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追的劇——由劉濤、林峰等人聯袂主演的現代劇《星辰大海》昨晚終於大結局了。
劉濤和林峰的角色確實是又狗血又上頭,劇情曲折抓馬,人物關係反反覆覆,反而是劇中不大討喜的女二號文馨引發了挺多人的討論,因為文馨這個角色,又壞又可惜。
文馨從小就生活得比別人幸福,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很不錯,從她幫簡愛出頭交作業,也能看出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但受生長環境的影響,讓她擁有極強的嫉妒心,以至於成為劇中飽受爭議的角色。
小時候,她嫉妒簡愛的新裙子搶走了自己的風頭,嫉妒簡愛寫得作文比她的好。長大後,她嫉妒簡愛的工作能力,嫉妒自己喜歡的男生喜歡簡愛,不喜歡自己。
文馨最大的缺點就是戀愛腦+妒賢嫉能。文馨、簡愛、李一鳴之間的三角戀讓文馨心理扭曲了,處處和簡愛作對,各種給簡愛使絆子。究根追底,正是這份極強的嫉妒心,讓文馨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害女主簡愛,直接讓她成為一個卑劣小人的人設。
想不到吧,嫉妒能使一個本來優秀的人變形,做出種種不可挽回的錯事。
坦白講,嫉妒這種心理,每個人都會有,包括小孩子。
比方說,面對比自己優秀的孩子,面對被家長重點呵護的孩子,有些孩子就會有非常強的嫉妒心。
新華詞典給出“嫉妒”的解釋是:因人勝過自己而產生的忌恨心理。
嫉妒重點是產生了忌恨心理,一般人覺得別人比自己好,會單純的“羨慕”,不會去討厭、忌恨甚至是攻擊別人,一旦有了忌恨的心理或者行為,那就是赤裸裸的“嫉妒”了。
對於0-6歲的孩子,羨慕一下別人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也不會有孩子總是恨意滿滿,最多是發個脾氣就沒事了,所以最常出現的問題、也最難搞定的就是嫉妒。
據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斯坦貝格的研究,嫉妒感可能最早出現在學步前的嬰兒期。
不到一歲的嬰兒看到媽媽給其他嬰兒餵奶時,會出現心率加快、面色潮紅等不安反應,甚至哭鬧起來。
五六歲時,孩子出現嫉妒的頻率更加頻繁,經常看到別人有啥好東西,自己得不到,就去搞個小破壞。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漸漸學會“掩飾”自己的嫉妒感,但是絕大多數10歲以下的孩子會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嫉妒心理。
對於孩子的嫉妒心,只要透過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完全可以變嫉妒為動力,激發孩子奮發上進,養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但是如果父母引導和教育不當,會導致孩子的嫉妒心過重,盲目和別人攀比,過度關注別人擁有的東西,出現憤怒、攻擊或者其他不當的行為,破壞自己的社交關係。
第一種最常見的嫉妒
是嫉妒爸媽親近或者喜歡別的孩子
我閨蜜的女兒花花比我女兒思思小一整歲,我們經常在一起玩,但是思思總是不搭理花花妹妹,我以為她是覺得花花妹妹小,不願意和她玩。
有一次花花過生日,我買了一份禮物送給她,剛玩一會,思思就把那個玩具摔了,而且我看到她明顯是故意摔的,當時我特別生氣,問思思為什麼要這麼做。
思思哭著說:“我不喜歡花花,媽媽喜歡她就不喜歡我了”。原來思思是嫉妒我對花花太好了。
那這種孩子嫉妒爸媽對別人好的問題怎麼破解呢?
