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在武器裝備的研製上都奉行腳踏實地不冒進的原則。但是卻有這樣一款水面艦艇讓我國破例,不僅艦體設計改動巨大,更有超過七成的裝置是全新研製的,甚至為了避免該款艦艇研製失敗,我國還專門同步建造另一款定位完全相同,技術水準相比而言落後一檔的水面艦艇。介紹到這裡很多小夥伴應該都猜到了這款水面艦艇是哪一款了吧?對的,它就是我國第一款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神盾艦,052C型防空驅逐艦。
052C型導彈驅逐艦的前世今生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我國對神盾艦的研製甚至能夠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而且當時我國神盾艦專案有兩個,分別是大盾艦和小盾艦。而最早海軍青睞的是小盾艦方案,這個方案是潘鏡芙院士在1983年國防科工委召開的驅逐艦發展的論證分析會上提出來的,按照潘鏡芙院士的設想,我國第二代驅逐艦將包括兩款,分別是052Ⅰ型和052Ⅱ型。其中052Ⅰ型為一款四千噸級的對海型導彈驅逐艦,以對海作戰為主,具備基本的近程防空能力,同時兼顧反潛任務,採用蒸汽動力裝置。052Ⅰ型後來被正式被命名為052型導彈驅逐艦,動力系也更換為從美國購買的LM2500燃氣輪機。
052Ⅱ被規劃為一款中程區域防空驅逐艦,也就是小盾艦方案。採用與052Ⅰ基本一致的艦型和動力系統,噸位增加到五千噸。規劃中的防空導彈為“紅旗65”中程區域防空導彈列入預研,紅旗65技術來源於已經下馬的紅旗5(也有說是KS-1的艦載版本),最大射擊斜距為50公里,垂髮方式為熱發射,數量為16單元。
052Ⅱ的相控陣雷達方案最早是採用航天系統的C波段方案,佈置方式為四陣面,C波段介於X波段和S波段之間,兼顧了探測精度和探測距離,非常適合反導。不過受限於技術原因(當時我國的電子行業水平還比較低)以及平臺噸位,052Ⅱ採用的是小盾方案,因此這款C波段相控陣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僅有200公里,但是用於紅旗65的配套沒有任何問題。另外為了彌補缺乏遠端對空警戒能力的缺陷,052Ⅱ型在機庫頂部安裝了一部518型遠端對空警戒雷達。其它武器系統方面,052Ⅱ型還裝備了一門國產H/PJ-87式100毫米艦炮,兩座730近防炮。如果這個方案最終被執行下去,那麼我們現在見到的052C或許就是一款五千噸級的小盾艦,我國擁有媲美伯克級的神盾艦時間也將被大幅退後。
臨危受命的052C神盾艦
不過志在走向遠洋的海軍對052Ⅱ方案並不滿意,再加上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極具惡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全面制裁,這導致我國無法繼續購買052Ⅱ型驅逐艦的動力系統和其它電子裝置,再加上當時美國為首的西方為了全面打壓我國,悍然對臺灣當局進行了大規模的軍售,150架F-16和60架幻影-2000對當時我國海軍以及沿海城市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海軍急需一款具備遠端區域防空能力的水面艦艇。而052Ⅱ的中程區域防空能力顯然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需求,於是我國決定對標美國的“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研製一款配備“四面陣相控陣雷達+垂直髮射遠端區域艦空導彈”的高效能防空驅逐艦。最終052Ⅱ專案被取消,唯一 一艘正在船臺建造的052Ⅱ型導彈驅逐艦也被拆除,而這艘被拆除的052Ⅱ型導彈驅逐艦就是被很多軍迷津津樂道的114號導彈驅逐艦,這也是我國截止目前為止唯一建造的一型小盾艦。
而隨之轉正的大盾艦方案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052C神盾艦。要注意的是,雖然052C神盾艦的立項已經是97年前後的事,但是相關的技術預研其實早在1985年便已經開始,這也體現了我國在武器研發上的高瞻遠矚。首先確定的是防空導彈,1985年紅旗9遠端防空導彈正式立項,很快海軍便決定紅旗9上艦,也就是後來的海紅9。4年後,海軍裝備部組織了關於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的論證會。到了1992年10月,“未來新型驅逐艦”採用大型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方案正式確定,電子工業部14所的“S波段方案”和航天部2院23所的“C波段方案”進入最終的角逐。而後經過激烈角逐,14所的“S波段方案”在1995年勝出,“未來新型驅逐艦”確定採用“S波段主陣面+C波段應答信標陣面”的方案,隨後高層向相關單位正式下達了研製大型S波段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的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在雷達選型的過程中,我國還抽空在1993年與烏克蘭簽訂了引進UGT-25000燃氣輪的合同,解決了“未來新型驅逐艦”的動力輸出和相控陣雷達的供電問題。而為了加快推進“未來新型驅逐艦”的研製進度,我國還專門建造了一艘現代化的試驗艦(舷號“試驗970”,後更名為“試驗891”),並於1997年12月4日交付。隨後該艦密集試驗定型了包括346型相控陣雷達、海紅旗9艦空導彈、鷹擊62艦艦導彈、單管100毫米艦炮、7管30毫米艦炮等在內的關鍵電子裝置和武器系統,為052C的最終順利量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首型自研神盾艦到底有多強?
