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仰望星空、蒼穹星流湧動,表現的是相對論,那麼進入微觀、原子中子電子的數學意識流世界,就是量子力學的絕對領域,而在這個絕對領域,中國就是大佬。
十月末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傳來了一個重磅訊息,“祖沖之二號”與“九章二號”,打破了量子計算機紀錄,中國成為世界上,有且僅有的在雙物理體系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國家。
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又又又成為了世界第一!
但外行的我們想要真正明白這個訊息的分量,還得先了解一點量子力學知識,不同於大眾對量子力學神秘的認知。實際上,量子力學是現代應用得最普遍的物理學,電腦、晶片、電話、光纖電纜,都是在量子力學的搖籃中成熟的。
真正讓量子力學揹負“玄學”虛名的,其實是量子力學“三大奧義”:疊加、測量、糾纏。
它們完全顛覆了宏觀世界的常識,以至於愛因斯坦聽到這樣的理論,說出了那句“上帝不會擲色子”的名言,理解了“三大奧義”,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量子力學是真正的未來科學。
中國取得的成就到底有多麼重大?
重難點多,趕緊上車。
經典力學告訴我們,一個物體的狀態是確定的,就像貓一樣,要麼是生,要麼是死,然而量子力學卻告訴我們,物質的存在是狀態的線性疊加,也就是說,貓既生又死,這被稱為薛定貓態。
聽說過薛定諤的貓嗎?
那一隻貓,被封在裝有毒藥和食物的密室裡,密室裡有放射性原子、若原子核衰變,貓就會被釋放的毒藥毒死,衰變的機率為50%。
也就是說,在我們沒有開啟盒子觀測貓的狀態之前,貓處於的既生又死的狀態,就是疊加態,薛定諤的思想實驗,反駁了愛因斯坦的“上帝不擲色子”,海森堡的思想實驗則將告訴我們,微觀世界的月亮,不能亂看,看了說不定就變了。
給你一個絕對真空的室內,可以發射任意波長和數目光子的光源,可以發射單個電子的電子槍,一個高倍數顯微鏡,請問,觀測電子總共花幾步?
很簡單,你會告訴我,第一,發射電子,第二 發射光子,第三,光子照射到粒子,觀測電子。
但海森堡告訴你,你永遠不可能準確地觀測到電子的位置和動量,在宏觀世界中,我們可以隨便觀測月亮的位置和動量,因為光子的能量相對於月亮來說,真的太小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別忘了,我們是在觀測電子,光子頓時就變成一個龐然大物,照射到電子上的能量會反衝而改變電子速度,相反,若將光子的波長增大到不足以影響電子的程度,你又會發現,光的衍射現象,又讓我們無法觀測到電子的準確位置。
這是一個只會發生在微觀世界的死局,在量子力學中,任何測量都會參與到事物演變的過程中,看不看月亮,很重要,而每次測量都必須對應某個基組,基組是什麼我們暫時不需要了解,只需要知道,測量過程中採用基組,會直接導致粒子狀態從不確定變為唯一確定。
舉個形象的例子,你的面前有一杯濃度很低的鹽水或者糖水,你無法靠品嚐來得知水的屬性,但是你身邊有兩根筷子,分別摻雜了一定濃度的鹽和糖,你知道,用筷子攪拌水,如果水的屬性和筷子一樣,水的味道就會變濃,濃到恰好你可以嚐出是鹽水還是糖水。
但如果你猜錯了,比如用鹽筷攪拌了糖水,你就只能嚐出鹽水的味道。
你能怎麼辦,答案是無解。
投射到量子力學,事情就變成了這樣:
我們不知道這個粒子的“態”是怎麼樣的,但是我們可以“蒙”,如果用了恰好包含粒子的“態”的基組,那測量過程就不會改變粒子狀態,反之,粒子被不匹配的基組測量了,態就會向這個基組滑落,頗有點嫁雞隨雞的味道。
在量子力學中,這被稱為“坍縮”,坍縮是無法避免的。
這反映了量子力學的一個本質特徵,內在隨機性。
現在就剩下最後一個奧義,糾纏,也是外界眼中最神秘的一部分。在星際穿越中,糾纏被用來空間傳送,可是在現實世界中,人這樣的龐然大物,可以實現空間傳送嗎?
