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性涼味苦酸,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止汗。主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 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
1、白芍配桂枝
白芍和營斂陰,桂枝辛溫通陽,升浮發散,二者一靜一動,一斂一散,一補一開,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使發汗而不傷陰,這種配伍見於《傷寒論》中之桂枝湯、小青龍湯。常用量:白芍12 g ,桂枝6 g 。
2、白芍配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與白芍配伍達酸甘化陰之效,首見於《傷寒論》太陽病變證的治療配伍,臨床用治陰虛不濡之筋脈攣急,筋惕肉瞤,肝木凌脾之中虛腹痛,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等。用於緩急止痛時,白芍甘草等量;用於口腔潰瘍時,甘草生用,量取15 -24 g ,白芍 12-15 g 。
3、白芍配黃芩
白芍配黃芩,始見於《傷寒論》之黃芩湯,仲景以此調治 太陽少陽合病,下痢腹痛。黃芩瀉大腸之裡,配白芍以補太陰之虛,雖下痢而不致中 虛。又如白芍配伍黃柏,醋糊為丸,名芍藥柏皮丸,即是此類 配伍之意。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急性菌痢等。
4、白芍配附子
附子為大辛大熱之品,溫煦五臟陽氣,白芍酸斂益陰,能 緩附子之辛熱燥烈,溫陽祛寒而不傷陰動血。
5、白芍配天麻
天麻質厚重,味甘性溫入肝經,能平肝鎮驚熄內風。白芍與天麻相配,養陰以制亢陽。臨床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陽化風及陰虛陽亢之眩暈、頭痛、耳鳴、高血壓病、更 年期病變等。
6、白芍配當歸
補血養肝,如四物湯。四物湯主治營血虛滯,為補血和血之常用方。方中熟地滋陰填精,白芍和營養肝,為血中之血藥。當歸補血行血,川芎活血行滯,為血中之氣藥。而一般肝病養血和血,多去滋膩的熟地和偏於辛竄之川芎,專取歸芍二味,陰陽動靜相配,既補血,又和血。
7、白芍配柴胡
和肝洩熱,如四逆散。四逆散主治傳經熱邪,陽氣內鬱之四肢厥逆症。方中柴胡疏肝洩熱。白芍和肝養肝,二藥配伍,一散一補,共奏和肝洩熱之功。疏肝藥多辛散耗燥,臨床用藥中多配白芍護其肝陰。
8、白芍配白朮
疏肝補脾.如痛瀉要方。痛瀉要方主治肝鬱脾虛的洩瀉。因肝旺脾弱, 故用白芍疏肝止痛,白朮健脾燥溼,二藥合用,補中寓疏,瀉肝補脾,調和氣機,則痛瀉可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