作為我國自行研製和製造的首型神盾艦,052C神盾艦的噸位也重新整理了當時我國的記錄,其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800噸,動力系統包括2臺烏克蘭製造的DA-80型燃氣輪機,以及2臺由德國MTU公司許可證生產的柴油機,採用柴燃交替動力方式(CODOG),最大航速為30節,續航力為4500海里/18節 。
052C神盾艦具備兩項核心技術,第一項就是裝備我國自行設計和生產的346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的是“S波段主陣面+C波段應答信標陣面”的方案,其中S波段主陣面負責對空、對海搜尋跟蹤等,而安裝於相控陣雷達陣面上下兩端的“C波段信標應答陣面”則負責對海紅旗9遠端防空導彈進行制導。346型相控陣雷達的單個雷達陣面尺寸為4米,比美國伯克級神盾艦安裝的AN/SPY-1D(V)雷達還要大一圈(後者為3.7米),T/R元件數量達到了5000個,同樣超過了後者的4350個。也因此346型相控陣雷達對空中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400公里,穩定跟蹤距離超過350公里。052C神盾艦的全艦火力通道達到了16個,不僅優於051C俄式神盾艦的6個,也優於“伯克”級神盾艦的3個(未使用分時照射)和12個(採用分時照射)。
052C神盾艦的防空導彈為海紅旗9,最大射程在120公里,末端採用主動雷達制導,最大速度超過4馬赫。052C神盾艦安裝有48個垂髮單元,能夠攜帶48枚海紅旗9,正好可以供052C神盾艦以16個火力通道的極限進行三次抗飽和攻擊,由於052C神盾艦的垂髮裝置每一枚導彈都有單獨的發射蓋,因此其極限發射速率能夠達到與“伯克”級神盾艦一樣的1秒/發,全部48枚導彈可以在一分鐘左右全部發射完畢,這意味著一艘052C神盾艦便能夠在一分鐘呢對48個空中目標進行精確攔截,一艘052C神盾艦的防空能力便超過當時中國海軍除052C驅逐艦之外的所有水面艦艇的總和,抗飽和攻擊能力堪稱恐怖。
盤點那些我國為052C神盾艦研製所準備的後手
這樣好用的052C神盾艦的研發難度自然是“槓槓滴”。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並沒有相關的研製經驗,而且由於西方的全面封鎖,我國無法從國外獲得相關的技術資料,再加上當時軍隊正處於“忍耐期”,軍隊建設必須服從“國家建設大局,並與經濟建設相適應”,簡單來說就是缺錢,神盾艦的研製對當時的我國而言難度不亞於當初研製原子彈。也因此首批兩艘052C神盾艦的建造其實是極為倉促的,倉促到當這兩艘052C神盾艦於2003年下水時,核心的346型相控陣雷達仍在“試驗790”號試驗艦(後改名為“試驗891”)上進行試驗。很顯然,首批052C神盾艦採取的這種將還未定型的軍工產品列入正式裝備,邊建造邊定型試驗的做法已經嚴重違反了我國的“武器裝備研製程式”。
事實上,當首批2艘052C神盾艦在2003年下水後,第3艘拖到了7年後的2010年才下水,6艘052C神盾艦的建造時間跨度達到了近10年時間。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052C神盾艦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太新了,超過七成的裝置和技術都是全新的。而這7年便是這高達七成的新裝置完全成熟所花費的時間。但是考慮到當時極為嚴峻的臺海形勢,以及當時我國海軍對防空型艦艇的迫切需求,這種採用“邊建造邊定型試驗”的方式來加快裝備進度的做法其實是合理的。
而在專案立項到第二批次052C神盾艦開建的這將近13年裡,為了避免052C專案的失敗導致無艦可用,我國海軍也是做了額外的準備。首先是在97年前後,也就是052C專案立項的同時,我國與俄羅斯簽訂了購買2艘“現代”級驅逐艦的合同,合同金額約8億美元,按照當年的匯率計算(8.28),這2艘“現代”級驅逐艦便用掉了當年中國軍費的8%。2艘“現代”級驅逐艦分別在1999年和2000年交付。隨後我國與俄羅斯再次簽署了購買2艘改進型“現代”級驅逐艦的合同,並在2005年和2006年交付我國。引進這4艘“現代”級驅逐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中它的中距區域防空能力。
此外,差不多在引進第一批“現代”級驅逐艦的同時,我國還利用配套引進的多出來的雷達和武器系統建造了2艘國產“現代”驅逐艦——052B導彈驅逐艦(分別在2002年5月和10月下水,04年7月和04年底服役),這算是應對052C神盾艦研製失敗的第一手準備。
第二手準備就是研製051C遠端區域防空驅逐艦。在052C神盾艦首艦開工後的第二年(2002年4月),我國與俄羅斯簽約購入2套俄羅斯RIF-M艦載遠端區域防空導彈系統(S300F),在成熟的051B導彈驅逐艦的基礎上建造了我國第二款遠端防空導彈驅逐艦。2艘051C防空驅逐艦分別在2004年12月18日和2005年7月26日下水,然後在2006年11月和2007年3月服役,服役的時間節點正好在首批2艘052C神盾艦服役之後。
因此,就算是052C神盾艦的研製失敗,到2006年我國海軍透過外購和自研依然能夠擁有至少6艘大型導彈驅逐艦。真正做到了無後顧之憂。不過052C神盾艦的研製總歸還是有驚無險。我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研製大型盾艦的國家,從此之後我國在海軍的發展上實現了與美國的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