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雖然國民黨的殘兵敗將已經被趕到了臺灣島,但是在國內依然存留了部分間諜人員。
他們不但在大陸地區竊取情報,而且還會對我黨高階將領進行策反活動,這引起了中央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不過那時除了這些國民黨控制的間諜之外,還有一些對海外生活存在嚮往的年輕人。
為了能夠得到對岸的尊重,他們便想透過策反新中國高官的方式來遞“投名狀”,不過最終這些心懷鬼胎的宵小之輩還是受到了應有的制裁。
一、神秘的策反信
在1950年年底的一天,廣西省省政府的收發處接到了一批用同一種信封包裝的信件,這些信件的信封上有著“南槐堂緘”的印章,其落款的字跡也頗為瀟灑。
這批信件的收件人也是五花八門,不過大抵都是廣西省政府的領導官員,其中不乏在幾個月前就被調離廣西的幹部,這說明寄信者並不知道其中的某些官員已經被調走。
這些信件很快就被分發到各個領導的手中,其中一位領導的秘書在接到信件後看到這並不是加密信,便像往常一樣拆開信封檢查其中內容。
閱讀後他赫然發現信上寫的是一首打油詩:
致共黨首腦:迷途應知返,懸崖宜勒馬;棄暗而投明,升官又發財;升官晉三級,發財賞百金;黨國重信義,言出行必踐。
這首詩的內容分明是想要策反我黨的高階將領,看到這裡,這名秘書迅速和廣西省公安機關取得了聯絡。
秘書告知上級有敵方特情透過寄信的方式在信件中寫上策反我黨高階將領,並且廣西政府中的不少領導官員都收到了類似的信件,希望他們能夠根據線索找到這批敵特人員。
廣西公安機關在接到報案之後先是和省政府傳達處的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絡,在確定他們收到了這些信件之後,立即派人去到各位幹部的辦公室和家中追回了這批信件。
經統計,這些信件一共有三十五封,其中的內容完全一致,信封除了寄送人不同之外也是一模一樣,因此警方確定這應該是一次敵特活動,目的是為了策反我黨的高階幹部。
不過很快他們就發現事情可能沒有這麼簡單,因為這些信件的寄送人中,有不少在半年內已經被調離了廣西,對方還將信寄到省政府說明他們並不清楚這些人的調動情況,這樣的情報水平顯然不是專業間諜所為。
再者,這些信件中的打油詩水平十分一般,這樣的行文方式和國民黨接受培訓的間諜的習慣大相徑庭。
因此公安機關在討論後認定,這應該是一起民間反動分子發動的策反行為,目前猜測他們是沒有接到國民黨方面的命令。
雖然這起案件並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廣西地方政府依然十分重視,張雲逸將軍更是命令公安機關要在半個月內抓住兇手,防止他們繼續傳播這種反動言論,對我黨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廣西公安廳的警員接到張雲逸命令後,絲毫不敢懈怠,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偵查工作之中。
二、中斷的線索
為了找到嫌疑人,廣西省警方決定從三個方向入手進行調查。
第一小隊負責尋找在這段時間裡一次性購買了大量郵票的人,畢竟在那個年代一次性購買同一系列郵票的行為是十分罕見的。
第二個小組則著重調查信封上出現的南槐堂究竟是什麼來歷,試圖從中找到犯人的線索。
第三組人馬則著重研究這些信件的信封,希望能夠找到參與這起案件的工匠。
最先傳來訊息的是第一個小分隊,他們當時走訪了南寧市所有能夠購買郵票的商店,店主和郵局的工作人員都表示在這段時間裡除了部分企業和政府單位之外,沒有人一次性購買了這麼多同一品種的郵票,而這種郵票在每家店最多也就一次售出幾張。
辦案人員隨後又走訪了大量購買此郵票的幾個單位,經過檢查,他們發現這些單位對於郵票使用的管理是十分嚴格的,也有著詳細的記錄。
在調查後,他們並沒有發現異常,因此郵票這條線索徹底斷掉。
調查南槐堂的小組一開始走訪了南寧當地的武術道館和道教組織,發現並沒有這個名字的堂會。
之後,他們又拜訪了南寧市的商會系統但還是一無所獲。
這個時候,公安局的相關負責人從老南寧人的口中得知了南槐堂的來歷,原來這是一家在清朝時開辦的藥房。
在二十世紀初,由於掌櫃無後便關門了,如今在其舊址上開了兩家店鋪,但都不再沿用這個名字。
而知道南槐堂這個名字的,一定是對清朝時期的歷史非常瞭解的人,大機率是一名年紀稍大的人。
隨後警方對南槐堂的歷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發現在南槐堂關門之後,店主的一名遺孀去到南寧當地的尼姑庵中出家,並隨身攜帶了部分物品,其中就包括一些引用南槐堂印章的信封和信紙,後來她還曾用這些信紙和其他人有過書信往來。
這個線索為警方帶來了一絲絲希望的曙光,從郵票的方面入手,警方並沒有得到任何的線索,所以店主遺孀的出現是最為重要的線索。
隨著警方的深入調查,事情又出現了轉機,他們發現這位遺孀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去世了,在她死後,尼姑庵中的其他人也沒有再用過這些紙張。
