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何其幸運,我幻化成了一滴水,嘀嗒嘀嗒,踏著青石板而來。被吵醒的狗尾巴草詢問我的來處。經過了多少雷電交加的雨夜,我從古老的角落裡踱步而出,向著商洛這片熱土親暱道安。
我於次日凌晨跑下山來,攜帶著一張山神給予的聯名卡,卡中央的鳳凰讓我身價倍增。流水湍急,煙波浩渺,鳳凰山的阿婆阿爺提著柴簍放聲高歌,從山上緩緩走下山來,他們說著鳳凰的故事,蛇頭魚尾、龍紋龜背、燕頷雞喙……
山岡的雲霧很是朦朧,穿石頭縫、入小瀑布、走蜿蜒石棧橋,有時我和這裡的樹屈曲盤旋,只有幾秒,不得已我便匆匆而去,彎道處有一壁壘,藉著緩衝的勁兒,我向著我的發源地輕微一笑,那時候的我青澀、清澈,又閃閃發光。一路走來,鳳凰山的山谷和山腰都鑲嵌上了玉帶明珠,山嶺溝壑層層疊疊,若隱若現,一派滴水漫山流的情思。
涓涓細流走向波瀾壯闊,我一路顛沛。人們為我講述著堯舜的傳奇,一位歷史學家來到了我歇息的地方,側耳傾聽我忽覺明瞭,堯的兒子丹朱曾在此治水,從此這水成了丹水,這河成了丹江。從四方山川來的水送我踏上商州的路途,他們慶祝我成為了一名有勇有謀的水英雄。在這裡我的地盤寬廣了許多,沿岸的石壁上,宋代詩人王禹偁書寫下“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的詩句。“時浮雲已盡,麗日乘空,山嵐重疊競秀。怒流送舟,兩岸穠桃豔李,泛光欲舞,出坐船頭,不覺欲仙也。”一位老人吟出這樣的詩篇,眉骨有幾分徐霞客的模樣。他輕盈的語言,讓我在丹江的陣地中無限悠然。
棣花古鎮的荷花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路順流,這裡曾是北通秦晉、南連吳楚的商於古道上的驛站。我徜徉在荷花澱內,感受著宋代人的含蓄內斂,還有金代遊牧民族的粗獷豪邁。丁零零,風吹古鎮小店,牆上的鈴鐺裝飾品發出清脆的聲響,店裡的物品琳琅滿目,唯獨一個小水珠模樣的漏壺讓我笑出聲來,驚起了水花。人們驚訝地望著我,於是我馬不停蹄溜走了。奔跑的我疲憊、膽怯,卻也感受到了溫暖,從商洛來的老爺爺正坐在岸邊與老伴回眸歲月,他說:“丹江的水也是很大的嘞,當初那些洋玩意都是從這裡運來的哩。”
江邊的龍駒寨與水應和著,我沿著溝渠走過數百家店鋪,聽見了秦腔。到了晚上,街道人來人往,小孩踩我濺起了千丈遠,大人們發出一聲又一聲驚呼。
我走過的痕跡輕輕淺淺,說不清、道不明有多少次撞擊和沉落,幸好微風和蟲鳴一路護送我來到了商南縣。聞著山茶花的清香,凝望著交錯縱橫的閣樓小鎮,我想我要和商洛的千千萬萬個朋友做最後的告別了,誰料想一場夜雨裹挾著我與金絲峽來了一場動人的會面。它的山峻秀挺拔,它的水清澈見底,葉裡含正氣,花開不浮華,我越過光,把自己投身到一個又一個湖泊當中。海桐、樟樹、鐵杉下到處是我的影子,漸漸地,我頓覺自己有了活力,放眼望去,頂上藤蘿搖墜,地下青苔密佈,恍若仙境一般。
雨落將盡,揮別金絲峽,我乘風落入江河,站在丹江出陝界的岸邊,回想自己從秀麗旖旎到浩浩蕩蕩,奔走八百里的路程。我想我完成了一滴水的使命,除了沿岸的風景,我還見證了許多淚灑丹江的仁人志士的故事。我將把它們攜藏心底,等直走東南、北上京津之時,我將告訴沿岸的人民和一草一木,讓商洛的故事傳誦千里,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