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父親八十大壽,按村裡風俗是要辦生日的,把族人親戚請來慶賀一下。
我希望帶著老婆孩子一同回老家給父親祝壽,一家人能夠就此團聚一番,這在人口流動天各一方成為常態的當下,確實是件難得的事情。而這樣的團聚,對於已經空心化的農村老人來說,也是十分高興和幸福的。但在城裡長大的老婆對此並不十分理解。一是因為需要請假而她的年假已經請完,二是她父母就從來沒辦過生日,三是不明白為何要把這種私人的事情搞得如此大費周章呢,難道自家人在一起吃個飯不就行了嗎?
面對這樣的提問,我一時也解答不清。於是,就有了人為什麼要過生日這個問題。
按字面來理解,生日就是一個人出生的日子,是一個私人的紀念日。古時,由於人類生存環境惡劣,生產能力低下,食物供給不足,戰亂災禍不斷,醫療水平不高,不但新生兒死亡率很高,即使能夠存活,通常四五十歲也就去世了,人均壽命沒有現在這麼長。真是生命來之不易,逝去就在瞬間。因此,人們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慶幸,尤其是生日,更加值得慶賀。久而久之,過生日就成了慶祝生命延續和興旺的儀式,同時還有對父母賦予生命的感恩、消災驅邪祈願長壽延年等意義。按照中國民間的習俗,通常將四十歲以下的誕辰紀念稱作“過生”,過了這個界限的才能稱作“做壽”。
中國人的傳統,生日是按虛歲來算的。虛歲在是週歲的基礎上加一歲,因為在母親懷孕之後、出生之前,這個人的生命體就已經存在了。因此父親今年的生日按虛歲算應該是八十一。我們老家過去是不叫生日的,而是叫“出一”,也就是比整歲多了一歲。按通常理解,整數表示圓滿或結束,而在整數的基礎上再加一,意思是下一輪整數又開始了,也就是說只要“出一”了,就又有了多活十年的盼頭。於是,人們封的紅包也不封整數,而是在整數的基礎上多出一角兩角或一元兩元,叫做“出頭”或“有餘”,這樣就顯得更加吉利。寫在紅包上的祝語則是“六旬開一”“七旬晉一”等等,意思是祝願你在六十或七十歲的基礎上,再多壽一些年月。人們在日常交流時,也只說某某今年“出一”,不知是五十一、六十一還是七十一,基本上不說五十、六十或七十這樣的整數。在我們村裡,大人過生日一般是從五十歲開始的,因為只有過了這個歲數,才稱得上真正的“有壽”。記得小時候,村裡有個人因為算命先生說他恐怕活不過五十歲,於是他在四十歲那年就開始辦生日,生怕真的活不到五十歲而過不上生日。當時雖然引來一陣哂笑,但四鄰親友依然歡歡喜喜地前來賀壽。村裡人對生日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而八十歲,在過去人均壽命不高的情況下,要有多少的福氣才能活到這個歲數,那是少有的高壽,更顯珍稀,當然就更加值得慶賀。再說,有長者高壽,意味著家庭興旺,對整個家族來說都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對一些有德行、有名望的長者來說,就更是如此。
過去的農村,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社會,村裡人互相之間都存在某種關係,不是兄弟叔侄,就是姨娘舅姑。即使沒有親戚關係,也要轉彎抹角地攀個遠親,比如我奶奶是你外婆的堂表姐,因此我們也是老表。就像我,村裡同姓的都是叔伯兄弟,而我舅舅家就在我家對面,因此他們的族人就是我的舅爺老表。總之,幾乎整個村子的人都是族人親戚。人與人之間之所以建立這樣緊密的關係,其實就是出於人類想得到更好生存和發展的原始需求,主要體現在可以共同抵禦外敵入侵、共同應對災禍變故等等,這對於家庭或者整個族群的生存和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於是,互幫互助就成為一種常理,人多力量大就成為一種常識,一家有事戶戶幫忙就成為一種常態。