警方考慮到這次用那些策反信的紙張狀態,並不像是存放了幾十年的舊紙張,因此這顯然是有人借用了南槐堂的名頭,將嫌疑引到了南槐堂這裡,這再一次讓調查暫時陷入了停滯。
就在這個時候,第三個小組傳來了振奮人心的訊息,調查小組的工作人員找到了幾名老印刷師傅,讓他們辨別一下這些信件的印刷水平。
老工匠們在經過了仔細的觀察之後認為信件的印刷板製造粗劣,但是信封的印刷水平倒是很高,而擁有高超的印刷水平卻沒有上好的印刷工具,這種獨特的特點在老工匠們眼裡是非常熟悉的,向警察說應該是出自當地一位屠姓木匠之手。
警方隨後找到了老工匠口中的屠姓木匠,但這時的他已經年逾古稀,很久都沒有接過木匠活兒了,警察再一次陷入了迷茫。
不過他還是給警方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資訊,他在看完信封之後就說這個刻板應該是出自自己師弟韋玉林之手。
調查人員隨後就找到了韋玉林,也確認了這個信封的刻板確實出自他手,他說自己當時也不知道這些信封是幹什麼用的,因此便接了這個活兒,之後他又說自己隱約記得來人好像和附近一位帶孩子的女性家長認識,兩人還打了招呼。
警方隨後便調查了附近小學的女性家長,並從中找到了韋玉林口中嫌疑人見到的那位女性,她說自己當天遇到了曾經的鄰居並和她打了招呼,這個人叫做陶小蕊,就是南寧本地人。
當天晚上陶小蕊就被警方帶到了警局,面對警察突然的到訪,陶小蕊感到不明所以,在警察表明來意之後,她交代說這個刻板是自己的表兄葉高玉委託自己找人做的。
這個葉高玉當時在一家茶葉店中做賬房先生,他顯然沒有料到警方會這麼快就找到自己,因此並沒有選擇外逃,在陶小蕊接受審問不久之後,這位主犯就被捉拿歸案。
不過當時參與辦案的幹警們都飢腸轆轆,因此在抓住葉高玉之後他們就將其鎖在警局中出去吃夜宵了。
不曾想,葉高玉竟然掰彎窗上的鐵欄杆逃了出去,並在當晚投井自盡,這讓警方好不容易找到的線索再次中斷。
三、標語幫忙破案
無奈之下,警方只得重新拾起南槐堂這條線索,由於犯人使用的信封和信紙和那位遺孀曾經使用過的一模一樣,因此警方懷疑犯人應該來自於和那名遺孀有信件往來的店鋪。
經過調查,這樣的店鋪一共有六家,不過在初步調查後這些店鋪的工作人員似乎都沒有作案嫌疑。
一次警方在結束了對一家當鋪的調查之後,當地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邀請他們一同吃飯,在前往飯店的路上,一名警察看到路口的牆上寫著幾句革命標語。
分別是“黑暗與光明,就在一念之間”、 “坦白且檢舉,免罪又立功”,他當時就覺得這幾句話和寄給廣西政府領導高層策反信中的語氣口吻十分類似,便趕忙找來居委會工作人員詢問這些標語是誰的作品。
居委會負責人告訴他這是興德典當家小姐翟谷賢的大作,這家店鋪恰好就是和南槐堂遺孀透過書信的幾家店鋪之一。
這一條線索可謂是破解本案的重中之重,警方立即詢問興德典當以及翟谷賢的所在地並立即前往。
隨後警方對興德當鋪進行了深入調查,他們發現賬房先生的筆跡和策反信中的字跡十分相似。
在詢問後他們得知翟谷賢前幾天曾經向他求過幾幅字,雖然裡面的內容多是正面標語,但若將每個字拆開來看,倒也能拼出策反信中的內容。
再聯絡到之前印刷師傅說的內容木刻板製造粗劣的資訊,警方基本確定翟谷賢就是這些策反信的作者,而信件的刻板則是她照著賬房先生的字跡自行刻制的。
隨後警方立即逮捕了當時正在公園中散步的翟谷賢,被抓捕之後她很快就交代了全部的犯罪事實。
原來他和葉高玉是高中校友,兩人在一年前墜入了愛河。
當時葉高玉有一臺能夠接受海外廣播訊號的收音機,他們在平日裡經常躲在葉高玉的小屋子裡聽新聞消遣。
久而久之兩名年輕人逐漸被海外的廣播節目蠱惑,有了出逃臺灣的想法。
但翟谷賢覺得就這樣逃過去他們一定沒有辦法得到想要的地位,因此她慫恿葉高玉和自己做件“大事”,權當做是去往臺灣的投名狀。
兩人在商議之後決定給廣西省政府的成員寫策反信,如果能夠鼓動一兩人出逃也算大功一件。
不過他們並沒有廣西省政府的調動資訊,因此採用的名單還是半年前公報的版本。
為了隱藏身份,翟谷賢在當鋪的舊信件中找到了南槐堂的名字,她在向父親確定南槐堂已經關門之後,便決定用南槐堂主作為自己的新身份,並找到韋玉林刻制了信封和信紙的刻板,又自己仿照賬房先生的字跡刻印了裡面的策反書。
隨後她還叮囑葉高玉分多次從不同地方購買了所需的郵票,這也確實給警方的調查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本來翟谷賢覺得在葉高玉死後自己已經高枕無憂了,沒想到她在牆上寫的標語最終出賣了自己,她也在一個月後被處以極刑。
在接受審訊的時候,翟谷賢表示自己之所以會幫助居委會書寫標語,也是為了表現出自己積極的一面減輕自己的嫌疑,不曾想最後卻成了讓自己落網的關鍵證據,這也向世人再一次證明了正義必勝的真理。
注:
本文關於廣西策反信案件的相關內容,參考自紀錄片《紀實檔案:0001一 特一號案件偵破記》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