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戀愛劇《一見傾心》的男二一出來我就樂了,造型師在他額前搞了個鐵劉海,隔著80層濾鏡都能看出梆硬的髮膠,最好笑的是豎劉海上橫了一綹硬發,大概是為了固定?看起來像一截捆繩。這個地方用截圖很難看清,建議大家可以看一眼第一集,一眼就行。
因為男二演員是愛豆,滿屏閉眼吹姿色的。男一也有個羊駝劉海,在額前似有意若無意地搭了一個卷,只是沒有男二的醒目。
這個劇前期站姐圖挺有質感,加上阿寶色濾鏡後粉絲都不想認領,透著輕浮和廉價。
這讓我想起一個問題:民國劇從何時起,越來越遠離真實的民國了呢?
這幾年的民國劇,說實話,女主角的服飾都挺好看,看了想去淘寶翻同款,但你又很清晰地知道:她們穿得是復古服裝,不是真的民國裝。
《光芒》中的蔡文靜,與其說是舊社會闊太,不如說像從《了不起的蓋茨比》裡走出來的。
蔡文靜還有更現代的披髮,以我粗淺的見識,無論是小婦人還是少女,都沒在民國照片中見過這種。
不能不提的還有《情深緣起》,劉嘉玲和蔣欣的扮相一個都不對,曼璐過於華貴,曼楨也不夠樸素,左右看不出這對姐妹花有什麼委身於有錢老男人的必要。
另一種趨勢是豔麗的女特務,這個倒由來以久,大紅唇,大卷發,美則美矣,就是不對勁。《風聲》中徐璐和文詠珊的禮服,放在今天的芭莎慈善晚宴毫不違和。
婚紗也是,許是為了美觀,加入了現代人審美元素,看看宋美齡結婚時的頭紗,再隨便找個民國有錢人的婚紗照,造型師可能會覺得醜。
我們翻看民國老照片,儘管是黑白的,也能看出人們較少穿著奇裝異服,張愛玲在旗袍外罩個短襖,喜用鮮妍顏色,都能被楊絳譏笑,整個印刷廠的工人因為看她衣服停工,現在看看這些衣服蠻正常,無非是袖子寬些,花朵大些,顏色亮些。
而我們影視劇中的民國人,比張愛玲穿得前衛多了,怎麼從沒路人圍觀的?
過去的民國劇,不是沒有誇張服飾,但通常前提與角色身份有關。例如李媛媛在《上海的早晨》飾演的三姨太,這件露肩禮服現在也能穿,在當時已經相當大膽。
電影《知音》中張瑜有中西交融的滾邊大裙子和太陽帽,但因為她演的是名妓小鳳仙。
大多數人還是身著素色陰丹士林旗袍,有一個李小冉和袁泉的百合劇就叫《陰丹士林》,但這種反而在如今的民國劇中很少見,人均不倫不類洋裝。
《圍城》中的方鴻漸是鄉紳後人,算中上階層,趙辛楣、蘇文紈是標準官二代。然而蘇的服裝色彩是相當樸素的,從沒有袒胸露背過。她常穿一件靛藍旗袍,外罩白色罩衫。
她最華麗的衣服是當上官太太之後為了氣方鴻漸,穿了一件無袖白色綢緞旗袍。但在現在的劇裡,官家小姐不僅綾羅綢緞堆一身,還相當暴露,讓“區域性真理”鮑小姐甘拜下風,要知道,鮑小姐的穿衣風格在那時是引為笑談的。
過去男人們最浮誇的服裝是白色三件套配領結,現在則穿得像馬戲團魔術師,《一見傾心》裡的少帥裝居然還有酒紅色呢料。
男主角私下跟女主見面,穿了一件銀灰色印花西裝,乍一看像鋪滿了白色蕾絲,還別了一枚銀色胸針相配。這一身行頭不像少帥,倒像t臺魔豆。
說起少帥,真是這個劇的一樂。男一是少帥,男二也是少帥,第二集出來倆男的還是少帥,彈幕疑惑:少帥是批發的嗎?
