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去到外地後,吃任何和自己家鄉有關的食物都覺得不正宗。
當別人問起你為啥不正宗時,你可能列出來一堆理由來,什麼食材不行、生長食材的水土不對、廚師水平一般等等。
但奇怪的是,這些年有那麼一批“地方特色美食”卻只有外地的最正宗,甚至只能在外面吃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以至於有些人去到某地旅遊,想吃一口自己在外面經常吃到的當地美食時,卻把當地人搞得滿頭問號:我們這還有這種東西?我咋不知道!
1
那些名聲在外卻名不副實的美食
眾所周知,在網路地圖炮頻發的當下,河北省石家莊可能是一個讓外省人幾乎找不到任何抹黑機會的地方,畢竟連他們當地的特色美食都是:安徽正宗牛肉板面。
當你問起身邊一個石家莊人,你們那裡有什麼特產時,他多半會一本正經的告訴你:安徽牛肉板面。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果看到你將信將疑的表情,他一定會再加兩個字:正宗。
在某乎上搜索“哪裡的安徽牛肉板面最正宗?”,高贊回答裡一定有河北省石家莊。
一個外地人如果去石家莊,出了車站,置身於滿大街都是安徽正宗牛肉板面的招牌之中時,總會有一種不真實感。
但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安徽正宗牛肉板面的確是一道河北名菜,而且還是國際莊特產裡的拳頭產品。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不免讓一些喜歡刨根問底的吃貨們感到疑惑,安徽板面究竟是怎麼從安徽跑到石家莊的?
其實稍微查閱一下資料就可以知道,板面確實是發源於安徽,只不過在當地叫安徽太和羊肉板面,但只侷限於安徽西北地區,後來傳到石家莊後,經過改良變成了牛肉板面,併發揚光大。
或許是出於對發祥地的尊重,石家莊人依然固執地加上了安徽兩字,並且從大街小巷的招牌來看,石家莊人絕對比安徽人還在乎正宗的安徽。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像石家莊人這麼老老實實的加上原產地名字。
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套用外地名字發明的本地美食,比如名字聽起來很有格調的澳門豆撈。
豬骨雞腳、皮蛋香菜,在盤子大的鍋中熬出醇厚的濃香,丟進鮑魚魚翅,配著丸滑,小巧的鍋子裡裝滿生猛的海味,讓人食指大開。
鮮活的魚片、大隻的貝類,澳門豆撈就意味著無與倫比的高大上。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在很多人印象中,一提到澳門也是高階奢華的賭場、酒店和紙醉金迷。
澳門豆撈的店鋪裝修也的確符合大家對於澳門的猜想,只看一眼外觀就知道,這不是我等打工人消費得起的場所。
再加上豆撈這個內地人很少有人知道的名詞,瞬間撲面而來一股異域的“高貴氣息”。
但其實這只是浙江一個老闆,在去澳門吃了頓野味海鮮火鍋後,靈感突發,開創出來的一個品牌。
(圖片來源於網路)
借用澳門兩字除了表示澳門風格、口味外,更多的是為了提升逼格,至於豆撈兩字,其實是美刀dollar的音譯,也與中文的“都撈”同音,寓意大家一起撈,撈福、撈財、撈運道。
不過也有人說豆撈其實是老闆的外號,當然真相到底是什麼或許我們永遠都不會清楚,正如我們不知道馬雲到底對錢感不感興趣。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種不正宗的“地方正宗美食”在國內比比皆是:哈爾濱的烤冷麵發源於雞西、大學門口吃的西安肉夾饃來自河南、重慶沒有重慶雞公煲、蘭州也沒有蘭州拉麵、小吃攤上的臭豆腐更沒有一塊是從長沙空運而來的。
2
為什麼外國餐廳裡的中餐我都不認識?
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的朋友,一定對裡面經常出現的中餐感到過疑惑:為什麼老外們愛吃的中餐,我一箇中國人卻連聽都沒聽說過?
什麼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北京牛肉、上海安格斯...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其實,這些都是國外改良版的中餐,而且大多數只符合老外的口味,中國人大多數是不吃或吃不慣的。
就拿大名鼎鼎的左宗棠雞來說,這要是放在國內,肯定會有一個類似於是乾隆下江南、老佛爺嚐了都說好的左宗棠故事。
但這道菜和左宗棠真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左大帥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生前在國內和叛軍、毛子們打了一輩子交道,死後卻在異國他鄉和一隻雞糾纏不清。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事實上,這是一個從大陸跑到臺灣,後來又移民美國的華人彭長貴在20世紀50年代發明出的一道菜。
當時美國第七艦隊竄訪臺灣,先後做過老蔣和小蔣私廚的彭長貴負責掌勺,他在靈機一動間發明了這道菜,在被艦隊司令問及名字時,隨口起了個左宗棠雞的名字糊弄老外。
要說這道菜和左宗棠唯一的一點關係可能就是,彭長貴和左宗棠是湖南老鄉。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過要說中餐界的最高境界可能就是“出口轉內銷”了,在這方面美國加州牛肉麵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
那一碗麵曾憑一己之力,拉近了中國老百姓和加州的距離,成了很多人這麼多年魂牽夢繞的美國味。
以至於一提起加州,很多經常出沒火車站的過客,腦海中最先浮現的一定是加州的牛肉麵。
(圖片來源於網路)
雖說這名字咋一聽確實夠唬人,但仔細想想,又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甚至有點low,畢竟美國那旮沓只會吃快餐,他們懂什麼牛肉麵?
這就好比把噴射戰士華萊士開到美利堅,頗有點關公面前舞大刀的嫌疑。
不過就是這樣一碗正宗美國加州牛肉麵,曾一度火爆國內,還成為情侶們約會的聖地。
(圖片來源於網路)
說到它的身世,可以說就是一出美食界的羅生門。
有兩位美國加州的華僑都宣稱是它的創始人,一位是1985年回國創辦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的吳京紅;另一位則是70年代就開始在加州地區,以“牛肉麵大王”為號開辦了數家麵館的李北祺。
兩家為了爭奪名字使用權,吵得難解難分,最終李北祺敗給了吳京紅。
於是2008年後,李北祺的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從此就改為了“李先生加州牛肉麵大王”。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場商標之爭讓兩家兩敗俱傷,而且在兩家爭執不休的時候,其它冒牌的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也趁機在各地佔山為王。
這些品牌相互之間糾纏不清,將牛肉麵硬生生煮成了一鍋粥,造成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整個品牌的混亂局面。
曾經對於一些沒有去過加州的人來說,他們對美國夢的幻想全都在這一碗麵裡。
如今早已不香的牛肉麵,讓很多第一次嘗試的人,美國夢當場破碎。
3
寫在最後
為什麼人們熱衷以地方特色美食作為噱頭?
其實這背後是商家對於消費者心理的準確拿捏,給一個不起眼的街頭小吃冠上遠方的名字,於是人們在品嚐時就會自動加上一層特色風味的濾鏡。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然,對於不少假冒成當地的食物,本地人都會堅決予以否認,即使偶爾陪外地的朋友去嘗試一次,也會傲嬌的來一句:不正宗!
但正不正宗真的很重要嗎?
有時過於在意某個美食的正統性,只會讓我們錯過更多集散在街頭巷尾的多元美食。
無論如何,一些本地人無法接受的特色美食,其實早已經成了別人心中念念不忘的經典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