在農村辦酒席與城裡不同,城裡人可以到酒店去辦,酒店有專業的廚房、廚師和服務人員,忙前忙後的為大家烹製佳餚,提供周到的服務。而在農村,因為每家每戶的廚房都是按日常所需來建造,沒有哪家的廚房能夠滿足辦酒席時烹製大量飯菜的需要。因此,但凡農家辦酒席,都要臨時增鍋建灶,有的還得向鄰居調集桌椅碗筷,方能滿足使用。因為工作繁多,需要召集族中兄弟姐妹,集中大量人手方能滿足各項工作所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樁會牽動眾人的家事,已經不僅僅是你一家人的事,而是一族人甚至一村人共同的事。雖然辦與不辦的決定權在你手裡,但當你決定要辦這件事後,那怎麼辦就由不得你個人來做主了,因為這得考慮到方方面面的關係,考慮到周邊親戚族人的感受。就連菜譜的確定,也不由自家說了算,也得大家一起商量,因為不但要考慮色香味形,還要考慮老少咸宜,既要考慮是否大方得體,還要考慮是否經濟實惠。
一種風俗一旦形成,就會對認同這種風俗的人群產生一種約定俗成的影響力——如果你不照此辦理,在別人眼中你就成了離經叛道的異類。在中國傳統孝文化的加持下,這種影響力又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因為是否給父母辦生日,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成為衡量子女是否孝順的一種標準。也許有人會說,我在平日裡對父母好不就行了,為何非要勞心勞力地去操辦那樣的事情呢?用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來說,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人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會產生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而生日則是人們聚在一起滿足社交需求的一個好機會,當你把這件事情辦好了,得到了人們的稱讚,你的尊重需求也就得到了滿足。如果說馬斯洛的理論是科學的(至少目前還沒有人推翻他的理論),那辦生日也是科學的,是人的一種基本需求,用中國的老話來說就是人之常情。更何況,你在家裡對父母好不好,別人怎麼知道呢?於是,就得趁生日這個機會來向大家宣示你的孝順,用酒肉封住眾人的悠悠之口,以免他們在背後指指點點評頭論足(你看我把父母養得這麼老,不容易的,求大家就別說三道四了)。
中國又有逢五小慶、逢十大慶的傳統。因此,“出一”的生日就比平常年份更為重要,辦生日的必要性也大大增強。如果你不辦,周圍的人就會議論,是不是你家出什麼事了,比如老人身體出問題,或者家庭成員鬧矛盾,又或家庭經濟有困難,或者發生了其他的變故等等。總之,各種猜測就會成為眾人閒聊時的談資。而且你也很難找到合適的理由來做藉口,屆時不但你會百口莫辨,而且老人也會覺得臉上無光,無地自容。
像我家這次,當父親決定要辦生日之後,就得提前一個月把族中事老請來,聚在一起吃上一餐,開個籌備會,共同商量怎麼辦。我曾經向父親提出,現在村裡人大多數都已經離家外出務工了,就剩些老頭婆子,很難召集那麼多人手來幹活,乾脆就請近些年在農村出現的烹飪服務團隊來負責宰牲切配、蒸煮烹製、開臺執碗,這樣就省事多了。但是有人提出,這會增加費用開支,以往族裡都沒人這麼幹過,你家這麼幹太超前了,以後別家仿效不了怎麼辦?經過商量,最後採取折衷方案,只把宰牲和烹製兩個環節的工作外包,其餘事務仍然由族人自己負責。事後就有人感嘆,服務外包的確省事,看來以後都得這麼辦了。
這次,我依舊為父親生日撰寫慶生詩聯,但後來父親看了一下流年氣運,認為不合適張貼。雖然沒有張貼出來,但前來賀壽的親朋當中,仍然有幾撥詩聯愛好者圍在一起,把寫好的詩聯取出來共同交流切磋一番,為酒宴增添了幾分雅趣。
入戶門聯:
門前翠竹千年健
屋後青松萬載春
一樓廳門聯:
懸壺半世德微術淺七情六慾最難治
推命數年見短識薄四柱五行不易佔
一樓中堂伴詩聯:
八旬且獻瑤池瑞
四代同沾寶婺珍
一樓中堂自壽詩:
卅年赤腳背青囊
術業平平愧素黃
遍踏村莊驅病痛
周遊峻嶺探龍藏
不辭勞苦三更起
無懼風寒臘月霜
拄杖行吟當養性
浮雲世事不思量
二樓廳門聯:
躬逢盛世三冬皆暖躋中壽
幸享遐齡四子同心盼永年
二樓中堂聯:
椿樹根深繁葉茂
萱花馥郁滿庭芳
二樓中堂大字:
壽
以上圖文由南歌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