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久沒動筆,想了想,最近日子不太好過,對於我這種跟風的自媒體來說,可寫的東西不少。
比如說不知死活立陶宛,反覆橫跳臺獨份子,兩面三刀的美國政府。
當然,這些事對於普通人而言,還是有那麼億點遙遠。
想了想,咱們來聊點實際的。
房價。
有關於房價這個事,向來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知乎上有關房地產的訊息,一搜一大批,其中最經典的系列問題莫過於是:
2020年房價會跌嗎…
2021年房價會跌嗎…
2022年房價會跌嗎…
2023年房價會跌嗎…
2024年房價會跌嗎…
2025年房價會跌嗎……
瞧瞧,都把孩子嚇成什麼樣了。
盼著房價跌這個事,不是一個兩個人,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
可是為什麼偏偏在這種時候,房價會跌的聲音甚囂塵上?
很簡單,因為房地產遊戲玩不下去了。
01
房地產遊戲
介紹房地產遊戲以前,要先介紹一下游戲的主要參與玩家。
買家、賣家、監管者、銀行
買家:花錢買對應產品。
賣家:銷售商品給買家,這也很好理解。
監管者:這角色的定位就稍微複雜一丟丟,它老人家負責盯著市場,不容許有不合法、不正當的競爭和非合法的買賣。
銀行,借錢給買賣雙方,協助他們完成交易,之後再收取相應利息。
好,那麼分析完主要玩家以後,玩法也很明瞭。
買家花錢向賣家購買產品,賣家向監管者取得產品許可,向銀行借錢,打造商品,賣給買家,資金迴流後,連本帶息還給銀行,再參與下一輪的買賣。
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健康的行業迴圈吧?
但只要中間出現一個環節的問題,整個迴圈就會崩壞。
比如買家不肯買、又比如打造商品的價格成本過高,又或者賣家統一陣線,惡意抬高市場價格。
總而言之,各方面的因素加持之下,反正房子價格就跟特斯拉的汽車剎車一樣,徹底剎不住了。
02
房地產遊戲的終結
要讓一樣事物停止,通常只有兩種辦法
1.踩剎車
2.撞南牆
房地產的剎車系統在多方不可描述的因素影響下已經徹底失靈。
失去了第1個選擇,市場只能選第2個選項。
房地產的南牆。
就是人口出生率。
據統計局資料顯示,從2017年-2020年的人口出生資料分別為12.43‰、10.94‰、10.48‰、8.52‰。可以看出2020年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幅度非常明顯,接近2‰的比例。換句話說,2020年我國少出生了280萬人左右。
人口出生率的暴跌,很大程度上,是跟高昂的房價息息相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張三要結婚,婚後要買房生活,買房就意味著要揹負10年以上的高額債務,也意味著他們的生活變得異常拮据,進一步縮小了生育慾望。
出生的人口減少,就意味著以後買房的剛需人群減少,甚至現在的剛需也已經達到飽和狀態
央行資料顯示:從2008年到2018年,我國居民負債率從不足18%上升至53.2%,10年間共上升35.3個百分點,年均增幅3.5個百分點,到2019年一季度末,居民槓桿率再創新高,達到54.3%。
透支了現在,乃至未來的市場需求以後,房地產面臨的終極問題出現了。
誰來買房?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問題都可以簡單粗暴概括成兩個內容:
供和需。
我產生物品;你來買物品;有買才有賣;有賣才有買。
然而現在沒人買了,或者說買不起了。
房地產的未來將會越走越窄。
房價跌,是可以預見的。
但現在,還不能跌。
看看下面這個圖就懂了:
稅收當中,土地資源的財政收入佔據了總額相當大的比例
土地財政的減少,將會直接影響到政府的正常執行。
因此不能讓房價一下子暴跌,這會讓市場瞬間承受不住,還牽涉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
於是才會出現下面的奇觀異象:
政策可以干預市場,卻無法最終導向市場走向。
跌是必然的。
關鍵是,什麼時候跌,以及跌多少?
有關這個問題,我認為房價會呈階梯式下跌。
03
房價的階梯式下降
為啥不是暴跌?原因很簡單,跌不起。
關鍵在於政府。
政府不生產錢,他們只是資金的搬運工,在操作房地產的過程中只負責賣地,納稅這兩方面賺錢。
付錢的最關鍵人群,是群眾。
當買家沒錢,或者不願意給錢買房,政府面臨著無法運轉的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路數行不通,那麼政府只能採取另外的手段獲利。
比如說,房產稅。
但是光靠房產稅也不行,填不住原來的坑,原來花的錢太多了,光靠收稅是竭澤而漁。
得升級:產能升級,能源升級刺激行業,促進內需。
說人話就是,銀行借錢給政府,政府獎勵先進企業,企業拿到錢,發展新產品,有更便宜更好吃的食物,更便捷的工具面向社會,人們自然願意掏腰包,政府就能從中獲利。
這是非常宏觀且理想的層面,事實上,產能升級有一個很多不可控制的變數,舉兩個因素來說:
04
產能升級的時間成本
產能升級最需要什麼?
錢?
人?
都不是。
是時間。
沒有錢,可以集資,可以吸引國外資本,總有辦法。
沒有人,可以培養,可以引入國外專家,同樣有手段。
唯獨時間,不可逆轉。
2021年的房地產已經達到臨界點,接近60%的居民負債率表明依賴房地產榨取內需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沒有房子賣得出去,意味著政府的資金缺口就會越來越大,沒人能確保地方政府不會破產。
一旦破產,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詳情參考恆大暴雷後,各大地產反應。
因此,對於政府來說,最關鍵的已經不是賣房,而是現有地區產業鏈,哪一塊可以以最短的時間進行升級。
像北上廣深這種還好,人流量大,底子好,擋得住內需轉型的陣痛
像山東這些依賴傳統制造業的,幾十年前把地底挖穿大半的省份來說,他們是最難受的,一來沒錢,二來沒人,三來高階產業鏈稀缺。
至於那些三線城市,熬不過接下來凜冬就只能選擇躺平,貼一張防跌令,暫時維穩。
因此,現在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只想做一件事,抓緊產業全方位升級,時間越短越好。
04
劣幣驅逐良幣
為什麼有一段時間華為被視為民族之光?
排除水軍和死忠粉在網上造勢,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中國民營企業能拿的出手的實在太少了。
那些大而不倒的行業巨頭,鮮有在行業技術尖端提供突破性進展,反而打著學術科技研究的旗號,對自己人動手。
前有滴滴竊取個人使用者資訊,現有騰訊黎明計劃。
這些能被稱得上是行業巨頭的企業,一天天不幹人事,上樑不正下樑歪,也誘發了一大批投機倒把,騙取政府援助金的皮包公司。
這種由上至下的行業劣根性,嚴重損毀著行業向前發展的動力,如果不能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約束和懲罰,那麼將嚴重拖緩高新技術的發展。
可以預見,未來1-2年內,中央層面一定會強化約束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限制他們的行為。
但不管怎麼說。行業升級是大趨勢,不可避免,而房地產作為逐漸被淘汰的經濟來源,將會伴隨科技發展速度而回歸正常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