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晚聽歷史”專注輸出戰爭史相關內容,點選上方“關注”,不會走丟。
上週我寫了一篇關於巴基斯坦空軍和中國彈射座椅的文章,後臺收到不少私信,看來大家對“巴鐵”和殲-7的故事很感興趣。那麼,我就再嘗試梳理一下巴基斯坦空軍採購殲-7P和PG兩型戰鬥機的淵源和脈絡。如有遺漏或不準確之處,還請大家在評論區指正。
殲-7系列戰鬥機,曾經是我國對外軍貿的主要產品,而“巴鐵”空軍則是世界上裝備殲-7數量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
巴基斯坦之所成為“巴鐵”,還要從1965年說起。
盟友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後,美國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對巴基斯坦實行了武器禁運。禁運後,巴基斯坦空軍頓時陷入困境,因為他們的戰鬥機嚴重依賴外購,而美國又是最主要的來源。
面對咄咄逼人的印度,巴基斯坦領導人一籌莫展。關鍵時刻,來自東方鄰居的支援及時抵達。
1965年12月20日,中國提供的第一架殲-6交付巴基斯坦空軍,從此開始了殲-6在巴基斯坦長達三十多年的服役史。截止到1981年,巴空軍一共接收殲-6戰鬥機253架,裝備了10個戰鬥機中隊。
直接向巴基斯坦提供外交和武器雙重支援,標誌著中巴兩國建立了事實上的“同盟”關係。
雖然巴基斯坦飛行員從來沒有駕駛過殲-6,但他們進入狀態很快,殲-6迅速形成了戰鬥力。
1968年3月9日,巴飛行員駕駛殲-6,為來訪的伊朗國王巴列維進行了一次實彈打靶表演,給伊朗國王留下了深刻印象;1969年3月14日,巴空軍飛行表演隊又使用殲-6為到訪的蘇聯國防部長進行了一次精彩的飛行表演。
殲-6登上巴基斯坦的外交舞臺,這說明巴空軍對殲-6很有信心。在隨後爆發的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殲-6不負眾望,多次擊落印軍飛機,為保衛巴基斯坦領空立下了汗馬功勞。
進入80年代後,印度開始加速空軍裝備現代化,米格-23等先進戰鬥機進入印軍服役。與之相比,此時殲6的效能已顯落後,而且壽命也已接近年限,於是巴基斯坦把目光再次投向了美國和中國。
殲-7P登場
巴基斯坦空軍成立於1947年8月14日,建立之初一直使用英國戰鬥機。1954年5月和美國簽署了防務協議,從此美國成為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盟友和軍事裝備來源。
50年代以來,美國人提供戰鬥機、幫助建立訓練體系,巴基斯坦空軍無論裝備還是作戰都具有鮮明的美軍風格,本質上是一支“美式”空軍。
因此,當80年代空軍需要換裝時,巴基斯坦優先考慮的機型是美製F-16。他們計劃從美國購買113架F-16,再從中國購買55架殲-7M,形成“高-低”搭配,替換殲-6。
“巴鐵”看中的殲-7M,是中航技公司研製的外貿機型,首批海外客戶是約旦空軍(但終端使用者是伊拉克)。這型戰機實際上是殲-7Ⅱ+西方先進航電的組合體,專門用於出口,效能比當時中國自用的殲-7要先進不少。
要說起來,殲-7M的研製成功還和巴基斯坦頗有淵源——巴空軍飛行員曾經深度參與過殲-7M的研製。準確點說是:巴基斯坦為殲-7M的2次關鍵試飛提供過幫助。
第一次是雷達測試。
殲-7M的雷達採購自英國馬可尼公司,效能還不錯。但是,雷達裝機後卻一度出現地面雜波無法去除的情況。為此,中方和馬可尼公司發生爭執,甚至出現了不愉快。
由於當時中國雷達技術薄弱,對機載雷達的定型試飛心裡沒底,為了能客觀評估,中航技公司想到了巴基斯坦空軍。
前文說過,巴基斯坦空軍長期裝備西方戰機,擁有解放軍所沒有的西方航電使用經驗。因此,中航技公司發出邀請,請巴空軍飛行員和中方共同對雷達進行專項試飛,並協助中方評估。
1983年,2架殲-7Ⅱ(此時尚未正式命名為殲-7M)轉場到大連三十里鋪機場,利用海軍的地面監測裝置進行“雷達精度專題試飛”,巴基斯坦也派來了富有經驗的試飛員協同測試。試飛後巴方飛行員表示,機載雷達雜波屬於正常現象,F-16也有。有了這句話,才讓中方吃了定心丸。
