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是醫院搶救急危重症的一線部門,病人多,工作強度高,壓力大。作為一名老急診,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施巍看過了太多生生死死。但他仍秉持一顆柔軟仁厚之心,牢牢銘記作為一名醫生的執業操守——救死扶傷,想的最多的是“一定要救他”。
陪同患者做CT,義務上門教護理
施巍至今仍記得那天的場景:上午搶救室送來了一個40歲的男性危重患者,是一名計程車司機,送來的時候已經深度昏迷,呼吸微弱,隨時有生命危險,施巍立即予以氣管插管,上了呼吸機。患者的父母和妻子在搶救室門口痛哭流涕,患者父母不停地問:醫生,他還有救嗎,求求你們想想辦法啊!沒有他我們該怎麼辦啊!“一定要救他,一定要全力以赴!”施巍不停地提醒自己。當時情況緊急,為儘早明確病因,施巍一路捏著球囊護送患者去做腦CT,平車在路上走得很快。病情很急,但此刻還是要冷靜,施巍腦海裡把患者可能出現的結果和下一步的處理方案都過了一遍,力爭做到最好,把患者性命先保住,為下一步治療爭取時間。到了CT室,由於擔心在做檢查的過程中患者出現危險,施巍主動留在CT室,一邊捏球囊,一邊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直到患者順利完成了檢查。患者最終明確是腦幹大面積出血,這個部位腦出血的患者預後極差,病死率極高,但是這個病人在急診科ICU住了兩個多月,經過施巍及全科室的努力,最後活了下來。
等待患者的還有漫長的康復過程。考慮到患者的經濟負擔,施巍利用休息時間,上門手把手教會老人一些基本的護理手法,經常上門給患者更換胃管和導尿管。同時施巍還義務承擔了兩位老人的慢性病調理。他想的是:老人照顧兒子已經太辛苦了,我一定不能讓老人再倒下,不能讓這個不幸的家庭再受傷!
強忍被咬疼痛,摳出患者喉嚨口饅頭
那天是施巍值班,在辦公室整理病案的他,突然聽到走廊裡傳來砸牆的聲響,趕緊衝了出去,看到當天正準備出院的腦幹梗塞患者正在用頭拼命撞擊走廊的牆壁。他的臉色已經發紫,不停掙扎,無法言語!
看到散落在地上的碗盆和半個饅頭,施巍的第一反應就是患者出現了窒息。此時患者已經因為缺氧漸漸失去了意識,情急之下,施巍一邊呼叫護士過來幫忙,一邊趕緊用手去儘量摳出患者喉嚨口的饅頭。過程中,患者因本能反應不斷掙扎,施巍手被咬破了,仍忍著疼痛,盡力摳出了大部分饅頭,然後立即給患者做了氣管插管,心肺復甦,轉進了重症監護室。經過兩個多禮拜的努力,患者終於再次康復。由於搶救及時,大腦缺氧時間短,沒有留下明顯的後遺症。
出院那天,患者突然朝著施巍跪了下來磕了個響頭,流著淚說:施大夫,在我快失去意識撞牆的時候,我看到了你衝了過來,那時你是我的唯一希望……
第一時間報名馳援,衝鋒在戰疫最前沿
2020年的庚子春節,當武漢告急“集結號”吹響時,施巍第一時間挺身而出,主動報名馳援武漢。出發前,他給自己的好朋友發了這麼一條微信:“姜哥,此去,遙遙無期,若無歸期,請照顧好我的父母、妻兒。”
剛到金銀潭醫院,施巍就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為拯救一位命懸一線的患者,需要進行緊急的深靜脈穿刺。“當時隔著眼鏡、眼罩、面屏,眼前一片模糊。但憑藉經驗,一針見血,穿刺成功。正準備縫合之時,患者突發煩躁,瞬間掙脫了管子,鮮血直往外流,我立刻用紗布去按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重症患者的血液。”即使是在巨大感染風險的面前,施巍來不及思考,為搶救生命,馬上開展第二次的穿刺,在兩位護士的輔助下,又一次穿刺成功。施巍坦言,回頭想想有些後怕,如果有“萬一”怎麼辦?但一想到病重的患者能治療,就覺得一切都值得。在這險惡的環境中,他完成了上海醫療隊首例臨床醫生深靜脈置管,為患者建立了生命通道,為用藥和預後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抗疫期間,施巍臨危受命,擔任前線臨時黨支部支部書記,帶領黨員同志們衝鋒在戰役最前沿,創造了數個全隊領先:讓寶山醫療隊成為第一個全體群眾均在前線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的醫療隊,併火線入黨4人……
新民晚報記者郭劍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