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表外表裡(ID:excel-ers),作者:周霄、赫晉一,編輯 :付曉玲
今年Q3,網際網路行業集體進入“至暗時刻”,阿里也不例外。
昨天財報一發,營收增速跌至29%,僅次於疫情期間跌幅;毛利率下跌幅度達5%,經營利潤率持續下滑。
巨頭“過冬”,市場擔憂不已:到底是電商生意不再賺錢了,還是阿里不能打了?
我們也有同樣的疑惑,但我們深入拆解財報發現,這份看似差強人意的業績背後,透露著企業經營節奏的調整,而這或許才是錨定阿里價值的所在。
業務向好延續,加速拐點初現
電商行業內競爭愈加激烈,市場上出現一些質疑,認為阿里的電商護城河已越來越淺,新興企業及電商模式蠶食著阿里的份額。然而就2021Q3財報的業務角度來看,阿里的電商基本盤延續《阿里收拳》一文的邏輯,仍然穩固。
如下圖,電商版塊的使用者規模仍在增長走高,且這一季度AAC(年度活躍使用者數)同比增速接近14%,創八個季度以來的最大增幅。
這裡面,使用者增長最為亮眼的是淘特。據財報,截止2021Q3淘特的年度活躍人數超過2.4億。
QM資料顯示,淘特使用者增長從2021年初開始發力,Q3增長幅度明顯提振,相比拼多多、京喜,淘特的使用者增長幅度也更大。
除電商基本盤外,本地生活中餓了麼的使用者增速也值得關注。
如下圖,對比美團,餓了麼過去一年的使用者增長幅度呈現一定的優勢——雖然7月以來增速有所下降,但仍高於美團。
而使用者高速增長的背後,是平臺餐飲數字化升級,供給端商家線上化程序加速,使用者端補貼持續,使用者規模的持續提升。同時,對比2020年9月可以發現,2021年餓了麼下沉使用者佔比有所提高。
當然,在當下競爭激烈的電商行業,實現使用者基數的高速增長,離不開大把砸錢,營銷運作。阿里的營銷費用也在逐季提升。
不過,這個季度的資料顯示,雖然燒錢基數仍很大,但阿里的獲客效率在明顯提高:
2021Q3平臺的獲客成本下降至829元,同比下降28.8%,該下降幅度是2019年以來最大水平。
並且從2020Q3開始,阿里獲客成本和營銷費用佔營收比增長的差額越來越大,進一步說明平臺每花一元錢,能帶動的使用者增長效率在不斷提升。
但我們也多次說過,使用者增長是手段不是目的。對平臺來說,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留在平臺上,且從“瞎逛”轉變為真金白銀的消費。
在這方面,QM資料顯示,淘特的粘性較去年同期有明顯提高;而淘寶的使用者粘性雖整體較2020年有所下降,但從2021Q3開始,出現明顯上升。
業務資料上的穩健表現,體現了企業業務運營的有效性。但業務上的加速和趨勢大好,似乎並未同步體現在財務資料上,甚至財務業績正經歷一個“至暗時刻”。
財務資料承壓,阿里持續收拳
“至暗”最明顯的表現是利潤水平,如下圖,阿里的毛利率從2021年初開始,明顯下了一個臺階,相較以往44%左右的毛利率水平,2021Q3毛利率僅為35%,較上個季度下降5pct。
對企業來說,毛利率的背後是商業底層邏輯的運轉,哪怕1pct的下滑都值得仔細覆盤。而我們梳理認為,阿里2021年以來的毛利率下降原因大致有兩點:
一方面,電商版塊的商家傭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
據財報,下降主要是由於國內消費市場放緩,各平臺為吸引商家入駐,不斷增加扶持激勵政策,使得市場整體的佣金水平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隨著抖快等內容電商平臺崛起,電商行業內部結構出現一些變化。
比如,據財報,阿里雖然在消費電子產品和家居等品類上依然增速強勁,但同樣屬優勢品類的服裝配飾,卻出現增速放緩情況。服裝配飾行業作為可選消費,增速放緩和宏觀大環境相關,但應該看到的是,抖音電商的服飾美妝品類佔比接近半數,這對淘系相對領先的市場地位也構成了壓力。
