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三國的AUKUS協議與核潛艇,珠海航展的種種勁爆,激動人心的神州13號,還有世人關注的習拜會,使得人們幾乎忘記才不久前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情:中國海軍的055編隊出現在阿留申群島周邊。這不是簡單的“寇可往吾亦可往”。
8月29-30日,中國海軍編隊出現在美國阿留申群島周邊的200海里經濟區內,編隊內有055級驅逐艦101號“南昌”艦,052D級驅逐艦119號“貴陽”艦,903型補給艦和815型情報收集艦各一艘,舷號和艦名不詳。美國海上警衛隊“傳奇”級“博特霍夫”號和“金伯爾”級巡邏艦伴航,“博特霍夫”號艦長蒂姆·布朗上校與中國海軍編隊進行了溝通。美國海岸警衛隊說到,所有互動都是安全和專業的,全部符合國際慣例和《海上意外遭遇行為守則》。
阿留申群島由眾多的火山島構成(圖源: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101號“南昌”艦率領的編隊在8月29-30日期間出現在阿留申群島海域(圖源:美國太陽報)
美國海岸警衛隊公佈了伴航中國海軍編隊的圖片,但幾小時後就撤下了(圖源:DVIDS.com)
“博特霍夫”號艦長正在與中國海軍編隊溝通(圖源:DVIDS.com)
“博特霍夫”號(圖中)和“金伯爾”號同屬“傳奇”級巡邏艦(圖源:DVIDS.com)
9月13日,美國國防部資訊和圖片公開網站(DVIDS.com)發表了3張相關圖片,但幾個小時後就撤下了。美國海岸警衛隊沒有給出撤下的理由。
出於容易理解的原因,照片公佈後,在中國媒體和輿論引起一時轟動。但在歐美主流媒體上很少報導。除了《泰晤士報》,只有部分二線英國和澳大利亞媒體有所報道,另外就是英語媒體中“專職關注中國”的香港《南華早報》。美國主流媒體基本上沒有報道,自然也沒有引起民間多少反響。
阿留申群島是阿拉斯加的阿留申山脈的延伸,像細長的手指一樣,從阿拉斯加半島向西南伸出,在勘察加半島以東一勾收尾,橫跨北太平洋,全長近2000公里。阿留申群島的主體屬於美國,但在“指尖”有一些島嶼屬於俄羅斯。
阿留申群島的戰略地位重要,位於東亞與北美之間海上航線的中點(走夏威夷實際上是繞遠路了,這是球面的地球用平面的地圖表達的錯覺)。二戰時代中途島海戰的時候,日本聯合艦隊兵分兩路,主力攻擊中途島,另一路攻擊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並一度佔領。史界對日本海軍阿留申群島戰役的意義還有分歧,但這裡確實是威脅北美西海岸的跳板。
新聞報道沒有說明中國海軍編隊的具體位置,也沒有說明中國海軍編隊離美國領海線的距離,但055編隊肯定不是到阿留申群島考察帝王蟹資源的。
“南昌”艦編隊東出宗谷海峽(圖源: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
在8月24日上午9時,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日本奧尻島(位於北海道西南方向)西南約200公里海域,發現“南昌”艦及編隊,這意味著中國海軍編隊穿過宗谷海峽後,向東北方向航行5天后抵近阿留申群島海域。
9月11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種子島(鹿兒島縣南部,大隅海峽附近)以東約140公里的海面上發現向西航行的中國海軍艦隊,14日日本統合幕僚監部發表訊息,中國海軍編隊已經穿越大隅海峽,進入東海。
中國海軍編隊在2015年8月也到過阿拉斯加,並抵達白令海峽。那是在中俄海軍演習後繼續北上到達的,5艦編隊中包括3艘水面戰艦、1艘兩棲攻擊艦和1艘補給艦。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在白令海峽航行。
美國公佈的200領海線、毗鄰海區線和海里經濟區(圖源:NOAA)
坊間流傳美國只承認3海里領海,這是不正確的。美國承認的是12海里領海,並承認24海里毗鄰區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這在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局海岸調查辦公室(NOAA)的網站上有清楚的說明。
