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飲食不節,因此胃腸疾病比較高發;對於治療常出現的胃脘冷痛、腹脹腹瀉等病症,辯證屬於脾胃虛寒中焦虛寒證,用理中湯加減皆有不錯的療效。
【理中湯的組成】
理中丸出自於《傷寒論》,由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組成,做丸藥,也經常用湯劑。
【理中湯的功效和適用症】
凡是因為脾胃虛寒、中焦寒溼、升降不利而導致的脘腹疼痛、喜溫喜暖、噁心、反胃、嘔逆、大便溏洩、自利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等症狀,都是使用理中湯的適用症。
因為素體陽虛,脾胃虛寒,或長期生冷飲食,導致脾陽不足,寒從內生,寒性收引陽氣凝滯導致腹痛裡寒,脾胃氣機升降不利,而出現嘔吐下利、不思飲食、口淡不渴等症狀,根據“寒者熱之”、“虛之補之”的原則,用理中湯以健脾補氣、溫中祛寒祛溼。
【理中湯的配伍特點】
藥方用乾薑大辛大熱,振奮脾陽;配伍人參甘溫補氣健脾;白朮苦燥,健脾利水祛溼;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
配偶特點:溫補並用;祛溼行氣而不耗氣,溫補而不礙氣;溫補陽氣祛溼理中共用。
病情急重者可用湯藥,病情緩和可以用丸藥。
【理中湯加減變化】
陽虛較重,脾腎虛寒,全身之陽氣不足者,可加入附子,為附子理中湯。
兼有表證,可加入桂枝,共為桂枝人參湯;起溫中解表、益氣健脾、扶正祛邪的作用。
中焦虛寒兼有痰溼者,可加入半夏、陳皮、茯苓等藥物,共同起到溫中補脾、化痰祛溼的作用。
理中湯加入黃連為連理湯,用於中焦虛寒又兼有溼熱中阻,寒熱錯雜的證候。
中焦虛寒兼有氣血不足者,可加入黃芪、當歸等藥物,滋養脾胃之氣血。
【病案舉例】
曾經治療一中年女性,長期畏寒怕冷,不耐風寒,飲食怕生冷,稍微受涼即容易腹瀉,後用理中湯加肉桂、肉豆蔻、石榴皮等藥物調理而愈。
【方論】
柯琴:“太陰病,以吐利腹滿痛為提綱,是遍及三焦矣。然吐雖屬上,而由於腹滿,利雖屬下, 而由於腹滿,皆因於中焦不治以致之也。其來由有三:有因表虛而風寒自外入者;有因下虛而寒溼自 下是者;有因飲食生冷而寒邪由中發者。總不出於虛寒。法當溫補以扶胃脘之陽,一理中而滿痛吐利 諸證悉平矣。故用白朮培脾土之虛,人參益中宮之氣,乾薑散胃中之寒,甘草緩三焦之急也。且乾薑 得白朮,能除滿而止吐;人參得甘草,能療痛而止利。或湯或丸,隨機應變,此理中卻為主劑歟。”(《傷寒附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