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作為戰略要地和重要軍工產業所在地的烏克蘭,成功繼承了大量先進軍事裝備和優秀軍事技術,從而吸引了許多國家前來購買。而中國鑑於當時國產軍事工業,發展水平較為落後的現實情況,也先後從烏克蘭引進了大量的軍事技術和裝備,使得兩國之間的軍事貿易額一度僅在,中國與俄羅斯的規模之下,而在中國買來的裝備、技術中,有些鼎鼎有名,有些默默無聞,甚至有些被認為價值極大的裝備,卻從未被海空軍考慮,在這種抉擇和對比之中,可以一窺國內軍事領域的發展思路。
▲“遼寧”艦是國內從烏克蘭獲得的最知名裝備
在烏克蘭剛剛獨立時,擁有的各型先進軍事裝備堪稱是琳琅滿目。包括一批先進核武器、“瓦良格”號大型航母、“烏克蘭”號重型巡洋艦、圖-160戰略轟炸機等大批重型武器。其中,核武器作為烏克蘭並不能負擔的武器,很快在大國的參與下被銷燬,船臺上的半成品“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也被美國想盡辦法拆成廢鐵。使得“瓦良格”號大型航母、“烏克蘭”號重型巡洋艦、圖-160戰略轟炸機成為碩果僅存,也是外界輿論長期關注的重型裝備。
▲圖-160是很讓人心動的
其中“瓦良格”號航母,在1998年被中國以2000萬美元拍得,最終在大連涅槃重生,轉身變為“遼寧”號航母。而“烏克蘭”號重型巡洋艦,雖然一直是國內輿論時不時就提及的野望,但國內海軍似乎從未對這艘鉅艦感過興趣,使得這艘鉅艦一直沒有進入中國。而中國海軍真正在90年代,與烏克蘭達成協議並引進的,是名氣遠比“烏克蘭”號小,但意義遠比“烏克蘭”號大的UGT-25000燃氣輪機。
▲如今凋零不堪的“烏克蘭”號巡洋艦
國內在80年代,曾從美國引進了LM-2500型燃氣輪機,但隨著兩國關係變化,後續引進已經沒有可能。因此,在1991年前後,國內與烏克蘭接觸,希望從烏克蘭引進大型軍艦動力。從日後來看,烏克蘭當時提供的是一款成熟動力方案:UGT-15000+UGT-6000,這是在蘇聯海軍已經應用成熟的配置,透過大小兩臺燃氣輪機實現推進和巡航的不同需求,也就是全燃推進的模式。但國內在權衡之後,比較少見地選擇了一條更加冒險的道路:UGT-25000。
▲“無畏”級大型反潛艦就是全燃推進
UGT-15000+UGT-6000的組合,優點在於效能成熟,但核心的UGT-15000是60年代的設計,只是在80年代經過改進,原始設計有些落伍。而UGT-25000是蘇聯海軍未完工的新型號,潛力很大,但並未成熟,這種放棄成熟設計追求高效能的做法,對當時資金並不充裕的國內海軍來說,是有些冒險的。按照雙方之後達成的協議,由烏克蘭轉讓絕大部分技術資料,並提供相應技術支援,同時生產10臺原裝UGT-25000供國內仿製和上艦。1998年,UGT-2500設計定型,國內開始接收烏克蘭提供的資料,並正式開始仿製。
▲搭載原裝UGT-25000的蘭州艦
烏克蘭提供的10臺原裝UGT-25000,後來成為了兩艘052B和前兩艘052C的動力。國內最終在2004年仿製成功,並命名為QC-280,經過6年多的檢驗之後,QC-280效能成熟,成功搭載到第二批建造的4艘052C,以及後續052D和055驅逐艦上。因此,憑藉敏銳的眼光和堅實的基礎,再加上烏克蘭提供的資料比較完整,海軍在2011年之後,就徹底解決了大型軍艦的動力問題,和當時空軍裝備的殲-10B、以及日後的殲-10C、早期殲-20仍然使用俄製AL-31F發動機的窘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殲-10B仍然使用AL-31F發動機
而海軍除了引進優質的UGT-25000之外,還從烏克蘭獲得了“野牛”大型氣墊登陸艇的技術資料,這也同樣是國內很少提及的領域,畢竟相比較於戰鬥機和主戰艦艇而言,“野牛”看起來確實不甚起眼。而事實上,國內近年來批次建造的071型船塢登陸艦和075型兩棲攻擊艦,在執行登陸作戰任務時,除依賴運輸直升機空中投送之外,氣墊登陸艇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其能夠在海面上高速航行,並直接將主戰坦克送上灘頭的特性,是直升機永遠無法取代的,實際上是在垂直登陸作戰中,與直升機並列的重要裝備。
▲氣墊登陸艇的意義長期被低估
相比之下,圖-160也一度是民間希望國內空軍能夠引進的裝備。然而,對於這款戰略裝備,俄羅斯的關注度很高,在後來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的協議中,除了有部分圖-160交還俄羅斯修復,重新服役之外。剩餘的圖-160都被暴力摧毀成碎片,不具有修復和學習的可能。而國內空軍真正從烏克蘭獲得的,是三架伊爾-78大型空中加油機,這是當時國內向俄羅斯採購伊爾-78失敗之後的替代專案。最終以其為技術基礎,在國產運-20戰略運輸機上,成功衍生出了運油-20大型空中加油機。就更不用說,國內曾經從烏克蘭獲得了一架T-10K-3,最終成為殲-15重要技術來源的例子。
▲從烏克蘭獲得的伊爾-78
應該來說,除了“遼寧”號航母之外,國內從烏克蘭獲得的先進軍事裝備或技術,都不是那麼有名氣。事實上,國內在引進裝備或技術時,對其單一效能並不是特別關注,畢竟許多裝備,都是在蘇聯軍隊中才能徹底發揮性能的存在,而國內考慮的,是必須與國內的發展道路相符合。理論上來說,即使烏克蘭成功將部分圖-160保留下來,國內空軍實際上也不太可能採購,這個道理與不買 “烏克蘭”號重型巡洋艦其實是一致的。圖-160的單機效能很強,時至今日比起國內最先進的轟-6N都要高出一籌,然而在國內空軍的裝備體系下,圖-160並不能成為下一代隱身轟炸機的技術基礎,國內也沒有仿製大規模生產的可能,事實上,圖-160這種非隱身戰略轟炸機,對我國空軍來說,地位非常尷尬,在引進必然要付出大量資金、資源和時間的情況下,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
▲當時慘遭破壞的圖-160
因此,雖然民間一再關注像圖-160、“烏克蘭”號這些極富蘇聯色彩、威風凜凜的大型裝備,但最終飛入中國的卻恰恰是 UGT-25000、伊爾-78及“野牛”這些不甚起眼的裝備。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恰恰是這些不甚起眼的裝備,對國內海空軍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055型首艦“南昌”號前往俄羅斯聯合軍演時,表現出比 “光榮”級巡洋艦更勝一籌的效能時,是否意識到中國海軍選擇引進UGT-25000,而不是“烏克蘭”號的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