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山無常勢,水無常形,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印證了這一點。歷史總是不按套路出牌,猜到開頭卻猜不到結尾。
1.明末,以李自成、張獻忠為代表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成為壓垮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崇禎皇帝吊死煤山。然而,隨著清軍入關,明朝將領紛紛降清,搖身一變成為清軍,農民起義軍卻和南明朝廷合作,成為南明抗清的最後一抹餘暉。
李定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李定國曾是張獻忠的心腹部將,在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初,李定國領兵八萬進攻湖南,佔領湖南部分地區後,繼而進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定南王孔有德(原明朝大將毛文龍部下,崇禎四年投降後金)自殺。
七月初,李定國佔領桂林,隨後,兵鋒直指長沙。清廷聞訊大驚,急遣十萬大軍南下馳援長沙。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退守衡州。清軍主帥、敬謹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包圍,四面猛攻,尼堪被斬殺,清軍全軍覆沒。
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六月,當得知永曆皇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吳三桂絞死後,李定國悲憤成疾,鬱鬱而終。
夔(音同奎)東十三家:大陸最後的抗清力量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後 ,其餘部劉體純、郝永忠、李來亨、袁宗第等人轉戰至川鄂邊區,並接受了南明永曆政權的冊封。他們以湖北興山縣茅麓山為中心、佔有20餘縣、擁兵數萬,被稱為夔東十三家。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清四川總督李國英(原為明朝大將左良玉麾下總兵,清順治二年降清)率清軍圍剿夔東十三家。劉體純等率眾英勇反擊,激戰數日,雙方死傷甚眾。十二月,袁宗第戰死,劉體純全家自縊,誓死不降。
康熙三年(1664)八月,李來亨於茅麓山焚其妻子後自縊而死,夔東十三家覆滅,大陸最後一隻抗清力量就此失敗。
2.五四運動時期的愛國學生,在日本侵華時期晚節不保,淪為日本人的漢奸為虎作倀。
一戰後,巴黎和會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拒絕了中國收回德國在華權益的正當要求。1919年4月底,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失敗的訊息傳回國內,國人大譁,群情激憤。5月4日,北京高校愛國學生為抗議北洋軍閥的賣國行徑,上街遊行示威,併火燒趙家樓(曹汝林住宅),痛打章宗祥,引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工人罷工、商人罷市,聲援愛國學生。在這些學生裡面就有日後的大漢奸梅思平。
梅思平是浙江永嘉人,北京大學畢業,曾任中央政治學校教授、國民黨中央法制專門委員會委員。抗戰爆發後,梅思平失掉了民族氣節,先後擔任汪偽政府工商部部長、內政部部長、浙江省省長等重要職務,幫助日本侵略者殘害淪陷區人民。1945年抗戰勝利後被捕,1946年9月14日被槍決,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