以人類的伴侶關係打比方,有的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有的卻是合則生、分則死,在這樣的對應關係中,彼此依存不可分離的關係就是糾纏態,可以分離的狀態,被稱為直積態。
處於糾纏態的多個粒子 變化一致,愛因斯坦並不願意承認糾纏態,於是他和波多爾斯基 羅森做了一個思想實驗,這個實驗被稱為“EPR”實驗,讓兩個粒子A與B處於|β00>態,稱為EPR對。
A和B被分開很遠,現在你對A進行觀測,根據剛剛學會的“測不準”原理,我們知道 A的狀態被改變了,如果按照量子力學的說法,B在沒有被觀測的情況下,也會隨著A的改變而改變,但是愛因斯坦們認為,粒子之間產生了“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資訊的傳播速度超過了光速,違反了相對論,於是糾纏態被證偽。
但是在1964年,貝爾設計出“貝爾不等式”來驗證EPR實驗。
1980年開始,阿斯佩克特等一系列研究組的實驗,在很高的置信度上,違背了貝爾不等式,量子力學被驗證為正確,現代量子力學對此給出的解釋是,處於糾纏態的兩個粒子是一體的,它們的變化並不是依靠資訊傳輸來實現的,因此不違反相對論。
說到這裡,疊加、測量、糾纏,三大奧義大家都清楚了,漫長的鋪墊是值得的,中國打遍世界無敵手的墨子號,將在這裡起航。
2016年8月16日,墨子號量子衛星在新疆南山成功發射,中國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高速星地量子金鑰分發,星地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三大科學目標提前並圓滿實現。
新疆南山的山與月,不會明白這個實驗是怎麼成功的,但對於知道了三大奧義的我們,可以明白,量子力學與資訊科學的交叉學科,量子資訊中,一直存在一個巨大的命題:有沒有一種密碼體系,可以實現理論上的不可破解。
量子力學給出了答案:不對稱密碼體系。
現在應用得最廣的密碼術,是以因數分解為基礎的RSA對稱密碼系統,但在1994年,肖爾就發明了一種量子演算法,將本來是指數增長難度的因數分解,降低到了多項式級別,儘管在現實世界中,技術的種種阻礙,還不能實現量子計算的最大潛能,但是從理論上說,RSA密碼術已經不安全了。
毫無疑問,未來的戰爭是資訊的戰爭,資訊的洩露將帶來巨大的災難。
為此,美國國家安全域性設立了“穿透硬目標”專案,計劃建造一臺專用於破解密碼的量子計算機,用於破解國外政府密電,這項絕密的專案,在斯諾登出逃美國後被爆出。
由此可知,密碼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佔有多麼重要的戰略地位。而我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嘗試利用量子力學,打通密碼術任督二脈,為我所用。
對稱密碼制的缺陷在於,需要信使傳遞金鑰,在這個過程中,信使可能會叛變,也可能被殺死,金鑰就落入敵手,而量子密碼術就是要去掉信使這個中介,讓傳遞和接受資訊的雙方,共享金鑰。
還記得三大奧義嗎?
現在讓我們把它們用起來,假設小明想要用量子密碼術傳遞一條資訊給小紅,他應該怎麼做,現在,我們需要兩個基組,數字0和1,以及一枚硬幣,小明用拋硬幣的辦法,產生一個隨機數0或1,隨機數決定在基組A或B中對粒子進行測量。
選定基組後,小明再拋硬幣產生隨機數,再根據新的隨機數選擇在基組中的狀態,小明將兩個隨機數記錄下來,假設為01,雙重選擇後,他用選定的基組和轉態,改變了粒子的狀態,再將粒子傳輸給小紅。
小紅重複小明的動作,假設得到隨機數00,雙方重複兩次,最後小明得到0110,小紅得到0011,這個隨機數有什麼用呢?
選對了基組,粒子狀態不變,選錯了基組,粒子狀態改變,而選對選錯的機率,各為一半,當實驗重複多次後,這個50%的機率,就會固定下來,小明和小紅打電話對一下隨機數,他們就可以將不一致的數字去掉,剩下的一致的部分就是金鑰。
量子密碼術不僅將金鑰洩露的機率降低到無限逼近於0,還杜絕了敵人竊聽的可能,假如竊聽者截獲了粒子後進行觀測,粒子的狀態就會改變,新狀態的粒子回到小紅手中,小紅與小明的隨機數的重合度就會低於50%,這就說明有竊聽者動了粒子,小紅就可以及時止損。
反之,如果竊聽者不觀測粒子,在避免暴露的同時,也無法得到秘鑰,這就實現了絕對安全的資訊傳遞,理想很完美,但將理論應用於現實,需要克服的阻困難不是一星半點兒。
而潘建偉團隊,就是做這個的,潘建偉遇到的一大難題就是,如何儘量提升單光子源的安全傳輸距離,對此,團隊計劃了兩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用傳統的光纖進行傳輸,每隔一兩百公里,就增加一個安全中繼器;而第二個想法可謂石破天驚,潘建偉團隊,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衛星上。
眾所周知,衛星與地面處於高速的相對運動中,想將傳輸與接收方的探測器對準,按照袁嵐峰博士的話說,相當於在五十公里以外,把一枚硬幣扔進全速行駛的高鐵上的一個礦泉水瓶裡。
就是在這樣地獄級的開局難度中,潘建偉團隊於2012年,在青海湖的湖心小島上,實現了百公里級的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驗證了量子通訊衛星的可行性。
時隔4年 2016年8月16日,潘建偉團隊又在新疆南山發射了墨子號量子衛星,墨子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高速星地量子金鑰分發,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等實驗,使中國成為國際上第一個實現一星三發實驗的國家。