1. 無論怎樣,媽媽對她的愛永遠都不會少。
我跟思思說:“媽媽是喜歡花花妹妹,但是在媽媽心中,最愛的仍然是你。”
當然,思思對花花的嫉妒心,不會因為這麼一句話就消除了,她會經常試探我說的是不是真的,這就要做好第二步了。
2. 爸媽不要過於親近別的孩子,冷落自己的孩子。
孩子出現這種嫉妒心,有可能是爸媽的行為真的有點太過了,對別的孩子明顯比對自己孩子熱情,引發孩子的嫉妒心。
自從思思說了那句話以後,我會注意自己的行為,不再總是誇獎花花,我會說:“花花你看,這是你能幹的思思姐姐。”。
和花花一起玩的時候,我會更加關注思思,刻意的表達一下對她的愛,經常說:“寶貝,love you。”然後親親。
慢慢的,思思對花花妹妹的嫉妒心就減弱了,因為她確定媽媽對她的愛沒有少,也開始正常對待花花妹妹了。
3. 不能拿別人的優點來對比自己孩子的缺點。
如果爸媽總是喜歡拿孩子跟人家對比,經常說:“你看那誰誰誰做的多好啊,你怎麼不行啊?” 爸媽的本意是好的,以為透過比較,可以讓孩子看見差距,主動學習進步,但這是很愚蠢的做法,除了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拉仇恨,沒有別的作用了。
嫉妒心,就是相互比較的結果,如果爸媽經常拿孩子來跟人家比較,就別怪孩子嫉妒別人了。
第二種最常見的嫉妒
嫉妒別人的成功與進步
第二種最常見的嫉妒行為就是,別人取得了成功,學習上有了進步,或受到老師的表揚時,孩子認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氣,對別的孩子中傷、諷刺、排斥等。
圓圓和玲瓏是一對好朋友,一起學舞蹈,每次都是一起上課一起回家。
一天下課之後,圓圓很生氣的拉著媽媽就走。媽媽說:等等玲瓏一起回啊,圓圓更生氣的說:“走,走,我才不要等她。”
回家的路上,圓圓一直氣鼓鼓的說:“哼,玲瓏跳的一點都不好看,慢的像蝸牛一樣。她不是我的好朋友了。”
媽媽蹲下來問圓圓發生了什麼事情。
圓圓說:“老師說玲瓏跳的最好,還說表演的時候,讓玲瓏站在最前面,可我覺得玲瓏跳的一點都不好看,醜的像豬一樣。”
圓圓這是嫉妒了。
這種情況,孩子嫉妒別人比自己好,出現了惡意攻擊的現象,爸媽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1. 先傾聽和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批評或者挖苦。
媽媽可以對圓圓說:“哦,你覺得自己跳的也很好,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對麼?”
有些孩子可能直接回答說:是。媽媽可以說:“寶貝一直跳的很好啊,只不過老師沒有說而已,老師不說不代表你跳的不好啊。你還記得麼,前幾天老師還說圓圓同學的進步很大,旋轉動作做得很標準。”
這是讓孩子看到自己也有很好的一部分。
當圓圓願意接受媽媽說的話以後,心理會平衡一些,情緒不那麼激動,媽媽可以繼續引導說:“你的旋轉動作做得很標準,玲瓏的其他動作很標準,你可以多跟玲瓏練習,這樣跳的就更好看了。”
但是有些倔強的孩子,你問她是不是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她很可能會說:“哼,我才不要得到老師的表揚,我討厭老師了。”
此時,媽媽可以抱著孩子,一邊靜靜的聽孩子說,一邊撫摸孩子的後背,這樣可以給孩子很大的安全感,等孩子說完,或者哭訴完,情緒就處理的差不多了。
當孩子感覺到被理解、情緒被接納之後,這個時候再按照上面的方法引導就很有作用了。
2. 鼓勵孩子,培養自信,讓他看到自己的優勢,不需要跟別人對比。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和爸媽平時的教育有非常大的關係。平時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看到孩子的進步,而不是和別人比較,也不能過度表揚孩子。
就拿圓圓來說,如果媽媽平時總是說:“我們圓圓跳的真好,我覺得你們班裡你跳的最好看。”
或者說:“圓圓跳的真好,其他小朋友還沒學會,你先學會了,圓圓是最棒的。”
這種方式就有點過度表揚孩子,一旦孩子發現別人比自己好之後,會很受打擊,開始嫉妒那些比自己好的人。
正確鼓勵的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圓圓今天跳的比上節課熟練多了,像一個自在旋轉的小天鵝,跳躍的動作做得熟練多了。”
“圓圓跳舞的時候,表情很放鬆,總是帶著微笑,真好看。”
“我看你練習的時候,摔了一下,但是沒有哭,爬起來接著跳,媽媽為你的勇敢點贊。”
總之,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孩子自己身上,這樣孩子也會關注到自身的優勢,這就是自信。