後來,馬可尼公司在雷達測距器上增加了地雜波抑制電路,最終解決了雜波的問題。但如果沒有巴基斯坦飛行員的協助,這個“地雜波”的問題可能會困擾中方很久。
這次專題試飛中還發生了一次意外。
1983年8月7日,一架參加實驗的045號殲-7M,從三十里鋪機場起飛後,叛逃到了韓國漢城的K16機場。後來韓國將飛機交還中國,飛行員孫天勤則於8月24日前往臺灣,被授予上校軍銜,成為可恥的叛徒。此次叛逃,創造了空軍職務最高、機型最新的雙料記錄。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聊“巴鐵”。
對巴基斯坦空軍來說,大連之行也給了他們一個近距離接觸新款殲-7的機會。巴基斯坦空軍副參謀長,被這種安裝著平視顯示器的升級款殲-7給吸引住了,他認為巴基斯坦正需要這樣的戰鬥機。
試飛剛結束,巴基斯坦方面已經決定增派飛行員來華,對殲-7M進行全面試飛。
幾個月後,2名巴基斯坦飛行員出現在西安閻良。他們駕駛殲-7M先後進行了19個架次的飛行,最後得出結論:殲-7M效能理想,整體令人滿意。
巴基斯坦空軍對殲-7M的第二次幫助,是對火控系統的測試。
1984年,殲-7M即將正式定型,但由於缺少實彈射擊和真實格鬥的資料,因此630所進行的鑑定試飛是不完整的。經過慎重考慮,中方決定把飛機送到巴基斯坦,請巴方飛行員幫助進行火控系統的測試。
巴基斯坦空軍自成立以來,始終在戰爭中歷練。除了印巴戰爭,巴空軍飛行員還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過中東戰爭,和以色列空軍進行過多次空戰,因此他們的實戰經驗是非常豐富的。
1984年6月,2架殲-7M轉場到巴基斯坦白沙瓦,一起到來的還有一個30人組成的工作小組,他們是中航技公司派來配合巴方試飛的保障組。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裡,2架殲-7M先後進行了空空機炮、空地機炮、空地火箭彈的實彈測試,還和巴基斯坦現役的殲-6、幻影5、F-16進行了模擬對抗,一共飛行了40個架次。
試飛結束後,殲-7M的表現讓中巴雙方都很滿意。在加裝了先進航電系統後,殲-7M效能大幅提升,尤其是火控系統的效能進步明顯,精度提高了一倍。
巴方飛行員評價,“幻影5除了續航更遠之外,在空戰中是打不過殲-7M型的”,“和F-16比,殲-7M的雷達和機動性都稍遜一籌,但可以和F-16周旋。”
這次試飛,不但補上了殲7M實戰資料不足的短板,也讓巴基斯坦飛行員徹底愛上了殲7M。參與試飛的巴方試飛員說:“殲7M操縱靈活性好、火控系統改裝非常成功。”巴基斯坦空軍司令賈馬爾上將也說:“殲7M效能好、易掌握、好維修,可以和西方同類飛機媲美。”
當然,殲7M受到巴方青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價效比非常好,很適合巴基斯坦國情。
巴方的“座艙執著”
1985年,巴基斯坦和中國正式簽訂了採購20架殲7M的訂單(命名為殲7-MP,M代表外貿,P代表巴基斯坦),並提出了55架的購買意向。
訂單雖然簽了,但是巴方也提出了大量改進要求,有些是技術提升,有些則是對人性化和實戰化方面的改進意見。
巴基斯坦空軍最主要的意見是,殲7-MP要安裝英國馬丁·貝克公司的MK10型彈射座椅。關於這個話題我在另一篇文章裡有詳細介紹,在此不多贅述。
除此之外,巴空軍還提出了很多關於人機工程和機務改進的需求,很多來自西方戰機或者實戰經驗。
比如,巴方提出要把飛機操縱桿的長度縮短5cm。這樣做是為了適應巴基斯坦飛行員的身材,減緩飛行員手部疲勞。他們還提出,要給座艙內加裝後視鏡,這樣在空戰中就可以更好地觀察後方。
巴方甚至要求中方對座艙的佈局重新調整。他們認為西方戰機的座艙佈局更直觀,希望殲7-MP能夠借鑑。比如,儀表板上的開關和手柄位置,都要按種類和用途重新劃分,這樣可以讓飛行員更方便地操作,出錯率更低。
巴基斯坦空軍對戰鬥機座艙佈局超乎尋常的重視,讓中方印象很深。一位親歷者在回憶錄中曾經談到,他去巴基斯坦接洽時,巴空軍法魯克上將曾經提過一個很具體的要求:希望改進戰鬥機時,在座艙內增加一些扶手。
