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腎為人體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它與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衰老密切相關。所以中醫所講的腎是功能的概念,而不是器官的概念。在《素問·平人氣象論》中記載:“腎見戊已死,是謂真髒見皆死。”,因此無論長壽養生,還是治病調理,都離不開腎。因此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什麼是腎氣虛?腎氣虛後怎麼辦?
那麼什麼是腎氣虛?腎氣虛是指腎氣不足,推動、調控、防禦、固攝等作用減退的病理變化。簡而言之就是因能量不夠、功能減退。外在表現就是氣短自汗、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同時腎氣虛患者也表現出固攝和運化液體能力不足,如小便清長、量多、夜尿、遺尿、尿失禁,或尿有餘瀝,留有餘滴等情況。
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前段時間 門診有一患者 男,64歲,患小便不盡已4個月餘。伴隨耳鳴,去醫院檢查診斷為前列腺炎,服用2個月的藥,沒有很大改善,來我中醫門診要求治療。據其所述尿急不能自禁,患者精神不振,頭暈耳鳴、胸悶氣短、面色蒼白,腰膝痠軟,失眠多夢、口乾口苦;再看一下舌象,舌頭紅,苔黃膩,脈細,兩尺脈沉細無力。
從舌象上看患者腎氣虛弱、下元不固、關門失約。根據患者症狀患者最近出現耳鳴是因為腎氣虛弱導致的,如《靈樞·脈度篇》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這裡所說的意思就是人體的聽覺器官,其功能依賴腎精的充養,所以耳從屬於腎。腰膝痠軟也是腎虛的表現。口乾口苦則是由於脾胃失常,肝火太旺,肝膽犯胃,肝膽運作過度,氣就上走,導致口苦,反酸水。因此需補腎固澀,助陽益氣。
隨擬出方子: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八味中藥。
該方出自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有溫陽化氣之效。方中茯苓利溼排濁、澤瀉通調水道、丹皮降相火,為“三瀉”。搭配溫腎固陽的桂枝和附子,可以達到補陰中益陽、補陽中養陰的功效。方中加入了地黃、山藥、山茱萸來增補陰精,有了陰精的加持,才保障了陽氣化生之源,達到鼓舞腎氣、提升腎陽的作用;茯苓、澤瀉滲水於下,使水歸水髒;牡丹皮涼血活血,清肝膽相火,避免體內過熱。
因此這個方子既用了溫補的藥,補腎溫陽,蒸騰體內津液滋陰補液,增加體內津液水分,又相對地用了寒藥,用來滋陰補液,增加體內津液水分,把藥效輸送到全身,以達到補中有瀉,補陰益陽、補陽養陰的功效。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提醒大家一定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辨證調理,不要自行抓藥。】
我是沈醫生,感謝你的關注和點贊。 有什麼問題歡迎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