領海、毗鄰海域和專屬經濟區的定義、劃分、權力是複雜的法律問題,更復雜的是領海基線的劃定。聯想到美國海軍軍艦近年來接連到南海碰瓷,中國海軍編隊的行動很容易被理解為“寇可往,吾亦可往”,但這是圖樣圖森破了。同樣,美國海軍在南海的行動也不只是挑釁。比如說,“卡爾·文森”號航母編隊在10月3日經芭拉芭克海峽離開南海,進入蘇祿海,但4日經由明都洛海峽重返南海,就是在演練某種迂迴包抄的戰術。
中國崛起是美國最大的挑戰,軍事圍堵是美國阻撓中國崛起的最後手段。臺海的直接軍事力量對比已經不可逆轉,美國的最後希望在於南海方向,間接路線本來就是英美軍事傳統中的精華。
間接路線戰略與克勞塞維茨的決戰戰略不同,以打擊對方支點、打亂對方戰略思維、動搖對方戰略體系的穩定性為重點,避免硬拼,用機動靈活和謀略,以最小代價迫使對方在心理和物理上崩潰,如果做不到對方自動崩潰,也在會戰中被輕易擊潰。比如說,二戰中的義大利登陸就是間接路線的應用,儘管丘吉爾最想登陸的其實是巴爾幹。在海灣戰爭中,施瓦茨科夫的左勾拳也是間接路線的應用。
在美軍看來,對於臺海戰場,南海就是這個支點。不是臺海的主戰場,但能形成足夠影響,還便於美軍發揮海空優勢。所以美國軍艦頻繁穿越南海,不只是來碰瓷,或者顯示威力,而是來踩點的,也摸清解放軍的部署、盲點、反應時間等關鍵情報。
解放軍不用間接路線戰略這個說法,而是積極防禦。也就是說,戰略上的防禦與戰役戰術上的進攻相結合,以積極的攻勢作戰,逐步使得攻守易勢,最終以戰略決戰,戰勝進攻之敵,至少迫使敵人停戰。打到外線去,對敵人的薄弱環節發動主動積極的進攻,打亂敵人的部署,調動敵人的戰略思維,奪取戰略主動權,正是積極防禦的關鍵。
對於解放軍來說,北太平洋或許就是這個薄弱環節。這裡不是臺海的主戰場,遠離南海戰場,但是在距離北美大陸最近的海上路線中點,能攻其所必救,調動美軍主力。
這裡倒未必是水面艦艇直接發起對地導彈攻擊的海上陣地,距離還是遠了一點。但攜帶大量巡航導彈的潛艇經過這裡前出是最近的出擊路線,水面艦隊的存在是對出擊潛艇的有力掩護,幫助潛艇前出到更加有利的打擊陣地。阿留申更是離阿拉斯加不遠,在戰爭中打掉阿拉斯加用於攔截東亞向北美髮射導彈的格里利堡反導基地,或者部署F-22的埃爾蒙多夫空軍基地,對戰爭有特殊意義。
但這裡不僅遠離中國大陸,還是中國海軍陌生的水域。寒冷的北方海域不僅波浪洶湧,低溫還對機械、官兵、裝備帶來不利影響,連導航都是全新的挑戰。
海水的冰點降低,但在高寒海區還是會結冰的。海面在波濤中不結冰,但潑上甲板後成為靜水,還是會結冰的。蘇聯時代對蒸汽彈射猶豫再三,一部分原因是技術上的,很長的高壓汽缸和活塞對精度要求很高,大量的淡水更是核動力之前不易解決的;另一部分是運作上的,蒸汽和殘留水容易結冰,造成甲板運作上的安全危害。在二戰時代,租借法案的物資大部分透過北海運到摩爾曼斯克,炮塔和甲板上結滿冰柱的圖片成為珍貴的歷史回憶,也是對寒冷海區運作的提醒。
在低溫下,金屬容易脆裂,在設計中需要有所考慮。高寒海區也是滴水成冰的地方,所有機電裝置的運作都面臨特殊挑戰,一切可能濺水的運動部件都可能凍住,一切可能受凍的管路、閥門都必須保暖甚至加溫,以防受凍漲裂,一切通風口都有可能因為氣流中的水份而結冰堵塞,一切暴露的電線和軟管都需要考慮低溫下的脆裂問題。在甲板上作業的官兵的保暖和防滑更是必須注意的問題。這些都只有長期寒區運作才能積累足夠的經驗。
為租借法案物資船隊護航的英國戰艦結滿了冰柱(圖源: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
高緯度海區接近磁北極,磁羅盤導航的精度顯著降低,磁北極與地理北極的差異所帶來的導航誤差更是不易克服。衛星導航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戰時是否能有可靠的衛星導航服務並不確定,需要有其他導航手段備份。天文導航比較可靠,但高緯度可觀測到的星座與中國海軍經常活動的低緯度顯著不同,需要在實踐中積累足夠的經驗才能適應。
同時,海軍不僅是戰時的軍事力量,也是平時的軍事外交工具。軍事外交有親善的,也有顯示實力甚至挑釁性的,美國海軍的南海和臺海航行自由行動就是挑釁性的。既然是軍事外交,就是對等的。在這裡,阿留申群島也充滿機會。
阿留申群島的島嶼之間,充滿可以自由航行的國際水道。內圈為12海里領海線,外圈為24海里毗鄰海區邊界,帶魚形標誌的是200海里經濟區邊界,紅色帶魚形標誌的是與鄰國共享的經濟區邊界(圖源:NOAA)
在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阿圖島(左上島群裡靠左的最大島)、伯爾蒂爾島(中)和基斯卡島(右下島群裡靠左的最大島)之間,有可以自由航行的國際水道(圖源:NOAA)
