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葉培建院士
接受央視《魯健訪談》時
講述了“嫦娥四號”登月背後
一段有驚無險的故事
而這段“內幕”
是首次在媒體上公開
與這個故事相關的一張照片
當年曾在網上熱傳
感動了無數網友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
在嫦娥四號平穩落月的一刻
嫦娥四號探測器
專案執行總監張熇
激動地掩面而泣
葉培建院士走到張熇身邊
緊緊握住她的手
這個感人瞬間
被攝影師記錄了下來
一時間相關照片引發全民熱議
▲ 就是這張照片。兩代航天人緊握的雙手、含淚的雙眸,不知飽含了多少快慰與辛酸。
葉培建院士的講述
看似不動聲色
當時的實際情況卻步步驚心
“嫦娥四號”發射升空時
工作人員
突然發現發動機狀況不對
不該開的兩個閥門開了
導致大量燃料洩露
雖然立即關上閥門
但僅20秒的時間
一二十公斤燃料沒了
少了那麼多燃料
“嫦娥四號”還能不能
飛到月亮並且落下去
葉培建院士稱
當時所有人心裡都在打鼓
後來
在一系列搶救措施下
經過千難萬險
到最後落月的時候
還有一點燃料剩下
專案執行總監張熇的眼淚
一下子就掉下來了
真是劫後餘生
有驚無險
即便是此刻
聽葉院士還原當時情況
依舊令人手心出汗
彼時彼刻 現場所有人
內心的緊張與焦灼可想而知
航天事業是一項
高科技、高投入、高風險的宏大工程
類似驚心動魄的瞬間
其實並不鮮見
當事人的真實心理狀態
比之“高空走鋼絲”
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
生死26秒
2003年10月15日
這是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一天
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
首飛成功
人們透過電視螢幕看到的是
楊利偉神情自如的英雄形象
然而這背後是
楊利偉剛剛經歷了
一場誰也沒有預料到的生死考驗
在飛船發射的上升階段
當楊利偉正承受
數倍於自己身體重量的
巨大過載壓力的時候
火箭與飛船產生了低頻共振
二者疊加在了一起
共振的過程持續了26秒
地面的工作人員也陷入了空前的緊張
航天英雄楊利偉
後來在自傳《天地九重》中回憶
就在剛才短短的一剎那
我真的以為我要犧牲了
直到整流罩開啟後
楊利偉的眼睛眨了一下
這時指揮大廳
有人大聲喊道
“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
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進入太空後
完成一系列動作和指令後
當看到外面的地球
楊利偉的內心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哪怕犧牲也要展示國旗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如今聽來
依然讓人熱血沸騰、自豪感爆棚
“感覺良好”背後
卻充滿難以想象的風險
2008年9月27日
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
準備開啟飛船艙門
進行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
不料,意外發生了
翟志剛用盡
全身的力氣也沒能開啟艙門
“決不能讓全國人民失望
決不能辜負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翟志剛和劉伯明、景海鵬迅即啟動預案
用輔助工具連續撬了3次
終於打開了中國人信步蒼穹的大門
就在此時
“意外”接踵而至
軌道艙突然響起火災語音預警
緊急關頭
翟志剛和劉伯明
臨時改變出艙程式
翟志剛毫不猶豫果斷出艙
劉伯明調整步驟
先將國旗遞給了翟志剛
終於
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密切配合下
邁出了中國人在浩瀚太空的第一步
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驚心動魄的三小時
長征五號
一個“出生”就註定不平凡的火箭
它寄託了
太多人的夢想和夙願
而長征五號首飛成功背後
也有“有驚無險”的插曲
2016年11月3日17時30分
文昌航天發射場測發大廳
氣氛突然緊張起來
火箭芯一級出現故障
此時距離原定發射時間
只剩半個小時
經過短暫的思考
01指揮員胡旭東
得到任務指揮部的同意
下達了“暫不進入-1小時程式”口令
立即指揮展開應急處置
4名應急搶險隊員返回活動發射平臺
現場手動排除故障
然而
險情再次發生
火箭的一個聯結器
未按口令正常脫落
發射時間再次推遲1分鐘
發射時間一再推遲
即將點火之際
甚至出現重新讀秒的狀況
胡旭東果斷下達
“中止發射”口令
經過緊張排查,故障排除
發射程式繼續進行
由18點推遲到19點01分
再推遲到20點40分
最終在視窗期的最後時刻
又延遲了三分鐘
終於在20時43分04秒
隨著巨大的轟鳴聲
我國新一代最大推力的運載火箭
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航天再一次創造了奇蹟
5倍遙控指令換回“最美地月合影”
2019年
《科學》雜誌第674頁
刊登了一幅由“龍江二號”微衛星
拍攝的地月同框照片
這張照片在國際上廣泛傳播
被外媒譽為“最美地月合影”
而這張合影背後
也有著一個“驚險”的故事
2018年5月21日
我國成功發射“鵲橋”中繼星
一起升空的還有兩顆微衛星
“龍江一號”和“龍江二號”
這是我國首次發射
環繞月球軌道的微衛星
5月22日凌晨
“龍江一號”衛星訊號突然消失
北京飛行控制中心反覆進行應急搜尋
但再也沒有能夠跟蹤到
“龍江一號”的丟失
讓大家痛心不已
所以,科技人員
對待“龍江二號”慎之又慎
5月23日
“龍江二號”第一次中途修正開始
14分鐘後
衛星突然出現姿態失穩的情況
正在跟蹤的青島測控站
跟蹤訊號隨即中斷
北京飛行控制中心李劍主任
擔當起了排程角色
他當機立斷
及時調動佳木斯站大天線
在兩分鐘內鎖定“龍江二號”
隨後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傳送的口令是日常指令5倍之多
經過約3小時緊急處置
“龍江二號”終於轉危為安
2019年5月25日22時
在飛控中心的精確控制下
“龍江二號”成功實施近月制動
進入預定的環月軌道
成為全球首個獨立完成
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
一場歷時16天的“搶救”
2017年
一顆被網友稱為“星堅強”的衛星
火遍全網
這是一顆名叫“中星9A”的國產衛星
2017年6月19日0時11分
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然而
衛星剛隨火箭飛出地球不久
就因火箭出現異常
被遺落在1.6萬公里的太空
而它離預定軌道還有2萬多公里
就在所有人都不抱希望之時
一個積極的訊號鼓舞了所有人
衛星太陽帆板、天線順利展開
工況正常
而且衛星上的一個關鍵裝置
地球敏感器可以正常使用
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決不放棄
經過緊急研判
專家們決定盡全力挽救這顆星
在燈火通明的西安衛星測控大廳
一支衛星搶救小組臨危受命
他們根據任務前制定的故障預案
又經過一番論證
最終決定放手一搏
7月5日21時
在綜合呼叫陸海基航天測控資源後
衛星成功定點於
東經101.4度赤道上空的預定軌道
這次長達16天的“太空自救”
圓滿完成
“星堅強”的愛稱從此走紅
中國航天又一次“圈粉”無數
自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建立至今
常常伴隨著很多“驚險”瞬間
但航天人總能
在一次次應急處置中
打了一場場漂亮仗
60多年的追夢奮鬥充分證明
中國航天善於創造奇蹟
更敢於創造奇蹟
展望未來
中國航天人
必將在探索浩瀚太空的征途中
走得更穩、更遠
來源 | 綜合自我們的太空、《魯健訪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青年報
策劃 | 太空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