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從流程上來看,今年6月開啟了醫保談判,11月公佈初審資格。
初審主要是形式審查,公佈藥品價格,檢視資料是否齊全等等。
而我們喜聞樂見的靈魂談判階段,是在後面的複審和談判。
這次120萬的網紅藥(阿基侖賽注射液,下面簡稱奕凱達),通過了初審,但沒有進入後面實質性談判。
相當於是把准考證準備好了,開考時沒進考場
復興凱特,也就是奕凱達的生產廠家,做出這種選擇,被解讀為“戰略性放棄”。
簡單來說,就目前階段而言,“以價換量”的策略對奕凱達並不合適。
這裡有患者的選擇,也有歷史資料的評估。
首先,CAR-T的適應症有限。
目前CAR-T的適應症是復發難治的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但是對此,很多患者並不知情,市場接受度並不高;
對剛剛發現淋巴瘤的新患者,60%-70%都可以透過化療或靶向治療。
而且,更加經濟實用。
畢竟,和CAR-T動輒100多萬的價格相比,靶向藥還是便宜多了。
因此,CAR-T的市場滲透率並不高。
(患者有限,用的人也少)
那麼實際情況是否真是如此呢?
還……真是這樣。
美國FDA目前批准CART療法的藥品一共有兩種:Kymriah,以及Yescarta。
去年一年,兩種藥加在一起的銷售額6億多美金。
按銷售額算一下,兩款藥品的患者人數是2500人左右。
但是看患者總數,美國2020年新發淋巴瘤患者81759例,滲透率不到3%。
那麼在這個階段,“以價換量”就顯得不那麼有吸引力。
我們對比看看其他進入醫保的藥品情況,就會有更深的理解。
比如,全球“藥王”修美樂。
之所以叫藥王,是因為修美樂連續很多年,都是全球最暢銷藥品。
2019年,修美樂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價格從7800元/支,降價到1290元/支。
這都不是打骨折了,照著腳脖子來一刀。
為啥修美樂敢“以價換量”?
因為中國患者太多了……
修美樂在我國獲批的適應症有5個,包括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多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患者市場真的太大了:
我國有各類風溼性疾病患者2億多人。
這其中,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超過500萬,強直性脊柱炎近400萬,系統性紅斑狼瘡約100萬人,我國銀屑病患者達到650萬。
所以,修美樂需要,也有底氣進入醫保以價換量。
還記得CART去年在美國賣了多少嗎?
相比之下,也能理解復星凱特(奕凱達的藥廠)的選擇。
那麼對患者來說,
至少到目前為止,一些創新藥、特效藥,還是要依靠商業保險。
這是一些患者的出路,可能也是藥廠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