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不在於運動,而在於靜養?
長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十分嚮往的事情。從古至今,上至皇權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希望自己壽與天齊。因此古往今來,我們總是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儘可能多活在這個繁華的世間。
總有人說,我們一輩子的心跳次數有限,而心率和壽命成反比,運動導致心率加快,新陳代謝加快,細胞分裂和老化必然也會加快?正是因為網傳的這些知識,讓患有高血壓的老王直接不敢運動了。生怕增加運動量之後,自己的壽命好像就短了許多。那麼這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心率與壽命究竟有何關係?
從1997年到2005年開始,科學界確實陸續有研究提到心率和壽命成反比。也就是說,心率越慢,壽命就越長;反之,心率越快,壽命就越短。咋一看,或許好像這麼一回事。但實際上,這樣的說法是缺乏大規模統計資料的,再加上影響壽命的因素多種多樣,一直並未被主流科學界所認可。舉例來說,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很高,但並沒有任何資料證明,日本人的心跳比較慢。
此外,如果要確定一個人的心跳最多到幾次,必須從出生或胎兒開始有心跳開始計算,測量直到死亡的心跳數,並要蒐集數百、甚至數千個資料,才能算出人一生的平均心跳數,再去推論心跳數是否有上限或下限。
換言之,我們一輩子心跳次數有限並無實證研究基礎。其實在醫學上,並不一定心率越慢,壽命就越長,比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有服用降低心率的藥物,或是心臟出問題,導致心跳很慢,在這些情況下,心率慢卻不代表壽命就越長。
很顯然,心率與壽命並不是成反比關係。此外,影響壽命的因素很多,和基因、生活習慣也有關,心跳不是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再加上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飲食也不能與野生動物類比,所以將人與動物類比來推論降低心跳才能長壽,這絕對是錯誤的推理。
壽命與運動又有什麼關係?
眾所周知,在動物界以烏龜較為長壽,而獅子、老虎的壽命卻非常短暫。此外,再看看全世界的體育運動員,調查資料顯示,他們的平均壽命僅僅只有55歲。相反,全世界的長壽人群都是相對運動較少的職業。這是不是正與傳言的說法不謀而合,運動會增加心跳,而心跳快的人壽命較短,因此不建議運動。
根據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世界各國人民平均壽命,喜歡運動的澳洲人是全世界第四,總體預期壽命82.8歲。有許多因素影響平均壽命,比如整體健康狀況、醫療狀況、營養狀況等等,不能只從運動跟靜養來看。 實際上,我們的心臟每次收縮會打出血液,為了打出足夠的血量供應身體運作,會需要增加心跳速率,但長期有運動習慣的朋友,心臟輸出功能較強較好,不需要增加心跳次數。
規律運動已經被研究證實能增加心率變異性,降低心跳次數,也能增加心臟收縮力。從這個角度來看,運動能降低休息時候的心率。換言之,運動當下雖然心跳加速,但是有運動習慣的人,在休息時候的心跳次數反而較低、血壓也會穩定。
另一方面,科學界並沒有任何研究指出在健康的人身上,運動會導致壽命減少。而且我們老年之後,在運動訓練下,心臟肌肉只有越來越強壯,不會走向凋亡、死亡。相反,沒有運動的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會很高,壽命也不會比有運動的人長。
想要長壽,這樣運動有助於延長壽命
2012年一項針對13篇長期追蹤研究進行文獻回顧指出,相較於活動不足者,從事規律身體活動者的平均壽命多了0.4至6.9年。另外,2019年也有研究發現,相較於低身體活動量者,中等活動量與高活動量者分別多了3.88年與4.51年的平均壽命。因此可知,一般人每週至少從事150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有助於延長壽命。此外研究還證實,運動後血壓會降低、心臟負荷也會降低。運動越多,膽固醇降低,血管比較不會堵塞,血糖比較平穩,糖尿病的危害比較少。
首先,運動應該依據我們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適合的運動種類、強度、時間就因人而異,要看本身整體健康的狀況、體能的狀況,也和年紀相關。實際上,運動是有利有弊的,而其中最大的訣竅便是瞭解自己。所以我們在運動時不能一味強調多運動,而是應該講究適度運動,畢竟適合自己的運動量才是最好的。
其次,如果本身有慢性疾病,可以諮詢醫師進行什麼運動比較適合。很多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患者,醫師也是建議規律運動。因此,肝、腎臟慢性病患者,視體能狀況進行適合的運動,對慢性病的控制有所幫助。實際上,臨床上都會建議大家應衡量身體和體力狀況,維持運動習慣,就算是癌症病友、心臟病患或脊椎手術者,都鼓勵應該要運動。
第三點,如果是扭傷、肌肉發炎的朋友,在前期當然需要靜養一段時間之後,讓扭傷或肌肉發炎恢復後,再開始運動訓練。又比如如果是心肌梗塞、心臟發炎的朋友,可能需要短時間的靜養。在靜養的期間,我們可以讓自己心臟內部的功能穩定,避免發生嚴重的心律不齊。但是過了急性期,仍需要進行心肺訓練來改善器官的功能。
第四點,運動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應該是規律的。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能夠逐漸發展我們運動的信心,更能讓我們繼續堅持下去。而對於初學者,我們一定要獲得家人和親友的支援。因為運動訓練是一系列面對壓力、 適應和成長的過程, 若是本身心態不正確, 或許是過去運動經驗較差, 通常較難克服初期參與運動的挫折感, 若夫妻、 兄弟姊妹、 好朋友一起鍛鍊通常更能維持。
第五點,運動的形式、方法以及運動場所要選對。大部分人剛開始運動時, 都會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 就像是在尋找娛樂自己的方法,但這樣卻往往忽略身體真正需求, 導致無法切實地改善健康。如果使用科學的方式,根據自己狀況去訓練, 一週兩次就能有很好的成果。此外,運動如同汽車進行維修和加油,需要依照自己的生理時鐘安排, 建立穩定的運動時間, 如果訓練地點不便利, 自然會影響運動意願。如果選擇重量訓練,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受到傷害。
總而言之,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與眾不同的。因此,壽命的長壽也是各自不一樣的。其實,想要延長壽命,除了正確運動之外,我們還應該改變飲食和生活。或許,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在一起,我們才能健康到老,從而實現長壽的夢想。 #健康科普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