第三種最常見的嫉妒
什麼都覺得人家的好,愛攀比
我在朋友圈看到過這樣一條新聞:母女兩人逛商場,女兒讓媽媽給她買iPad,但是家中經濟條件不好,媽媽說買不起,結果女兒不依不撓,說別的同學都有iPad她也要有,媽媽怎麼勸阻都沒用,無奈之下當眾給女兒下跪,但是女兒非但沒有把媽媽扶起來,反而罵媽媽沒有用。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孩子不顧自己的家庭條件,看人家穿名牌,自己也要穿名牌,看人家坐寶馬,自己也要坐,總之看見別人有啥好東西,先是嫉妒心滿滿,然後開始攀比,想要得到這些東西。
一旦爸媽滿足不了他,就開始哭鬧,各種威脅,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1、爸媽的溺愛是孩子攀比的罪魁禍首,要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爸媽們不願意孩子受委屈,對孩子都是有求必應,要什麼給什麼。
比如兩歲多的孩子去搶別人的玩具,爸媽說:“別搶了,給你買一套。”
孩子看到別人手裡有什麼新鮮東西,立馬說我也想要,爸媽隨口就答應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需求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貴,當孩子跟你要一輛寶馬車,一棟別墅的時候,你滿足不了怎麼辦?跪下來求孩子不要買麼?顯然沒用。
所以我們建議爸媽對於孩子的需求要適當滿足。只提供給孩子生活成長必需的物品,衣服、零食、玩具提供基本的需求就可以,具體的可以根據自己家的經濟狀況。
有人會問,那孩子看到別人有,就是哭鬧纏著要買怎麼辦?
爸媽記住一個原則就好,溫和而堅定。這個原則我們在多次課上提到過,我再簡單說一下。
溫和是指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批評孩子或者對孩子發脾氣,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小孩子喜新厭舊,看著別人有好玩好吃的東西,自己也想要,很正常。
堅定指的是,這個東西不能買就是不能買,不會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改變主意。
實在搞不定的時候,還有轉移注意力這一招,用別的東西來吸引孩子,離開當前這個環境。
2. 正確的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建立零花錢制度。
什麼時候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很簡單,就從孩子開始要東西的那一刻開始培養。
比如,兩歲多的孩子看到別人吃糖果,自己也要吃。你可以告訴孩子這個糖果是怎麼得來的。
先拿著錢去商店找到糖果,看看價格,看看自己的錢夠不夠,然後付款買糖果,糖果拿到了,手裡的錢就沒了。當孩子下次想吃糖果時,你就可以問他:“你還有錢買糖果麼?”
一開始孩子沒有數量的概念,不知道一塊錢和十塊錢的區別,但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孩子瞭解物品和金錢的關係,知道這些東西都不是大風吹來的。
一旦孩子有了數量的概念,就開始建立零花錢制度,約定好一週或者一個月多少錢,爸媽只提供生活物質的必需品,孩子想要額外的東西,只能用自己的零花錢,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的攀比心。
如果孩子想要買的東西特別貴,爸媽也要靈活一點,可以給孩子部分錢買,但是要附加一些規則。比如三個月只有一次機會,或者一年有三次機會,買回來的物品歸爸媽和孩子共同所有,孩子要妥善保管,一旦有破壞,下次就不會再買了。
3、降低孩子攀比的根本,爸媽以身作則很重要。
想正確引導孩子的嫉妒心以及攀比的行為,父母的本身的做法很重要。
不要總是嫉妒周圍的朋友和同事,也不要因為嫉妒刻意貶低別人,有一顆包容平和的心,不盲目和別人攀比,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孩子的嫉妒心一旦變得“強大”,就會讓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長路徑出現偏差,甚至會出現更壞的情況,爸媽們可一定要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及時給孩子疏導情緒,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並及時予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