144幀。
說到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顯示屏品牌CFPRCE,最近會上新一款27寸的顯示屏。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主機或顯示器基本上都用的是HDMI,或是DP介面,而c家顯示屏特有Type-C介面,最重要的是能支援SwitchType-C一線通,擁有這個介面就省去了很多線材,無疑是桌面混亂的救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