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為菊科植物野菊的乾燥頭狀花序。全草亦可入藥。
野菊花的“野”,很好地說明了其是野生的,非人工栽培。全國各地均有分佈,主產於江蘇、四川、安徽等地。秋、冬二季花初開放時採摘,曬乾,或蒸後曬乾,生用。
本品呈類球形,直徑較小,0.3~1cm,棕黃色。總苞由4~5層苞片組成;舌狀花一輪,黃色至棕黃色,皺縮捲曲;管狀花多數,深黃色。體輕,氣芳香,味苦。以類球形,色黃,體輕,氣芳香,味苦,繼之有清涼感者為佳。
野菊花又名苦薏。性味苦、辛,微寒。歸肝、心經。為清熱藥之清熱解毒藥。
本品辛散苦降,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長於清熱瀉火,解毒利咽,消腫止痛,為治外科疔癰之良藥。治熱毒蘊結,疔癤丹毒,癰疽瘡瘍,咽喉腫痛,可單用,咽喉腫痛內服,其餘用鮮品搗敷患處,或與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藥同用,如五味消毒飲。
此外,野菊花還可用於多種面板騷癢證,如溼疹、溼瘡、風疹瘙癢等,可單用本品內服並煎湯外洗。
野菊花,煎服,9~15克。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制膏外塗。
因其苦寒易傷脾胃,能破婦人腹內宿血,故脾胃虛寒者及孕婦慎用。
野菊花與菊花為同科同屬近緣植物,而非同種植物,不可混淆。野菊花黃色或棕黃色,菊花白色或黃色。野菊花較小,直徑0.3~1cm,菊花較大,直徑可達1.5~4cm。野菊花呈類球形,菊花形狀不規則。野菊花較薄,舌狀花一輪或一層,菊花較厚,舌狀花數層。
野菊花為清熱藥之清熱解毒藥,菊花為解表藥之發散風熱藥或辛涼解表藥。兩者的性味、歸經、功效和應用亦不完全相同。野菊花苦、辛,微寒;菊花辛、甘、苦,微寒。野菊花歸肝、心經;菊花歸肺、肝經。
野菊花有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的功效,主要用於疔毒、癰腫、咽喉腫痛、風火赤眼等證;
菊花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經風熱或肝陽上亢之目赤腫痛、眼目昏花、頭痛眩暈及疔瘡腫毒等。菊花,煎服5~15克,入煎劑或丸散或泡茶飲。因菊花辛散耗氣,苦寒易傷脾胃,故氣虛胃寒,食少洩瀉者慎用。
外感風熱多用黃菊花,清熱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解疔瘡腫毒多用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