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能在“髒亂差”方面與印度比肩的國家有很多,南亞六國(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斯里蘭卡)基本都沒有較為完善的社會環境,但能超越印度的恐怕也就只有孟加拉國一家,很多人對這個國家的基礎印象似乎都停留在火車掛人、垃圾遍地,相比於我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孟加拉的交通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在這裡“扒火車”已經成了一種常態,很多時候一列火車外面掛著的“乘客”比裡面坐著的還要多,這不是誇張,也不是玩笑。
據統計孟加拉每年的火車運載量有4000多萬,但貧窮的孟加拉沒有完善的交通設施支撐這麼龐大的運載量,所以孟加拉人民只能“兵行險招”,把自己當成一個裝飾品掛在火車身上,而如此做法最終也導致了另一個大問題的出現,那就是堵,在孟加拉首都達卡,不管你是火車還是私家車,平均行駛一公里就得花費半個小時,這就是真實的孟加拉國,一個把“火車掛人”變成日常的國家,一個垃圾遍佈全國的國家,一個食不果腹的國家。
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向發達國家靠攏,可孟加拉還在為溫飽問題發愁,整個孟加拉國有60%的人至今還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其中有35%的人可能壓根就沒飯吃,連聯合國都對這個國家絕望了,聯合國環境組織早已宣佈放棄孟加拉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孟加拉如此貧窮?它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孟加拉國土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對比中國和印度無疑是個小國,我國的一個安徽省就已經接近整個孟加拉國的總領土面積,但就是這麼點國土,裡面卻生活了超1.6億的人口,跟俄羅斯的人口總數旗鼓相當,想想就覺得擁擠,但龐大的人口基數並沒有給孟加拉帶來紅利,其國家人均GDP僅為1750美元,這個數字就算放在非洲也是極為寒酸的。
不過別看現在的孟加拉國寒酸至極,歷史上它也有過一段極為輝煌的年代,14世紀的時候,孟加拉出現了一個孟加拉蘇丹國,當時的孟加拉蘇丹國是整個世界都眼饞的富庶國家,地處熱帶,水熱、水源條件都非常好,在那個以農耕為主的時代,這樣的條件等於就是老天賞飯吃,而且孟加拉85%的國土都是平原,還有肥沃的恆河三角洲輔助,農作物栽種下去後幾乎不存在死亡的情況,毫不誇張的說,隨便在田裡扔一棵禾苗,年底都能結出飽滿的稻穗。
因為生活條件不斷提升,孟加拉的人口也隨著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到16世紀時,孟加拉已發展成次大陸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昌盛的繁華地區,到過這裡西方人無一不感嘆道:“這裡遍地都是黃金和珠寶”。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時間走到17世紀,孟加拉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拉開了序幕,首先進入孟加拉的外族人是蒙古人,蒙古人在橫掃南亞建立莫臥兒帝國的同時,也順手將孟加拉征服,此後蒙古、突厥貴族對孟加拉實施了近百年的橫徵暴斂,但這遠遠不是孟加拉人民噩夢的盡頭,比蒙古統治者更可怕的,是西方殖民者。
莫臥兒帝國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林在印度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
18世紀工業革命掀起了一股世界熱潮,由此誕生了強大的殖民者,他們在世界各地擴張自己的殖民地,1757年屬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殖民軍盯上了孟加拉,當時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軍事力量空前強大,打南亞次大陸的這些土著不過就是放幾炮的事,經過短暫的普拉西戰役之後,孟加拉王公投降,南亞地區長達190年的英屬統治就此開始。
儘管英國統治下的孟加拉國人民苦不堪言,辛辛苦苦勞作一年之後,95%的收穫都要上交給英國,孟加拉一度淪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但唯一的好處就是英國人加速了南亞實現近代化的程序,他們給南亞帶來了鐵路、公路和火車,也帶來電燈、城市和金融中心,而這也在日後幾百年內成了印度人口中英國人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因為有了英國人帶來的這些現代化文明,才使得民族不同、語言不通的南亞大片土地實現了統一。