當時,法魯克上將說:“飛行員各個方向的視野都很重要。F-16座艙裡有好幾個固定把手,空戰中當飛機做有側向過載的動作時,往往還需要向後觀察,這時就要靠這些把手來輔助支撐,否則會影響視野。”他一邊說,還一邊向中方技術人員做起了示範動作。
除了千方百計為飛行員提供方便,巴方還對戰鬥機的勤務效能提了不少建議。比如,殲7M上有很多維修口,安裝的是可拆卸口蓋。以前這些口蓋一直用螺絲釘進行固定,但巴方要求全部改成“快卸鎖釘”的固定方式,這樣地勤人員就可以快速開啟口蓋,在戰時節省寶貴的時間。
總之,殲7-MP型戰鬥機在生產中,大量採納了巴方建議,技術升級、改進總計四十多處。
1988年7月26日,第一批20架殲7MP從新疆和田機場起飛,交付巴基斯坦,隨後裝備了巴空軍第18飛行中隊,並且得到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天空閃電”。
第一批交付後,巴基斯坦空軍非常滿意,決定再增購40架。
第二批殲7-P型(區別於之前的殲-7MP)在生產時,巴方不再堅持使用英國彈射座椅,而是採用了中國HTY-4型彈射座椅。HTY-4座椅也應用於中國殲8戰鬥機,具有良好的人椅自動分離功能,並配有快速穩定傘。經過多次考察,巴方認為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除了彈射座椅,巴方對座艙還是一如既往的執著。
這次他們對平視顯示器提了很多改進要求,比如把顯示畫面的公制單位全部改成英制,再增加航炮優先這個選擇專案,並可以顯示射擊“起止”標誌,還在座艙儀表板增加了兩個出風口,提高空調效率。
第二批殲-7P交付後,裝備了巴基斯坦空軍第19、第20中隊成為作戰中堅,並且在1989年12月的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中,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好成績。
這次演習中有一個快速起飛的專案,18架殲-7P和6架F-16每隔10秒起飛一架,殲-7P的成功率為100%,F-16為80%,殲-7P勝出。但在進行遠距離對空搜尋專案時,F-16憑藉優秀的雷達,往往可以先發現殲-7P。
不過,進入視距內空戰後,殲-7P又再度和F-16打成平手。
就這樣,巴基斯坦用F-16和殲-7“高-低”搭配構建起來的裝備體系,算是初見成效。
不過,到了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巴基斯坦對美戰略地位下降,F-16的軍購專案又被卡了脖子。
幾十架已經付了款的F-16,被美國國會藉口巴基斯坦核問題進行扣留,還不退錢。無奈之下,巴基斯坦於1993年增購了32架殲-7P,1996年5月又再次購買32架殲-7P。
關鍵時刻,中國才是巴基斯坦的戰略後方。
“終極魔改”殲-7PG
九十年代後期,俄羅斯又向印度交付了一批先進戰鬥機,巴基斯坦的空防壓力增大。由於遲遲拿不到F-16,巴空軍於1997年開始考察中國最新升級的殲-7E型戰鬥機。
殲-7E,被稱為“殲7終極魔改”,1993年由成飛設計定型。
殲-7E的立項時間是1987年,當時提出了幾個主要升級方向:改善續航能力;改善起飛著陸的效能;大幅改善中低空亞音速機動飛行。
為了滿足以上指標,殲-7E做了深度改進。其中最大的升級之處,就是把原來的“三角翼”換成了“雙三角翼”。不要小看這一個“雙”字,改進後殲-7E的空戰格鬥效能脫胎換骨,而且水平加速性依然優秀。
雙三角翼成為殲-7E的獨特標誌。
“雙三角翼”的構思,是西北工業大學最早提出來的。給戰鬥機換機翼是個“大手術”,西北工業大學進行了上萬次風洞試驗,對殲-7E的機翼進行各種最佳化後,才終於定型。
經過大改的殲-7E,中低空格鬥、起飛著陸性都能比殲-7M有了很大改善。它的穩定、盤旋過載提高了29%,最大航程增加了44%,基本接近第三代戰鬥機的水平。殲-7E配套了國產先進機載電子裝置,加裝國產平顯武器瞄準系統、導航系統,被稱為“實力最強”的殲7改型。
殲-7E的出現,是一個標誌。從60年代初米格21來到中國起,歷經三十年,中國航空人終於徹底吃透米格21,做到了“知其所以然”。
1993年殲7-E開始批次生產,到2001年停產時,一共生產了260多架。
