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風君
不完滿才是人生。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這句話,是“感動中國”給季羨林先生的頒獎詞。
他是自民國翩翩走來的風流人物,是世人眼中的學術泰斗。
大師已逝,但作品永存,智慧猶在。他筆下的文字,乾淨通透,寥寥幾句,便說透了人生真味。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沒有誰總能透過你堅強的外表看到你脆弱的內心。“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哪怕是最親近的人,也只能相伴你一程,不能陪伴你完整的一生。
季羨林一生並非順遂,他幼年便與母親分離,寄人籬下,求學之路,孤獨一人,好在季羨林擁有處理孤獨的能力。人的本質就是孤獨,適應不了孤獨,就難以活好這一生。
總有一段路要自己走,總有一些問題要自己去面對,總有一些傷痛要靠自己去治癒。在難熬的日子裡必須要學會靠自己,安慰自己,激勵自己。孤獨不是必須要承受的結果,而是一種忠於自我的選擇。
每一段孤獨的時光都值得被銘記珍藏,那是一種最真實的存在狀態,只要專注地做好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只有學會與孤獨共處,才能找到浮世清歡。
“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你想得到些什麼,就會相應地失去些什麼。
但即便是不完滿又怎樣,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接納人生的不完滿,你才能內心平和坦然地過好這一生。
對己可以不煩不燥,對人可以寬容諒解。不求完滿,但求完善,要知道,努力追尋的過程才最美好。
一個人瞭解世界的方式無非有兩種:一是讀萬卷書,二是行萬里路。
讀書,是天下第一等好事,是我們瞭解這個世界、開啟認知大門不斷前進的一把鑰匙。
焦慮時,讀書為你撫平思緒,忘記煩惱;迷茫時,讀書給你指明方向,照亮前路;困頓時,讀書讓你開懷釋然,自在無憂。你花在讀書上的時間,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即使生活簡樸,但你精神始終豐盈;哪怕深陷泥淖,你也可以仰望星空。
聰明是天賦,糊塗卻是一種難得的智慧。難得糊塗不是真糊塗,而是放下困惑後的清楚,是大智若愚的態度。
人一生,大事偶爾有,小事頻繁生。很多事情稀裡糊塗,說不清楚,沒有答案。而越是想弄清楚,生活越痛苦。
生活之中要懂得“糊塗”,既然過著現在,就認真感受當下的美好,認真體驗,不虛度這段時光,便是收穫。
“心裡總覺得沒事情做,其實事情多得很,只是不逼到時候,不肯下手而已。”
安於現狀,耽於享樂,大抵是人性共有的弱點。豈知一派歲月靜好中,也時時會有危機襲來。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如果你一直得過且過,待在舒適區裡,將永遠都不會成長。
一個人倘若太過醉心於眼前的現世安穩,難免會在危機來臨時手忙腳亂,所以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聖人先賢和凡人白丁都推崇的智慧,歷史也告訴我們:有備無患才能換來長治久安。因此,在平時保持“無事如有事”的狀態,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唯有勇敢地面對生活,不斷朝著目標前進,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他人著想,是善良;為自己著想,是自愛。
知道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的人,相處起來讓人如沐春風。懂得取悅自己、不輕視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善意就像空氣一樣,是會流通的。我們善意地對待別人,自然也會收穫善意。投資善意,就會收穫善意;相信善良,就會看到善良。
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活著,讓自己開心;做人,讓別人舒心。
“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能瞭解他人是一種聰明,但能看清自己則是一種智慧。人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
欺騙自己要比欺騙別人容易得多,但叫醒自己要比叫醒別人困難得多。“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不自欺,不裝睡,就是認識自己的第一步。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種修養,是心態上的成熟。謙虛、低調、內斂、有度,會讓一個人的胸懷更廣闊,格局更遠大。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便是做人最大的底牌。
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上不傲人,在下不卑人,才能看清自己,理解他人。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秉持一顆謙卑心,正視世間萬物,才能行穩致遠。
主播:白莎
曾任河南電視臺《天下豫商》編導、欄目配音
一個喜歡用聲音去和這個世界溝通的大女孩兒
文章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作者:儒風君,關注儒風大家,讀懂中國文化。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