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150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左右。
自從患了糖尿病,糖友就在吃與血糖之間權衡,吃少了容易餓,吃多了怕血糖高,“少食多餐”成了糖友經常聽見的聲音。
建議少食多餐的理由一般是:
1,有利控制血糖。
2,預防低血糖。
3,有利減輕胰腺負擔。
4,有利控制熱量。
5,有利減少食慾。
那麼,到底是少吃多餐好,還是吃好三頓正餐呢?
我認為先不要下結論,有必要先弄清楚什麼是“少食多餐”,如果沒有準確明晰的定義,說“少食多餐”就沒意義。
本期與大家探討“少食多餐”到底是什麼意思,客觀理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控糖。
普遍說法
1:每餐少吃一點,多吃幾餐。
2:每餐不要吃太飽,把原本一天三餐的食物分為多餐攝入。
3:中醫流傳的少食多餐→孫思邈語: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
問題來了:
1、每頓少吃到什麼程度?
2、每頓少吃哪些食物?
3、“多餐”又吃些什麼?
4、每頓飲食量、熱量、營養攝入多少?
5、膳食怎麼搭配?
6、什麼時間“多餐”?
醫學界“少吃多餐”
3M飲食模式:每天吃正常三頓正餐。
6M飲食模式:每天6次飲食,即3次小正餐+3次零食/加餐。
上述兩種飲食模式,每天總熱量一樣,M代表飲食頻率(次數)。
且對每餐的熱量,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質等營養攝入具體設計。
6M飲食模式:
早、午、晚餐熱量攝入,分別佔全天總熱量20%、25%和25%,共70%。
上午、下午和夜宵各攝入總熱量10%,共30%。
3M飲食模式:
早餐能量佔全天的47%,碳水化合物佔全天50%;
午餐能量佔全天的40%,碳水化合物佔全天40%;
晚餐能量佔全天的13%,碳水化合物佔全天10%。
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配比......略
上述3M飲食和6M飲食, 是以色列一個醫學小組,為研究正三餐與少食多餐,對空腹血糖,夜間血糖,葡萄糖代謝的影響而設計。
這項臨床研究有28位2型糖尿病受試者參與,一組吃三餐,一組吃6餐,全天總熱量相同,進行12周進食頻率對比觀察。
研究結果:【1】
3M飲食模式(正三餐),降低了體重和食慾,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和夜間血糖水平,降低了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3M飲食模式比等熱量的6M飲食模式(少食多餐),更有利改善葡萄糖代謝。
更多醫學臨床研究顯示
改善糖尿病人健康狀況,一天三餐更高效,改善血脂更有利,長期而言,6M飲食(少食多餐)不利於預防心血管和其它併發症。【2】
沒證據支援6M飲食對多數人有更好的效果,增加進食頻率『少吃多餐』對控制食慾和減少食物量沒有作用。【3】
探討與思考
1、實踐中,少食多餐缺乏專業具體的合理設計,很可能變成多食多餐,造成熱量,碳水(糖),油脂超標,導致血糖不穩,脂肪堆積而長胖。
2、實踐中,少食多餐讓胃、腸、肝、膽、胰腺等器官持續長時間工作,休養時間更少,就像家用轎車從來不熄火,發動機長期處於工作狀態,結果是怎樣?
3、實踐中,糖友使用降糖藥物與碳水(糖)攝入是對應關係,進食次數增多,是不是藥物方案也要每餐跟著調?
4,實踐中,少食多餐與飲食定時定量是否有悖?
對糖友胖友而言,少食多餐是好策略嗎?
如果不會計算食物熱量需求,沒有合理控制碳水概念和均衡營養,要麼不餓了,但血糖讓人高興不起來,要麼血糖好看了,卻總是吃不飽,或者營養不良。
適合少食多餐人群
如健美運動員,高強度運動員與某些疾病人士。
換個角度看待少食多餐
如果我們把正常三餐明確為日常飲食模式,有時確實要加餐或零食,不想過多影響血糖,又不想長胖,怎麼辦?給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1、全天熱量佔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60%,脂類供能比20%-30%,蛋白質供能比10%-20%。
熱量具體攝入量根據自身情況,理想體重,活動耗能係數與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設定,不會計算每日熱量需求的朋友,詳見每日熱量攝入參考量計算方法
2、上午或下午加餐,儘量選擇低糖水果,低糖零食,低糖蔬菜豆類,高纖維食物,可以檢視食物升糖指數與血糖負荷,點選下面藍字進入糖友幫食物庫查詢:
3、加餐熱量計入全天總熱量,如加餐了,下一餐減少相應的熱量攝入,做到全天熱量不超標,又能穩定血糖。
4、控制加餐食物分量特重要,分量對血糖影響因人而異,這點需自我掌握,但食物血糖負荷與升糖指數始終是重要參考!
5、血糖控制穩定良好,餐後2小時血糖低於10,相對而言,加餐選擇食物和分量的餘地更大一些。
6、餐後血糖越高,或經常出現低血糖,越應謹慎加餐以及嚴格控制加餐量和加餐時間。
提示說明
本文並非否定少食多餐,僅就少食多餐做一些介紹、探討與理性思考,理清少食多餐的真正意思,權衡利弊而後定。
飲食因人而異,改善胰島素抵抗,控血糖還是控體重,“合理膳食,營養均衡,適量運動,作息有節,情緒穩定”20字大計方針是共同的,結合個性化情況制定綜合健康管理方案。
文 | 仙客營養師,糖尿病健康管理與體重管理十年,歡迎大家關注,溝通交流。
【參考資料】
[1]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0/0115/c14739-31548575.html
[2]Kulovitz MG, Kravitz LR, Mermier C, Gibson AL, Conn CA, Kolkmeyer D, Kerksick CM. Potential role of meal frequency as a strategy for weight loss and health in overweight or obese adults. Nutrition.2014Apr;30(4):386-92.doi:10.1016/j.nut.2013.08.009.Epub 2013 Nov 20. PMID: 24268866.
[3]Leidy HJ, Campbell WW. The effect of eating frequency on appetite control and food intake: brief synopsis of controlled feedingstudies.JNutr.2011Jan;141(1):154-7.doi:10.3945/jn.109.114389.Epub2010 Dec 1. PMID: 2112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