巴基斯坦空軍從1997年開始和中方接觸,希望採購殲-7E(出口巴基斯坦型號為殲7-PG),但是談判進行得異常緩慢。
這時的國際軍售市場格局,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蘇聯解體後,美、俄、法都開始用比較低的價格出口第三代戰鬥機,而殲-7E是“二代改”,並不是真正意義的三代機。
F-16、米格-29、蘇-27、幻影2000都獲得了大批國際訂單,中國戰鬥機的市場份額受到很大沖擊。
殲7-PG的談判,就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下開始的。市場壓力大,成飛不得不走了一步險棋。
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成飛、中航技公司和貴州黎陽發動機公司三方採用“共擔風險、合作開發、共同受益”的形式,共同出資3,000萬元改裝出一架樣機,參加了第一屆珠海航展的地面展示。
這是一個“冒險”行為,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外貿市場中有所作為,就必須承擔風險、抓住機遇。
這架樣機一露面,迅速引起了第三世界國家的關注。
航展還沒結束,辛巴威就要求派飛行員來成飛進行試飛,此後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及的飛行員也緊隨而至。
巴基斯坦派來了兩名飛行中隊長,他們駕機一共飛了12個起落,對飛行品質非常滿意,尤其對“手不離杆”的先進操縱控制裝置也推崇備至,稱殲-7E為“窮人的F-16”。
飛機雖然用著滿意,但談判卻並非一帆風順。
談判中,巴基斯坦對殲-7PG的技術狀態進行了反覆修改,單單是火控雷達選型一項,中方就安排了300多個起落,可謂是非常“貼身”的服務。前後用了將近5年時間,巴基斯坦空軍才終於選定了雷達型號。
巴方對彈射救生系統也一如既往的挑剔,不過,這次成飛拿出了新款HTY-6M火箭彈射座椅,巴方非常滿意。
HTY-6M不但可以進行“零-零”彈射,而且採用“穿蓋”的方式,減少了響應時間。它還可以透過程式控制開傘時機,有效提高了在低空不利姿態下的救生能力。
總之,採購殲7-PG的談判節奏很慢,巴方一方面展現出很強的購買意願,另一方面卻一直在“精挑細選”,就是不簽字。
1999年7月成飛決定:在還沒有最終簽訂購機合同的情況下,先進行風險投產。生產線開始執行,生產出40架殲-7PG零件,並制定出20架的生產計劃和技術組織措施。
合同還沒簽,活兒就已經開始幹了。
成飛這麼做也是沒辦法,因為專案拖延的時間實在太長了,而巴基斯坦空軍要求交付的時間是大致確定的。如果非要等到簽字後再開工,那無論如何也趕不上巴方要求的進度。
成飛綜合考慮了中巴之間的政治互信和談判現狀後,決定冒險一搏。
2000年7月31日首架殲7-PG開始進行部件裝配,12月20日實現了首飛。2001年8月23日,巴基斯坦空軍終於在合同上簽字,這時前20架殲-7PG已經總裝完成了。
合同簽訂後,100名巴基斯坦飛行員來到成飛接受駕駛殲-7PG的訓練,他們在這裡訓練了十週。回國後,這些飛行員成立了一個殲-7PG的改裝培訓中隊(OCU),承擔巴基斯坦國內大批培訓飛行員的任務。
憑著不斷滿足客戶的改裝需求、優秀的價效比和完善的售後服務,成飛最終贏得了巴基斯坦的訂單。
巴基斯坦和中方的購機合同簽了40架,交付時間非常短。如果沒有提前投產,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滿足巴方的交貨時間要求的,殲-7PG最終交付給巴基斯坦的數量是 57架。
從八十年代起,殲-7系列戰鬥機一直是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戰機。目前,殲-7P戰鬥機已經退役,但較新的殲-7PG戰鬥機依然在服役。
不過,隨著“梟龍”戰鬥機數量的增加,未來殲-7系列將全部退出巴基斯坦空軍。(全文完)
我是今晚聽歷史,專注戰爭史,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