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之前已釋出的月球斜長石隕石...以下,我將主要應用空氣動力學等常識,去鑑別它,是在上下翻滾旋轉中、隕落著地的月球斜長石的隕石身份:
圖1(基準面)
上圖可見縱向的細密平行氣磨紋、橫向的裂紋、左側黑色區的熔蝕凹陷、以及殘留的黑色變質熔殼、和一些類圓形的氣孔...這就初步表現了它旋轉地氣磨熔融的表面特徵、以及氣體參與了原巖熔結的巖質特徵。
同時,橫向的裂紋、與縱向的細密平行條紋,也應該是這類高鈣斜長石的兩組斜交解理。
為了便於表達它的上下旋轉隕落...以下,就以此面為基準面的、從右向左看到的順時針方向,逐面旋轉拍照並區域性放大...去展現它在空中、沿縱向氣磨紋的上下旋轉隕落。
圖2(圖1左端放大約5倍)
看上圖可見如下:
左側可見較新鮮的、凹凸不平的、原本應該是貝殼參差狀的斷面...已被空氣摩擦得圓滑、還在溝坑中留有熔蝕物,也被磨露出一些氣囊口圓坑...後者是因為月球斜長石,是在高地、有月表氣體的參與下、冷凝而成的...而地球斜長石是在地下約15公里以下,在無氣體參與的條件下冷凝而成的無孔岩石;
右側可見一些氣磨熔蝕溝痕、及其黑色的變質熔殼...後者是因為它來源於一個枯期露出的河心灘堆積體,...水的參與會使熔殼變質異化。
圖3(圖1右端約放大5倍)
上圖可見,除左下部最大的或小的類圓形氣囊磨露口外,還可看到兩類縱向紋線如下:
一類是溝痕狀流線形線紋...是氣磨出的溝痕;
二類是可見非直線的脊狀紋線...這是石表的磨熔漿,在高氣壓下、沿斜長石的縱向解理面滲入,熔融滲出的斜長石熔漿的熔結凸顯物...可見這裡的溫壓更高、磨熔漿更多...這也表明了它在月球高地結晶時的承重面並不是鋼性的平面,而可能是一個軟體面...還有可能再次證明:斜長石是在月球岩漿洋的頂部最先結晶的科學事實。
圖4(圖1中左側熔殼及熔蝕坑面)
看上圖可見如下:
中部靠左側的原有不規則凹陷中,聚集了較多的熔殼熔漿,左右兩側的溝痕狀較寬黑脈帶中也是...前者是因為氣體磨熔出的表面熔漿,更容易在凹陷中聚集留存...後者是因為溝痕中的空氣密度更大,就磨熔得更深,也就熔結出更厚更牢的熔殼。
圖5
看上圖,除也可見到細密的縱向紋線外,還能看到以下:
一是可見右端就象斷掉了錐尖的錐體面,有最明顯的黑色熔殼物...而且在其它面照片中也是如此...這就讓我強烈地認為:它的右端原本還有另一部分幾乎與本石對稱的石體...在沿縱向紋線旋轉著、飛行落地時折斷了...
二是在錐面的左側凸顯面上,
圖6(圖5右端放大約5倍)
看上圖 可見:
一是看到了錐體面圈,在上下翻滾旋轉中、被空氣摩擦的強烈程度,而且形成了一圈V形深溝;
二是看到了右端很自然的、類圓形的折斷撕裂面,及其外圈的V形向上的折斷稜角..已被水沙流打磨得圓滑、亮白,而錐面圈的黑熔殼卻還有大量殘留...可見這些黑熔殼比斜長石堅硬得多。
三是明顯看到,在錐面圈凸顯出幾條亮透的擦磨線條...這就是在高溫高壓下由斜長石變質而成的熔長石玻璃...這也是隕石的重要特徵。
圖7(圖5中部放大約2倍)
看上圖,能看到縱向的氣磨熔紋、或斜長石解理紋...還能看到一些亮透的的熔長石玻璃線。
圖8(圖5左端放大約3倍)
看上圖可見:一是可見左側的原本在太空是參差狀的的斷口面內,也有沿縱向解理構成的氣磨圈痕、或水沙流的磨光面;二是也可見右側的氣磨紋與解理紋大體重合。
這樣的巧合並不偶然,這類骨相的高鈣斜長石的兩組非直線斜交解理結構,在外力撞擊下,常常會解體成長條狀扭曲的外形、參差狀斷口...這就決定了它大機率會以扭曲的長條狀、橫向隕落...甚至在重心沿徑向扭曲、偏心的情況下旋轉。
圖9
看上圖可見如下:
一是看到下部橫向非直線解理震裂紋、與縱向的非直線解理或氣磨紋斜交...這就看出了它、扭曲的斜長石解理或結構;
二是可見左側的一條亮透的縱向氣磨紋、凸現在左側的縱向脊線上...這與圖6一樣,也是因為凸顯在脊線上的斜長石、會遭遇更強的壓磨,進而形成了熔長石玻璃;