提前完成目標,按照預定計劃,到2025年,中國將構建起全球首座由中國主導的量子星群,15年後,中國的量子網際網路,有可能代替美國主導的光纖網際網路,這背後意味著什麼,我想不必多說。
在光纖中繼站的線路上,中國也遙遙領先,量子保密通訊的“京滬幹線”。
於2013年7月立項,於2017年9月29日開通,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的內部量子網路,通過幾十個中繼站連線起來,2000公里的長度,成功實現首次洲際量子通訊。
不僅如此,量子通訊還能開拓金融業務,工商銀行等機構已經開始試用,只能說,中國在量子通訊上實在跑得太快了,美國感到了深深的危機感。
於2016年7月22日,釋出了《先進量子資訊科學:國家挑戰和機遇》,報告中提到,在未來的5-10年,美國將開發出可靠的光子源及相關技術,實現遠距離量子資訊傳輸。
2018年,美國頒佈了《國家量子倡議法案》,宣稱決不能容忍在量子科技領域落後,而美國不甘落後的主要發力點,則巧妙避開了中國優勢盡佔的量子通訊,選擇了中國步調稍慢的量子計算跑道。
2019年10月23日,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的論文,谷歌研發的量子計算機懸鈴木,計算量超過當前最先進的經典計算機,200秒可以計算經典計算機一萬年的計算量。於是美國宣稱,這臺包含54個量子位元的量子晶片“懸鈴木”,實現了“量子霸權”,“量子霸權”又稱“量子優越性”。
指量子計算機可以在某些領域,做超出經典計算機能力的事情。
什麼意思呢?
跟田徑賽馬一樣的道理,量子計算機在它的優勢領域能贏過經典計算機,就算量子計算機贏,至於是否可程式設計,是否通用,都不重要,按照現在量子計算機的發展看,我們是不能指望拿它打遊戲,看影片的。
量子計算機一般針對特定問題而設計,谷歌的懸鈴木處理的問題就是隨機路線取樣,但是美國的IBM公司,卻對懸鈴木發出了質疑,IBM稱,谷歌的演算法只用到了記憶體,但實際上,只需要把一部分資料放到硬碟上,經典計算機的計算時間就可以縮短到2.5天。
但是無論怎麼說,以200秒對陣2.5天,量子計算機的優勢還是壓倒性的,懸鈴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量子計算機,然而這個壓力,在一年後,就被中國的“祖沖之二號”重新整理了。
2021年5月7日,新華網報道了一則訊息:潘建偉的團隊成功研製了62位元可程式設計超導量子計算機原型“祖沖之”,它不僅實現了可程式設計的二維量子行走,處理的計算複雜度還比懸鈴木高出一百萬倍。
2021年10月26日,潘建偉團隊再次傳來喜訊,66位元可程式設計超導量子計算機原型機“祖沖之二號,求解“量子隨機線路取樣”任務的速度,比最快的經典計算機快1000萬倍以上,完全可程式設計的能力和並行高保真度量子操控能力,還將澤被於各種實用領域。
如密碼破譯、大資料最佳化、藥物分析、材料設計等,在世界為“祖沖之二號”瞠目結舌的時候,“九章”帶著前無古人的智慧,來到了這個世界。
在物理體系的選擇上,懸鈴木和祖沖之系列,都是在超導的賽道上競爭。
而九章卻開拓了光學這條跑道,光子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的問題叫做高斯玻色取樣,就是計算一個光路的每個出口分別有多少光出去。
2020年12月份,“九章”在潘建偉團隊手中誕生,這是一臺有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量子計算機,它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高過超級計算機一百億倍,是經典計算機一億年的計算量。
2021年10月,在“祖沖之”迭代到二號之時,“九章”也迎來了二代,“九章二號”的光子增加到113個,模式增加到144個,計算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10的24次方倍,也就是億億億倍,等效比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九章的問世,使我國成功躋身量子計算的世界領先地位,打擊了美國一直想要壓我們一頭的野心,九章系列和祖沖之系列的出現,使我國在兩個物理體系上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在全世界只有中國做到了,而歐洲、美國、日本紛紛產生了危機感,歐盟在2016年推出“量子宣言”計劃,預計在未來十年投資10億歐元,支援量子、通訊、模擬、感測的研究和推廣。
日本文部科學部也成立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為量子技術投資400億日元。
2020年,美國又宣佈建設量子網際網路藍圖,揚言美國將在量子資訊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以確保美國經濟的長期繁榮和國家安全,世界永遠在進步。
對手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我國一向不會阻礙別人的進步,而是將以他人的野心,化為自我的鞭策。
來吧,迎頭趕上,儘管我們早已揚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