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直實行“滿漢不通婚”的國策,不管是皇室宗親,還是一般的滿洲旗人都不能和漢人通婚。這一規定,直到慈禧晚年才被解禁,不過皇室公主、格格依然不能和漢人通婚,僅限於一般的旗人。
滿漢不通婚的規定應該是在順治朝以後確定的,而據御史推測,可能與孝莊皇后有關。孝莊骨子裡是堅定維護滿蒙聯姻的,她在宮中就曾懸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漢女不得入宮”。清初時期,滿漢通婚的例子還是常見的,努爾哈赤時代,就有不少明軍降將娶了格格,而且有確切記載的,清初時還有三個和碩公主下嫁漢人的例子。
第一個是和碩恪純長公主
和碩恪純長公主是皇太極第十四女,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她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大名——建寧公主。
和碩恪純長公主,名叫阿吉格,生於崇德六年十二月,生母是皇太極庶妃蒙古察哈爾部奇壘氏。清代公主的封號也是在崇德年間開始形成定製的,此前汗、貝勒之女都叫“格格”,皇太極稱帝后,才效仿明制,始稱公主,並定皇后所生之女為“固倫”,妃子所生之女以及皇后養女為“和碩”。而且,公主只有在下嫁時,才會給予具體的封號。所以,和碩恪純長公主出嫁之前的封號,僅僅是“和碩公主”。
順治十年八月十九日,和碩公主下嫁吳三桂之子吳應熊,順治帝下詔封“和碩長公主”,並頒給公主金冊。到了順治十六年,又改名為“和碩建寧長公主”,不久又進和碩恪純長公主。在官方史料中,一般都不稱呼建寧長公主。
和碩恪純長公主下嫁吳應熊本是朝廷為了籠絡吳三桂,但順治帝並沒有想到,自己的妹妹最終會落得孤家寡人的悲慘結局。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造反,康熙帝下旨處死了吳應熊和其子世霖,和碩恪純長公主受到牽連,至於和碩恪純長公主本人及其他幼子則被幽禁。在平定三藩的過程中,康熙帝似乎對這個親姑姑沒有多少照顧,只是口頭表示出遺憾,最多也就是派人前去探望安慰而已。
到了三藩徹底平定後,即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康熙帝下令將和碩恪純長公主所生的吳三桂“二幼孫縊殺,諸庶孫斬首棄市”。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長公主薨,年六十三。終其悲苦一生也只得到了不冷不熱的官方祭文而已。
第二個是和碩和順公主
和順公主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公主,因為她是裕親王碩塞次女,儘管也是皇太極的親孫女,但畢竟不是順治帝所生。
和順公主生於順治五年八月,大概在順治十三年前後,她被順治帝的寵妃董鄂氏撫養。因為董鄂氏進宮後,一直沒有生育,順治帝為了排解她的寂寞,便將碩塞之女認為養女。
順治十七年,她被封為和碩和順公主,時年13歲。同一年,由孝莊指婚她嫁給平南王尚可喜之第七子尚之隆,此時的尚之隆在宮中擔任侍衛。
三藩之亂時,由於尚可喜沒有附擬吳三桂、耿精忠,堅決擁護清朝的統治。所以康熙帝對尚可喜一家頗為讚賞,晉封他為平南親王。而尚之隆作為額駙也很得康熙的寵信,官至內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尚之隆這一脈因和皇族聯姻,其後裔世世代代縉紳聯綿、簪纓繁續。一直到清末,極盡顯赫之榮。和順公主於康熙三十年去世,享年44歲。
第三個是和碩柔嘉公主
與和順公主一樣,柔嘉公主也非順治帝親生,她是安親王嶽樂之女。順治九年和順公主出生,但不久便被撫養宮中,到了順治十四年時,也和和順公主一樣,成了董鄂妃的養女。
順治十五年,為了安撫三藩之一的靖南王,順治帝將其指婚給了耿仲明之孫耿聚忠。不過當時柔嘉公主年方七歲,直到康熙二年,兩人才真正完婚。柔嘉公主命不好,22歲就去世了。而就在柔嘉公主去世的第二年,耿聚忠的大哥耿精忠起兵造反。
耿聚忠和耿昭忠兄弟不願背叛清廷,極力反對大哥造反,。熙十四年(1675年)七月康熙皇帝叫其招降耿精忠。康熙十九年(1680年)耿精忠叛亂被平定,耿聚忠去福州處理善後事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耿聚忠去世,同年四月康熙皇帝派禮部尚書伊桑阿代表自己前去祭祀耿聚忠,並賜諡號“愨敏”。
柔嘉公主和耿聚忠生下一個女兒,名字不詳一般叫耿氏。這個耿氏後來嫁給了明珠的兒子納蘭揆敘。康熙晚年,納蘭揆敘也是很受重用的,只不過由於站隊問題,後來被雍正帝打擊報復。
以上三個下嫁漢人的公主,其結局有好有壞,但其根本出發點都是出於政治需要,為安撫三藩而下嫁的。到了康熙平定三藩之後,皇室公主、格格,大部分就是遠嫁蒙古或是下嫁王公貴族之後,至清代滅亡,再也沒有出現公主下嫁漢人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