三是在右側也可見一條亮透的脊線(熔長石玻璃)的左右,還伴生著棕褐色物質面...這就是黑熔殼蝕去後,留下的“熔長玻璃”線以及“熔蝕鍋巴”面。
圖10(圖9左端放大約3倍)
看上可見如下:
一是可更清楚地看到,其石面上不均勻地分佈著一些、由氣體磨露出的氣囊類圓孔...有大有小;
二是中下部的一條非直線橫向裂紋,區域性仍就被熔融物熔粘、閉縫...這就是表面熔漿在原有裂縫的填充。
圖11(圖9右端放大約4倍)
看上圖可見,這個面的錐體面圈也有與以上各圖的錐體面圈一樣的特徵;也能看到右端面的自然折斷與撕裂的特徵、及其外圈與斷面的稜角被磨圓。
圖12(圖9中部)
上圖除可見縱向的細密氣磨線外,還能看到左側殘留著黑熔殼的面..與右側黑熔殼蝕去後留 下的褐黃色“熔蝕鍋巴”面的比較。
圖13
看上圖可見:
一是這個面的縱向的細密氣磨紋已有部分蝕去...可推斷此面被水沙流的沖刷更為嚴重;
二是可見橫向的解理裂紋與縱向的氣磨或解理紋斜交...這體現它的確是斜長石的結構。
圖14(圖13中部放大約5倍)
上圖看到了本石是酷似白骨的高鈣斜長石...而月球高地都是由這樣的高鈣斜長石構成的,是月球的獨有存在...而在火星與地球的高處,卻主要由火山噴出的玄武岩或其它岩石構成...而斜長石卻只在地球的15公里以下深度大量存在,僅在地表岩石中以斑晶的形態少量存在...火星是否和地球一樣,還不清楚...小行星,更沒有這類由漂浮在表面的輕質矽酸鹽岩漿、冷凝而成的岩石。
所以,它理應是來自月球高地的斜長石隕石。
圖15(圖13右端放大約3倍)
上圖,除可看到以上右端面相同的情況外,還能在中下部看到一個與縱向解理斜交的刀砍紋...這應該是它在太空或高空中,被飛來的片石切割的後果。
圖16
上圖已旋轉拍照到鄰近圖1的面...其底部較暗部分,就是圖1的熔蝕坑凹陷...可見這個面縱向的細密溝痕紋線,已被水沙流磨去了大部分...但仍保留著較深的溝痕、與其它面溝痕連通閉合...所以,這個面與圖13面 可能是它在河灘的長期迎水面。
圖17(左端面)
看上圖左端面可見如下:
一是可見一些大小不一的類圓形氣囊磨蝕口;二是絕大多數的淺而密的氣磨圈紋已被水沙流磨光失去;
三是可見這個斷面是不規則的流線形面貌...如果在與這個面平行的方向、縱向切出很多面,除右端的錐體圈紋面是圓形的以外,其它的面都該是大小形狀都不均一的、不規則流線形面貌...這就是說,這塊縱切面原本是形狀、大小都不均一、不規則的長條形石頭,在橫著向下飛行中一定會因重心不穩而偏轉...進而在高速氣流的帶動下、“麻花狀”高速旋轉...從而在長條石中部的重心著力圈、氣磨出V形深溝和圓形圈紋。
圖18(右端面)
看上圖,就可明確地看到這個圓形的折斷撕裂面、及其周圍的氣磨圈紋與層次...這就證實了圖1、3、5、6、11、13、15等所示的錐面圈紋,就是它在徑向重心偏心的旋轉隕落中,在長條而扭曲的石體中部、被空氣磨蝕出的V形深溝的一半...而另一半與本石几乎對稱的圓圈形錐面、連同石體,卻在著地時或空中折斷撕裂了...這就是說,如本石連同另一半被空氣繼續兜摟著、旋轉飛行一定時間...這個V形溝槽就會被氣磨成尖對尖的兩個錐尖...最終折斷成都有錐尖的兩塊重量差不多的相似石頭。
......
總結以上各圖及其文字內容,就能確定它就是一塊地地道道的、旋轉隕落的月球高地斜長石隕石。
......
當然,權威們是不可能認同以上結論地...因為這裡沒有類同的月球岩石或隕石作決定性比較...認可它的學術風險很大...但這沒關係,我會永久性的珍藏它、或傳遞我的子子孫孫...
但我希望:網友或專家們都能對本石作出理性評論或討論...但也希望:不要只“拍磚”、不說理由...更希望:網友們搜出能找到的各類白石頭併發圖比較...看看能否證實我“孤陋寡聞”[祈禱][大笑]
好了,該結束了...在此感謝長期關注、支援我的網友們![祈禱]
(原創作品,如引用、請註明出處)
元影子2021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