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七頭
在養生這條路上,有以為人要自覺鍛鍊的,也有以為人要自然活動,不必特別去動。我個人是相信生命在於運動的。
運動,大多是當今西洋體育理論,即所謂科學,但,中國武術健身是另一條路,太極拳是代表,最集中體現了中國智慧。
問題的差別是,西洋體育思路為自然淘汰,所以人為刺激具體的身體器官,促使其發達來增強功能。
中華體育觀源於對自然和人的關係,體現的是中醫思想,以一種平衡觀來調整身體,具有全面協調的特點。
我以為,從健身角度,年輕人適合西洋理論,因為人是在生長髮育期,生髮的階段。而中老年以後,缺少生髮能力,又非要刺激身體,則是耗費生命,更應平衡調整,也就是轉為中醫的角度處理鍛練問題。
太極拳健身的原因起源於道家理論,道家修什麼?修生命,要修仙,練的是怎麼成仙。健身只是修仙的基礎要求。
他們修成與否我們不論,但這個基礎是我們感興趣的地方。
此段,道家稱為築基,即補充好身體虧損的地方,給修仙築個基礎。
這段修法稱為性命雙修,性,為性功,指上丹田功能,即大腦的功能,即人的神經系統,即是我們提到的神,意,唸的作用。
命,為命功,指下丹田功能,即周身氣血,即氣血系統的功能,即人的能源系統,即是我們提到的氣血的作用。
神意勁,氣血勁以及其它內勁,統稱為太極內勁。練習這些內容就能有效增強人的神經系統,能源系統,強化體質。
這就是太極拳內練的理論內容。
我有個觀點,太極拳不是研究提高的,太極拳不是什麼太極文化,儒道佛系,外家打法。太極拳是實實在在從師父身上學來的一種獨特的技藝。
初級,就研究怎麼換勁;中級,就研究怎麼應用內勁;高階,就研究怎麼應用神意。
明師難遇?此論大不妥,當年楊祖那叫難,現在全國稱得上明師的豈止成百上千。過去叫難求,現在要遇,問題是識,識了得求,沒有求的心,誰上趕著教你?是不是這個理。
太極拳是求來的,這是真理。別人我不清楚,我個人與師父師兄不在一處,從師近二十年,每週都坐車去市裡學。在外,到處找老師聽講。
現在有點東西,可以說都是一點點求來的。
有人說苦練,那不行,練對了出功夫,練錯了添毛病,練壞多少人了?!
有人說研究,沒人教你研究不出來,全世界都研究不出來。
太極拳不是太極理論的身體化、武術化,是太極門裡積累的修練經驗,必須以身相授,從師傳承。
東西在哪?在會的人的身上,不是在學者的文章裡,我們必須向身上有的人學,不是閉門研究可以搞清楚的,道理說得再明白,也變不到身上去,必須從身上感知,用身體練,從身上練出來。
我一般不講評別人的拳架,一個人練得怎麼樣,就是這個勁怎麼樣,勁在形中,形中也可能沒什麼勁。所以,僅從形上就說你哪對哪不對是不妥的,況且別人家的架我也不懂。如有推手影片,我可提供點參考意見。
"重"與"沉"相差一個"活"字,出來的結果,一個笨一個靈。
重是一個死東西放那了,沉是一個活東西放那了。
重不能騰挪,沉可隨意變化,進可追貫,退可吸拿。
太極勁的高低,首先一個是門內之間比較的,沒有說跟外人比較。因為你太極勁在沒有煉成之前,你跟外面人也不好使。
好比說克服外面的大力,這就是個門檻兒,你沒有練成之前,對方來大力,你頂,整不過人家,所以呢,你就不可能跟外面兒人去比較高底。
門內比較高的呢?他是對那個勁兒的感知,因為大家都是一個理論體系,你的勁兒出來了,那麼就分巧分拙,巧的和拙的,他倆不僅是看效果兒,有的是看效果兒,有的也是看那個勁兒的性質。打比方說有那個勁兒比較拙,但是它能把你扔老遠,那麼你承認他現在比你強,但是他那個勁兒的性質不行。
越是巧的勁兒,掌握起來越難,因為並不是完全大家都走一條樓梯道,而有的人呢,他用拙勁兒,他也上到三樓了,而你是巧勁兒,你在四樓呢,你也弄不過他三樓這個拙勁兒,所以呢,這裡頭就有個比較。
門內的大家都是一個道理,大家自然就會承認一個道理,因為你跟外人沒法兒比較,就是人家不承認你的道理。
總體上說,巧勁兒是勝於拙勁兒的,那麼巧勁兒在沒練成的時候,同期的拙勁兒,你還可能贏不了他。但是隻要是練成了巧勁兒,一定是會勝拙勁兒的。
往往有這種情況,越是實的東西,越是這個拙的東西越容易見效果,也容易掌握。越巧的,越靈的,越是高效的東西越不容易掌握,越不容易見效果。
太極拳門內,他必定是要練到一定程度才能去和別人比較,你沒練到程度,在你自己家裡頭,師兄弟之間,師傅心裡都知道,你們誰在上誰在下,用不著去比較,你也是在下。只有說不同門之間才能有比較,不同門之間,你得成手兒啊,你都不是成手兒,你這半截子比啥去。
一個高一個低,兩個都是太極門內的人到一塊兒,其實就不是比較誰勝誰負,那個低的他就會自然而然的向高的那個學習。就是為什麼你能控制住我呢?是不是,為什麼這個勁兒,我跟別人兒好使,跟你就不好使呢,他就會得到提高。
所以真正是求太極真功的人,他心目中所想的不是圖那個誰贏誰那個虛名,他是把別人的本事學到自己身上,他是這個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