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個被認為是人類祖先的大陸。幾個世紀以來,這片土地的財富一直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充滿了各種神秘。的確,在今天,在第三個公元制千年開始,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不僅渴望黃金、鑽石和象牙,而且還渴望探索黑大陸中傳說中的人類生命起源。有水則容易孕育生命和文明,所以在這片大陸上最受關注的湖泊包括維多利亞湖、魯道夫湖、尼亞薩湖和坦噶尼喀湖。順著尼羅河一路往上游,經過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之後,就可以到達整個非洲大百科全書的最後一個水庫--坦噶尼喀湖。它湖面海拔774米,長670公里,是世界上最狹長的湖泊,東西寬48~70公里,湖區最深處達1470米,,面積34000平方米,深度1470米(僅次於貝加爾湖的第二深),狹長的坦噶尼喀湖的東西兩岸是2000米上下的高山,高山夾深谷,使這裡常年炎熱,雨水也少。但由於有許多溪流從山流下來注入湖泊,並且帶來了不少肥沃的沖積土,使這片地方成為重要的農業地區,湖濱四周——蒲隆地、扎伊爾、坦尚尼亞和尚比亞自古以來就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坦噶尼喀湖沿岸主要港口是基戈馬(Kigoma,坦尚尼亞), 布瓊布拉(Bujumbura,蒲隆地), 卡萊米(Kalemi,剛果〔金〕),其中基戈馬將會是本文主角的主要活動地區。
好了,該說本文的主角戈岑號了(Goetzen)~可以肯定的是,前“戈岑伯爵”號(Graf Von Goetzen)是目前唯一一艘仍然在使用的,也是最後一艘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時期建造的軍艦。
這艘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當時德國東非鐵路公司正在修建一條長達1251公里的中央鐵路,這條運輸動脈將連線德意志東非的首都達累斯薩拉姆和坦噶尼喀湖東岸的基戈馬港。此外,還計劃在坦噶尼喀湖德屬東非對岸阿爾貝特維爾(albertville,當時屬於比利時殖民地,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卡來萊港)建立一條湖上貿易航道。比利時人從阿爾貝特維爾修建了一條通往剛果河及其支流的鐵路,然後乘河流到達非洲大西洋沿岸的博馬港。因此,隨著基戈馬和阿爾貝特維爾之間定期航線開通,兩個地區的商品就可以穿越整個非洲大陸。
由於陸路鐵路施工的進展迅速,1911年底東非鐵路公司開始北上維多利亞湖,查勘當地船隻情況,以便對坦噶尼喀的未來船隻提交建議。不久東非鐵路公司就計劃先購買三艘客貨兩用船,排水量大約1000噸,吃水不超過4米。這個吃水意味著這幾艘船無法進入水深較淺的基戈馬港內,只能在離海岸半英里的地方拋錨,由各種小型船隻提供過駁服務,或者在基戈馬附近新建港口或者碼頭(取決於財政預算多少)。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當時非洲並不產油料,而從鐵路運輸線路很長,東非鐵路公司建議這些船上的動力部分進行特別定製,可以使用東非當地生產的花生油、棕櫚油和其他植物油或者這些油混合起來。當然,由於財政成本過高(燒煤比燒油便宜的多,蒸汽機造價也更便宜),所有這些提議都被拒絕了。
1912年,東非鐵路公司與德國本土下薩克森州帕蓬堡(Papenburg)的約瑟夫·l·邁爾汽車廠和船廠(如今的Meyer Werft,位於埃姆斯河入海口上游40公里,現在德國最大,全球第三大豪華郵輪製造廠,有趣的是埃姆斯河英文簡稱EMS......入海口的城市叫做埃姆登,船廠,傳奇的埃姆登號巡洋艦都是故事)簽訂了一份合同,建造了三艘在坦噶尼喀湖的小型客貨船。次年2月,在邁爾造船廠開始建造第一艘(船廠建造編號:300,整數很吉利),船名以東非殖民地的第一任總督古斯塔夫·阿道夫(1866-1910)命名,德國著名的探險家和地方行政長官,他是第一個進入盧安達境內的歐洲人,後來擔任德國東部非洲地區行政總督,任內曾殘忍鎮壓了坦尚尼亞馬吉的土著起義。有趣的是,最初的船名是“Graf Von Goetzen”。後來“伯爵”消失了,當其在坦噶尼喀湖開始試航時,船名拼寫成了——“Goetzen”。