在最接近東亞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之間,也有24海里之外的國際水道。如果把12海里之外都當作可自由透過的公海的話,可透過的水道更多,更寬闊。這是在NOAA的海圖上都明確標示出來的。中國海軍編隊穿行於這些島嶼之間,是毫無疑義的行使航行自由權力。
夏威夷海域也存在大量可自由通行的國際水道(圖源:NOAA)
美國大陸海岸的24海里外也有廣大的自由通行的公海,這是墨西哥灣。注意,只有近岸的白線才是領海線,第二道白線是24海里毗鄰線,魚形線只是200海里經濟區的邊界,區內有自由航行的權力(圖源:NOAA)
在夏威夷群島的島嶼之間,還有更多的可自由通行的國際水道,很多島嶼之間的間隙比臺灣海峽還要寬。美國大陸沿海的24海里外也有廣大的可自由通行的公海。如果以12海里為限,理論上佛羅里達的基韋斯特和Dry Tortugas國家公園之間的水道都是可自由航行的。當然,那裡有大片淺灘,實際上不宜航行。
在日本列島,更是有北海道魚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北海道與庫頁島之間的宗谷海峽、種子島與九州之間的大隅海峽、對馬海峽東水道、對馬海峽西水道等國際水道。日本為了避免美國核動力艦艇透過“無核”的日本海域的法律問題,刻意只劃定沿岸3海里為領海線。10月18-22日,中俄聯合艦隊10艘艦艇浩浩蕩蕩地先後穿越津輕海峽和大隅海峽,正是行使了航行自由的權力。
美國和西方海軍艦艇常以航行自由的名義穿越臺灣海峽,必要的話,中國海軍艦艇可以近距離伴航,共同穿越臺灣海峽,越接近臺灣海岸線越好。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規定,領海基線是測量沿海國領海的起點。通常是沿海國的大潮低潮線。但是,在一些海岸線曲折的地方,或者海岸附近有一系列島嶼時,允許使用直線基線的劃分方式,即在各海岸或島嶼確定領海基點,以直線連線這些點,劃定基線。群島國則可以按照連線群島最外緣各島和各環礁的最外緣各點的方式劃定直線群島基線,但這種基線劃定的區域內,水域面積和包括環礁在內的陸地面積的比例應在一比一至九比一之間,基線的長度也不應超過一百海里,圍繞任何群島的基線總數中至多百分之三可超過該長度,但是最長以一百二十五海里為限。此外,直線基線不得明顯偏離海岸的一般方向,也不得將另一國的領海與專屬經濟區或公海阻斷。
美國“自願遵守”聯合國《海洋法》,但不是簽約國,也不承認直線法劃定的領海基線,只承認自然低潮線起始的領海基線。
中國是《海洋法》的簽約國,並按照《海洋法》授予的權力,採取直線法劃定領海基線,在1996年5月15日公佈了77個領海基點,包括大陸和西沙群島,詳細座標和劃線方法可查閱中國外交部網站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的宣告》。2012年9月10日中國公佈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17各領海基點和相應的基線,詳細座標和劃線方法可查閱中國外交部網站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宣告》。
領海線是海上的國境線。中國堅決保衛,也尊重別國的領海線。但在領海線外,中國海軍有權行使國際法規定的航行自由,這正是軍事外交的著力點。“寇可往,吾亦可往”也是要的。
有意思的是,西方在報導055巡航阿拉斯加海域的時候,有時會稱之為世界第二強戰艦,不知道第一強是誰,莫非是“朱姆沃爾特”級?這級美國海軍都羞於多提的驅逐艦倒是更大,但不見得更強,否則美國海軍也不至於只建造3艘就匆匆停建了。另一方面,055倒是4號艦也要入役了,後面的還在排隊,已知已有8艘下水。
在阿拉斯加伴航055編隊的“傳奇”級海警船倒是更加成功,一號艦“博特霍夫”號在2008年投入使用,計劃建造11艘,已建成9艘,共同伴航的“金伯爾”號是7號艦。這級4500噸的海警船可達28節航速,續航力高達12000海里,自持力60-90天,是不錯的設計。建造“傳奇”級的亨廷頓-英格爾斯層試圖以此為基礎,投標美國海軍的新型護衛艦計劃,火力和電子裝置不錯,但終因這還是按照民標設計、建造的,不符合軍標要求,落選了。
據說“寇可往,吾亦可往”是漢武帝的豪言壯語,有說來源於《左傳》,有說來源於《史記》,也還有說來源於《漢書》或者《資治通鑑》。實際上,這來自電視劇《漢武大帝》。不過這是題外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