北洋政府統帥氾濫,流行在表字後面加帥,這是尊稱。但如果加上別的字就是嘲弄,比如張勳的辮帥,或者某大帥的小舅子叫舅帥。少帥也是戲稱,類似於衙內,很少有人當面叫。少帥代言人張學良,平生最討厭別人叫他少帥,敢當面這麼叫的楊宇霆被他斃了。
服裝現代化,建築豪華化。如果去過上海的名人故居,會發現小洋樓的內部普遍是較為昏暗的,地板顏色也較為暗沉。宋美齡是當時中國最上層最奢華的女人,民國劇的居所不應該超越她的級別了。她在廬山和臺灣的故居,室內除了有當時先進的抽水馬桶、浴缸之外,並無出奇之處。床鋪、傢俱都算極簡,奢侈的是士林官邸的大面積植物園和玫瑰園。
但在我們的民國劇裡,你看到的是歐洲皇宮般的穹頂,八九米的挑高,鋪著紅毯蜿蜒的樓梯,客廳可以隨時開百人舞會。
《金粉世家》的家庭是北洋政府總理,佈置了當時最豪華的景,比起現在隨便一個主角的家居,那個景寒酸了。
以《一見傾心》為例,女主角一出場身處一間華麗的大屋,鏡頭一轉你發現她在船上,這艘船的甲板之簇新之無垠,總之肉眼一看就是棚拍。
《圍城》開篇也是在船上,比比那艘同樣是上等人的海輪,你能相信他們身處一個時代?
明明不具備道具條件,也不知怎的,現在的民國劇特別喜歡把女主角的出場方式設定成留洋歸來,坐遊輪回國。《偵探語錄》借不到輪船,連個帶群演的全景都不敢拍,找了個沒人的角落讓女主角憑欄遠眺就算完事。
《紳探》的女主角窮一些,坐火車第一次來上海,可是鏡頭跟著她走一圈:尖頂的英式大廈、霓虹燈閃爍的廣告牌、復古歐美女郎海報……不說我還以為她到了倫敦呢。
不知從何時起,民國劇中的窮人比都市劇還要稀罕。曾經瓊瑤電影被稱作三廳電影:客廳、飯廳、舞廳。民國劇何嘗不是如此?百樂門、大上海是民國劇標配,主人公一定生活在租界,哪怕是小市民也衣著鮮亮,時常坐黃包車。
當然,主人公更多的是公子貴胄,似乎只有他們有資格戀愛,有資格代表民國,只有電視劇裡才會少帥滿地走。
在民國劇的世界裡,1912-1949年是亮麗的、絢爛的、浪漫的。通常我們指的民國劇應該是北洋政府倒臺前,此後20年還是民國時期,可由於戰爭,無法假裝看不見抗戰、內戰等一系列離亂。
相對和平的北洋時期,隨便找一些當時的影像資料,依然會發現城市貧民枯瘦矮小,鄉紳多為團團臉小胖子,高階知識分子的面貌才接近現代人,但要更清瘦。
清政府的GDP曾是世界第一,北洋政府變成第七,老百姓是相當貧困的。可以參考一下鴛鴦蝴蝶派掌門人張恨水的作品,即便那時他被認為懸浮,也反映了社會現實,他的主角還是有窮人的。
《啼笑因緣》的沈鳳喜是位底層鼓書藝人,在天橋的破棚子演唱。被男主角養起來後學女學生戴眼鏡,剪短髮,在她看來已經是很時髦的行為。男主角家境不俗,但看到次長女兒的高跟鞋用玻璃匣子裝還是大吃一驚。
《圍城》中的方鴻漸為了買件皮衣,不惜讓人看輕,打牌時贏相親物件父母的錢。
《金粉世家》裡的總理少爺也天天管媳婦要錢,這才是時代的每一粒灰,任何階級都有發愁銀錢的時刻。當下的民國劇即使劇情交代主角窮途末路,衣服照樣一套套換。
這種全方位濾鏡讓不看歷史的小朋友對民國產生了浪漫幻想,以為軍閥闊太太整日就是穿著旗袍美裘談談情、跳跳舞,那是沒瞧見她們挨鞭子的時候。古裝劇也只展示宮廷、貴族階級的生活,所以才讓他們對穿越題材無限神往。
負責任地說,真把他們扔到那個年代,他們人生的惟一奔頭就是怎麼再穿回來。不信可以查查古代酷刑,普通人的經濟狀況,飲食起居,人均壽命……不說玩不了手機電腦了,現在幾個人受得了沒有抽水馬桶和空調的生活?再想想古代沒有衛生用品,只能用裝有草木灰的布條代替,公主小姐也是如此。現在永遠比過去好,未來永遠比現在強,除非遇到戰爭和地球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