由此來看,內容平臺電商化,在高take rate服飾美妝品類上的優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競爭力。
除毛利承壓外,阿里多項業務均處於投入期,尚未進入利潤釋放期,需要持續大筆費用投入,使得經營利潤也一定程度受到下行壓力。
其中,最明顯的仍是電商基本盤——由於收入放緩,而淘特等新業務仍需大筆投入,其經營利潤率呈明顯下滑的態勢。
但即便業績承壓,阿里也“必須持續投入”。畢竟身處當下的大環境,保持穩定已變得不易。
拿有著宏觀經濟與行業發展“晴雨表”之稱的廣告行業來說,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中國廣告行業營業額增速整體放緩。
更雪上加霜的是,受強監管的約束,Q3以來遊戲、教育等廣告行業“富礦”板塊,廣告投放數量銳減,導致Q3季度網際網路公司普遍陷入“廣告收入增速降低”境況。
·百度:三季報中廣告收入約為 208.3 億元,同比只增長4.2%,環比增速只有1.1%。
·位元組跳動:11月18日內部會議披露,其國內廣告收入過去半年停止增長。這是自2013年位元組開啟商業化以來,首次出現廣告收入停止增長的情況。
·騰訊:Q3廣告收入全線回落,甚至以騰訊新聞為主要承載平臺的媒體廣告收入,開始負增長。
而回到阿里,除了大環境的影響,自身所處的電商行業競爭也更趨激烈。新玩家不斷入場,抖快試圖對電商市場GMV展開搶奪;老玩家京東和拼多多也依然強勢運營,各種商家補貼和品類擴充沒有停止過。
另外,作為新增長引擎的電商直播,在各家平臺混戰多時後,也出現增長乏力跡象。
如下圖,2021年6月,直播電商使用者規模為3.8 億,與2020年12月資料相比,不升反降。同時,隨著各位主播的開播數逐漸回落,直播慢慢冷靜。
這樣的局勢下,阿里要想保持競爭地位,就要想方法把供需兩端都留在平臺上。如此一來,商家端降低“稅負”和使用者端的補貼激勵,都是必須的。
就消費端來說,目前整個消費市場呈現出“買不動”的情況,平臺需要持續的補貼激勵手段,來刺激使用者消費,提升GMV。
而在商家端,只有扶持商家持續經營,電商基本盤才有豐富的商品供給,而扶持的表現就是幫助店主降本增效。
據阿里2021Q3電話會議:近幾個季度CMR(客戶管理收入)的增長慢於GMV的增長,主要原因是在商家支援計劃方面所做的投入。
此外,在平臺維度上,雖然直播電商仍然不到變現的時候,但平臺對其扶持依然不鬆懈。
種種舉措,都是在如今的環境下,對基本盤業務的穩定。而在此基礎上,才能持續補給對戰略業務的投入。
目前來看,本季度的戰略投入,雖降低了企業利潤,卻有顯著成效:
·淘特:本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2.4億。
·社群商業平臺(淘菜菜):GMV季度環比增長超150%。
·雲計算:虧損收窄,新技術和產品陸續釋出。
基於此,投入依然會繼續,不過投資重點或有變化。
據2021Q3電話會議:未來會繼續在戰略新興業務領域進行投資,這體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是使用者基礎,包括淘特、淘菜菜,擴大運營基礎,同時推出更多服務;在全球化有lazada和Trendyol,這些投資不是一年期,而是持續若干年。
總體來看,當前背景下,阿里在戰略上仍處於蓄力階段。體現在財報上,似乎業務與財務增長不同步,但這是財務資料滯後於戰略調整的結果。
而業務的穩健向好,意味著企業的競爭力和持續增長的潛力,其背後或預示著財務指標好轉的曙光。
小結
2021Q3網際網路行業“過冬”的大背景下,阿里仍在戰略蓄力。
而這樣的(投入)蓄力,不可避免讓阿里利潤再次承壓,進入業績至暗時刻。但持續運作下,業務層面的向好,讓未來業績,有了想象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