戈岑號船體和中部上層建築採用 馬丁-西門子鋼製,整船符合德意志勞埃德船級社100 A IV類。船隻滿載排水量1200噸,全長67米,寬10米,最大吃水4米,可以裝載480噸貨物,最多搭載60噸煤,10噸飲用水,吃水線到甲板高度2.70米,足夠應對湖上偶爾出現的風浪。船上配備了兩個三缸垂直蒸汽機,總功率為500馬力,頻率為155馬力/分鐘,平靜的天氣下最大航速可以達到9.5節。輔助機制包括:每小時產生3公斤冰的製冷裝置,電力照明裝置和通風裝置。這艘船還裝備了2個鋼製桅杆,2個鋼製吊杆,2個蒸汽吊車,2艘救生艇,一艘船長汽艇。建設成本75萬德國馬克。
船上上層步行甲板和主甲板是由柚木板組成的。上層建築、沙龍、客艙和所有傢俱也是用柚木製成的。在船的中部有6個頭等艙,也就是單人VIP艙,5個二等艙,也就是雙座艙。同樣,煙囪前方有一個白人服務員的房間。船長的船艙和領航員室在上層建築的頂部。黑人船員住在船頭和船尾(總共60人)。餐廳和吸菸室則是頭等艙和二等艙的乘客共用的。船上為旅客提供的衛生設施以及為白人和有色人種船員分開使用的獨立衛生間。考慮到這艘船將要服役的條件(非洲超多的蚊子及各種飛蟲),船上也預先安排好了蚊帳、煤氣燈、柚木百葉窗和遮陽篷。
由於達累斯薩拉姆和基戈馬之間鐵路並沒有完全完工。因此,在將船交付給東非鐵路公司後,戈岑號將首先海運到達累斯薩拉姆,從那裡透過鐵路運往距離基戈馬最近地--300公里外,剩餘的路程就需要人工拖曳。考慮到在海上、鐵路運輸期間運送零件的技術能力,那些可以透過鐵路運輸的部分,用鉚釘釘住,更多需要重新鉚接的部分都使用螺母暫時固定,這些已經鉚釘的位置被漆成白色,這樣以後在基戈馬組裝時就不會混淆了,造船廠的工程師們已經起草了非常詳細的說明。
1913年11月22日,埃姆登當地報紙報道:“在帝國殖民地事務部的一位先生和東非鐵路公司的兩位先生的幫助下,本週早些時候,一艘開往非洲內陸坦噶尼喀湖的貨船在這裡建成。”
隨後戈岑號被拆開,分門別類的放置在5000個木箱裡,體積為8千立方米。這些箱子送到漢堡,在那裡,板條箱被裝載到三艘德國商船上——陸軍元帥號、溫德胡克號和阿道夫·伍爾曼號。同一家公司的第四艘輪船海軍上將號則運送物資、備件、嶄新的木製船塢和用來重新組裝戈岑號的現代化基戈馬造船廠裝置。
4艘載著戈岑號部件船隻順利透過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後到達德國東非首府達累斯薩拉姆,從那裡再分乘火車前往內陸。最後300公里未修好的鐵路段也是最困難的步行路程,三個月後長長的陸上大車隊才抵達湖邊基戈馬。一名英國特工向倫敦報告說,“這些瘋狂的德國人甚至命令黑人拖著洗澡水、廁所、衣架和躺椅去基戈馬。”
德國人“船體運輸隊”抵達基戈馬後,首先建設基戈馬船廠和用來維修的木質船塢。隨船工程師寫給邁爾造船廠負責人的郵件:“我們現在可以在基戈馬使用一部800公斤起重機,除了兩箱甲板螺栓,其它鉚釘顯然是誤留在達累斯薩拉姆……由於鐵路施工現場上的一場大火,鐵路運輸中斷了……我們已經三個星期沒有收到後續備件和物資了,我們希望在8月份之前把船開進基戈馬…另外,由於距離基戈馬城市較遠,船廠不得不獨自建造發電廠。還有,鐵路運輸過程中發生的小火災使戈岑號的一個螺旋槳軸變形……”。另外:“除了一個沒有才華的木匠和電工,現場沒有得到歐洲人的幫助。我現在用的是20個勤奮的印度人和150個黑人。如果這些印度人和黑人開始偷竊,那麼另外還需要至少100個黑人。總共有16萬個鉚釘需要用氣槍鉚釘”。儘管困難重重,工作仍在繼續。在1914年,傳出凱撒·威廉二世預計將抵達非洲殖民地,包括基多瑪旅行,因此造船工人急於趕在德國君主到來之前完成戈岑號組裝任務。
在1913年9月,東非鐵路公司以另一位州長的名字命名了第二艘船(船廠建造編號310號),但隨後更名為雷亨伯格號。和戈岑號相比,為了更好的航海能力,艦長增加了10英尺。後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造船廠在雷亨伯格號下水前不久暫停了建造,1915年由於戰爭進行,東非大部分地區已經失守,就在船臺上拆毀。有報道稱,一些船體部件被用來建造帕蓬堡當地的人造黃油工廠。而計劃中的第三艘船從未簽署建造合同。
題外:好多年不寫文章了,為了斟酌用字,三千字寫了十多天........不服老不行了,這篇文當做頭條上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