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太平洋戰爭前夕由小澤治三郎取代南雲忠一擔任機動部隊司令官,日本海軍是否能夠取得更大的勝利呢?
“坑日”的南雲忠一?
對於南雲忠一,大家都比較瞭解,有人戲稱其為“坑日名將”。
■南雲忠一 (1887.3.25—1944.7.6) 因其對珍珠港攻擊不徹底以及中途島的失敗而飽受詬病
南雲飽受詬病的原因就是其謹慎有餘而魄力與應變不足。
大老遠跑到珍珠港一炮打響,士氣正旺,幾百架飛機油彈充足,卻白白浪費了大好時機,沒有去攻擊珍珠港修造廠、油庫就急匆匆扭身回家了。“小偷作風”盡顯。
中途島更是在猶豫間被美國反手一記絕殺,將日本海軍精銳幾乎喪失殆盡。
更優的小澤治三郎?
那麼小澤相比南雲,真的更優秀嗎?
■小澤治三郎 (1886.10.2—1966.9.9) 日軍海軍航空戰實操第一人,獨門絕技是“距外攻擊”,結果在馬里亞納被獵了火雞
小澤與南雲都畢業於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小澤在同期中排名中等。而南雲在同期191人中排名第7,算是很優秀了。可以說南雲的理論知識要優於小澤。
兩人都不是航空戰出身,同屬魚雷專家。
南雲曾在1933年8月擔任日本海軍的'海軍航空戰教範起草委員會委員,編纂過日本海軍的航空戰教範材料。而小澤則實際指揮了一年的第一航空戰隊,努力鑽研了航空作戰。在1940年初的演習中,小澤指揮著赤城號航空母艦和龍驤號輕型航母,攻擊山本五十六親率的長門號、陸奧號戰列艦和蒼龍號航母。小澤利用自己的艦載機和配屬給他的海軍陸基航空兵,組織了一波高達81架飛機的瘋狂空襲,“擊沉”了長門號和陸奧號兩艘戰列艦。因此小澤有著航母作戰的更多實際經驗。
一個學習好,一個有實際經驗。到底孰優孰劣呢?
為什麼選擇了南雲?
為什麼開戰前選定的機動部隊司令官是南雲而不是小澤呢?
資歷!
南雲畢業於海軍兵學校第36期,而且成績不俗。優於小澤在第37期的平庸成績。
人際!
南雲在日本海軍里人事履歷非常不錯,擔任過許多要職,1922年還是少佐的的南雲已經在日本海軍軍令部第一班工作了,人際也不錯。而小澤雖然同是少佐,卻在擔任驅逐艦艦長。
經驗!
南雲比小澤擁有更豐富的艦隊編隊指揮與航海經驗。
特性!
相比南雲的周密謹慎,小澤顯得思維更跳躍。跳躍思維或許可以不循常理出奇制勝,但這也正是作為聯合艦隊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所擔心的,萬一玩大了跑偏了,那可……
所以,山本五十六最終選定了南雲作為機動部隊的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 (1884.4.4—1943.4.18 ) 舊日本帝國海軍大將、二戰期間擔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假如我們用小澤治三郎取代南雲擔任機動部隊司令官,日本海軍又是否能夠取得更大的勝利呢?
在做這個假設之前,我們一定要先來看看日本當初想要乾的到底是什麼,以及要達到何種目的。
日本到底要幹什麼?
1941年7月,隨著美、英等國停止對日出口各種戰略物資並對日本進行了經濟制裁,導致日本的各種重要戰略物資儲備僅以月計,完全不足以支撐侵華戰爭和對東南亞的覬覦,甚至引發了“大日本帝國將不戰而亡”的說法。
8月,日本海軍決定要對美英開戰: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
在山本五十六寫給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的信中有如下描述:
一旦與美國開戰,我軍採取的戰略應該是:集中火力猛烈攻擊敵軍艦隊,迅速至美國海軍於死地。從而令美國國民士氣喪失,這樣才能確保東亞之要障立於不敗之地……美國主力艦隊一旦被我軍徹底摧毀,菲律賓以南的閒雜兵力必然鬥志喪失殆盡,很難有能力與我軍一戰。
至1941年11月,日本陸海軍均已完成備戰。
11月7日,日本海軍明確了攻擊地點——夏威夷。攻擊時間:12月7日。
日本的目的很明確:首先挑起太平洋戰爭,徹底摧毀美軍太平洋主力艦隊,將美軍逐出遠東,以便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間海上交通線,並確保即將開戰的南方戰線安全。
必須打贏的珍珠港!
