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我們在動物園中最常見的獼猴(學名恆河猴),竟然有一天會身價暴漲,從年初的6萬一只漲到了10萬一只,仍然是供不應求的局面。
當然,這些獼猴的購買方,並不是世界各地的動物園,而是一些藥企和生物科技機構,購買它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觀賞和馴養,而是為了做實驗。
那麼,為何一定要用恆河猴做實驗?
恆河猴就是最普通的獼猴,它們的體重大約在11-15斤左右,體長在47-64釐米左右,並不算大型的靈長類動物,但是在世界上,卻是非常知名的,原因就是在生物科學實驗方面,基本上都是使用恆河猴來做實驗。
而且在人類嘗試著進入太空的早期實驗階段,恆河猴也是先行代替人類,進入過太空,包括美國宇航員在1969年成功登月,事實上都與恆河猴有關。
那麼,為何一定要用恆河猴來做實驗呢?事實上,地球上和人類基因最相似的動物,是黑猩猩,特別是倭黑猩猩,它們和人類的基因差距僅為1.2%。
但是,由於黑猩猩和人類是親近關係,一些研究者認為,人類事實上就是“第三類黑猩猩”,再加上黑猩猩本身就是瀕危物種,因此,國際上是不允許用黑猩猩去代替人體來進行實驗的。
恆河猴雖然不是和人類最相似的靈長類動物,但是它們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仍然達到了94%,同時,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它們的身體反應也和人類極為相似,再加上自然界中,恆河猴的數量有很多,而且它們很容易人工繁育,這就導致恆河猴成為了人類實驗物件的不二之選。
當然,由於過去恆河猴養殖業並沒有形成規模,很多地方使用的,都是野生的恆河猴做實驗,這也導致如今野生的恆河猴數量銳減,它們已經成為了易危動物,所以,野生的恆河猴是不允許作為“實驗猴”的,而且在我國,野生恆河猴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那麼,為何美國被恆河猴“卡脖子”?
恆河猴是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東南部的一種靈長類動物,儘管它們的分佈範圍廣,數量有很多,但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卻並沒有野生的恆河猴,因此,想要用恆河猴來進行實驗,美國只能靠進口。
有恆河猴和人類DNA相似度極高的原因,這就導致所有可以感染人類的傳染病,事實上恆河猴都是可以被感染的,甚至包括小兒麻痺、結核病、瘧疾等等,去年開始,由於疫情的原因,導致新藥和疫苗實驗的用猴數量激增,而養殖實驗猴,和養豬養雞不一樣,需要的時間很長的,這就導致很快實驗猴的庫存就不足了,自然也就一猴難求了。
從時間上來看,一隻實驗猴從出生到性成熟,大約需要5年的時間,再加上一些猴子會對母猴過度依賴,從而導致生長緩慢,因此,平均同一批的實驗猴從出生到可以售賣,至少需要5-8年的時間。
儘管實驗猴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猴誕生,但是由於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越來越多,對於實驗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些都導致實驗猴的缺口也越來越大。
拿我國來說,每年我國實驗用的恆河猴,大約需要3萬隻左右,因為每種新藥物的動物實驗,都至少需要70-80只的實驗猴才可以。
而美國對於實驗猴的需求量則要更大,除了美國國內的7家靈長類研究中心,每年會提供2.5萬隻左右的實驗猴之外,美國還至少需要進口大約3萬隻以上的實驗猴,才可以勉強夠用,去年以來,由於疫情的原因,這也導致美國的實驗猴需求量更大。
而我國原本作為美國實驗猴的出口大國,如今在實驗猴短缺的情況下,出口量也是大幅度降低,這就導致美國的實驗猴進口數量在銳減之後,就出現了被“卡脖子”,無猴可用的局面。
所以,美國國內的媒體,也是從今年7月份開始,就不斷指責我國,認為是我國阻斷了實驗猴的出口,導致美國無猴可用。
當然,美國也可以向東南亞其他國家購買實驗猴,畢竟很多東南亞國家因為本身科技水平有限,所以他們國內對於實驗猴的需求量並不大,主要都是供給出口了,但是由於實驗猴的價格一路走高,美國也是“吃不消”的,那麼,在你看來,我們應該繼續出口實驗猴給美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