日本海軍原來沒有主動襲擊美國海軍的計劃。1939年8月山本五十六就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始,就開始著手建立一支海軍航空兵部隊,並對傳統的對美作戰進行了重新研究。
1941年1月,山本五十六向大西瀧治郎下達密令,研究進攻夏威夷襲擊珍珠港的作戰計劃。
大西將研究指示交給了第一航空艦隊參謀源田實。源田實作戰計劃的特點是集中使用三個航空艦隊的六艘航母,以形成絕對的攻擊優勢。
然而直到9月,儘管推演取得了不錯的結果,但軍令部始終沒有批准這份計劃。理由是風險太大,搞不好會造成毀滅性損失。另外,一旦採取該計劃,就必須速戰速決,一鼓作氣。
儘管在一片反對聲中,山本五十六還是向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表達了決心:
儘管此計劃風險很大,但若能果斷實施,我有信心打勝……倘若航空兵部隊沒有必勝的勇氣,那麼就由我本人擔任航空兵艦隊司令官一職,哪怕只是我的部隊參戰,我也有決心!
山本五十六始終堅定的認為:只要消滅了美軍太平洋艦隊,日軍在南方戰區的作戰就會勢如破竹。也正因此,機動部隊對此戰的理解就是:襲擊珍珠港就是為了有力配合南線作戰。
■突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八艘戰列艦中五沉三傷,損失慘重。
換成小澤會如何?
明白了日本的目的,知道了山本的意圖。再看看如果以小澤替換南雲,他真的會加強攻擊,再接再厲去把珍珠港掀個底朝天嗎?
其實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小澤是否會摧毀美軍的艦船修造廠和油庫。
以小澤當年的心性,以及他對作戰意圖和攻擊計劃的理解,確實可能會派出第三攻擊波。不過,小澤的目標多半還是那些還能動的美軍艦艇和飛機。
理由其一,當時的日本戰爭觀念還很淺顯落後,還沒有完全意識到戰爭是一場綜合實力的較量,而不是靠投入兵器多少來決定勝敗那麼簡單。
理由之二,此次作戰的攻擊計劃和作戰目標只針對美軍主力艦,至於基地和設施類並沒有事先強調。更何況珍珠港基地油庫那種要命的鋼筋水泥大疙瘩,即便小澤的思維再跳躍也會一時束手無策。
理由之三,要命的速戰速決!日本打不起消耗戰,無論是戰術還是戰略,他要的都是速戰速決!這種短期博取最大利益的賭博心態根本就不可能看得更遠。
■ 空襲珍珠港 空襲過程中,日軍僅損失29架飛機,可謂一擊得手。
同時,沉著冷靜的小澤一定也會認真考慮:
- 戰前的兩次沙盤推演存在被美軍察覺而引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危險。畢竟美軍航母當時都不在珍珠港,這萬一是個圈套呢?況且此時哈爾西指揮的企業號航母確實已經在搜尋日本艦隊了。
- 前兩波攻擊結束,即便第三攻擊波以最快的時間加油裝彈,放飛也將是午後,返程及著艦時天已黑,存在很大風險。
- 攻擊次數越多,美軍的反擊越有序,損失也必將越大。
- 命令是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而不是撲過去玩全員玉碎。長達3400海里的長途奔襲,如何將主力完好帶回?……
所以,小澤最終也只能草草收場。否則真遭到哈爾西艦隊的反擊,被打個措手不及,太平洋戰爭可能不出1942年就結束了!
■ 珍珠港戰役是海戰正式告別了戰列艦時代,美軍倖免的航母在後續的戰鬥中將大放異彩,直至迎接最終的勝利。
小澤是否帶來了更大的勝利?
答案是:並沒有!
因為即便小澤成功發動了第三波攻擊,但當時美國航母並不在珍珠港。而開創了採用航母編隊襲擊並取得成功的日本海軍不會不知道“失蹤”的那三艘美國航母意味著什麼。
其次,美國也早有準備,在WPPac-46作戰計劃中就已明確:一旦開戰則襲擊日本運輸船隊並用潛艇封鎖日本本土。也就是說無論有沒有珍珠港之戰,只要開打,美國都會掐斷日本的資源輸送大動脈。而這一點對日本才是最致命的。
再次,小澤即便在第三攻擊波全數擊沉了美軍8艘戰列艦,以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力都將會在1943年開始陸續補齊戰列艦群,從而堅定的發起反攻。按戰前計劃,美軍將首先攻佔馬紹爾群島,然後佔領特魯克群島,建立前進基地……因此,無論美軍在珍珠港損失多大,戰爭的總體方向和程序都是不會改變的。
落後的戰爭觀念、賭徒般的短視和完敗的戰略讓日本從太平洋戰爭發動伊始就已經輸了。由此來說,假定小澤取代南雲就可以在太平洋戰場取得更大的勝利,本身也就沒有實際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