當時由於孟加拉各方面都比印度要富庶,所以英國殖民者就在孟加拉開闢了一個“大本營”,這個“大本營”就是如今印度引以為傲的加爾各答,英國人以加爾各答為基礎,很快就基本完成了對整個印度的掃蕩,然而統治後出現的新問題卻讓英國殖民者們頭疼不已,因為整個南亞地區有200多個民族1600多種語言,根本沒有辦法整合,怎麼辦呢?“聰明”的英國人隨即便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他們將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遷走,然後將孟加拉人送到印度,最後再把印度人遷居到巴基斯坦,一整套人口大轉移操作後,整個南亞地區基本亂了套,而這也是後來南亞地區民族、宗教和領土糾紛的由來,全拜英國人所賜。
1857年印度爆發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暴亂,甚至差點推翻了英國統治,起因就是部隊引進新的恩菲爾德式步槍時所配備的子彈塗油包裝紙使用的是牛脂和豬油,一直以來印度人最害怕的就是因吃了某些禁食而失去種姓,而牛和豬恰好是印度教和穆斯林的禁忌,如此一來印度士兵覺得這是對他們聖靈的一種大不敬,也對自己人格上的一種羞辱,於是那一天所有的印度士兵達成共識:反了他孃的。
遺憾的是這次大起義並沒有成功,英國的火炮很快就焚盡了印度人的怒火,事後英國王室取締了東印度公司,設立英屬印度,並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但最無辜的還是孟加拉,這一戰之後孟加拉被納入英屬印度的統治之下,不僅要受命於英國人,還要被印度人使喚,也就在這個時候,孟加拉人謀求獨立的念頭埋下了種子。
二戰時印度因為幫助英國人抗擊日軍,且兩國事先有約,戰爭勝利後就給印度以獨立的身份,隨著《蒙巴頓方案》的簽訂,被英國統治一百多年的印度終於可以獨立生活,且考慮到印度各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英國宣佈印巴分治,各自獨立。
1947年6月3日,蒙巴頓向外界正式公佈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
然而就在大家都皆大歡喜的時候,孟加拉又一次成了受害者,由於孟加拉人基本都是穆斯林,所以英國人根本不考慮孟加拉人自己的意願,直接就把孟加拉劃給巴基斯坦,美其名曰“東巴基斯坦”,而西孟加拉則被印度納入自己的領土,好傢伙,這一波獨立孟加拉人是一點油水都沒撈到。
這種強行劃分在獨立不久之後就出現了大問題,由於民族、宗教、經濟以及領土等各種糾紛使得各地區矛盾頻發,其中兩次印巴戰爭打得赤地千里,也打得東巴怨聲載道,因為東巴基斯坦貢獻了GDP的60%以上,最後得到的財政預算卻只有20%,長期以往,孟加拉人也開始有了情緒,1970年東巴人民聯盟提出“東巴自治綱領”,決定聯合所有孟加拉人謀求獨立。
當然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否決,領頭的拉赫曼還被判處叛國罪執行逮捕令,當時正處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高發期,這個“意外驚喜”很快就被印度得知,為了打擊巴基斯坦,印度直接單方面宣佈“孟加拉獨立”,並允許孟加拉人在加爾各答成立臨時政府。
接下來的事情基本就是流程化操作了,巴基斯坦派軍隊進入東巴維穩,東巴不肯,雙方只能刀兵相向,此時已是美蘇冷戰高峰期,印度背靠蘇聯,蘇聯得知此事後,立刻派軍進入南亞地區支援印度和孟加拉的軍事行動,而親美的巴基斯坦由於大部分港口被印軍提前封鎖,無法得到美援,很快就招架不住投降了,1971年3月26日聯合國正式宣佈孟加拉獨立,次年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然而獨立之後孟加拉人才發現自己又陷入了一個新的“圈套”,雖然印度人幫助孟加拉獲得獨立,但也從此把持著孟加拉的政治、經濟,孟加拉獨立後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印度政府的控制,這讓孟加拉人很不爽,於是1981年陸軍總司令艾哈邁德發動軍事政變,奪了總統拉赫曼的“鳥位”,孟加拉就此進入軍政府時代。
艾哈邁德統治下的十年也是孟加拉人一個多世紀以來幸福指數最高的十年,在任期內,艾哈邁德積極倡導與周邊國家(巴基斯坦、美國、中國和蘇聯)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大力發展孟加拉經濟能力,到艾哈邁德卸任時,孟加拉的GDP比起剛獨立時翻了4倍多,但眼看著孟加拉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印度有些不開心了。
一直以來印度都想在南亞地區確立自己地區霸權的主導地位,所以不斷對周邊幾個國家出手,以此控制各國的政治以及經濟,孟加拉自然也是印度要控制的國家之一,由於印度有106塊飛地在孟加拉國,孟加拉國也有92塊飛地在印度,所以兩國之間不可能完全脫離關係,這也使得孟加拉獨立後的發展始終受到印度的牽制,可憐的是像孟加拉這樣的小國基本沒有可以與印度抗衡的資本。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本來還過得下去的孟加拉人瞬間跌落谷底,經濟急劇衰退,至今仍未恢復,而與經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孟加拉的人口,在幾十年內一直呈增長趨勢,越窮越生導致人口成了孟加拉如今面臨的最大困境,經濟發展和基建建設的速度根本跟不上人口的增量,無業人口越來越多,最後形成了一個又一個貧民窟,找不到活幹的孟加拉年輕人,要麼擠在貧民窟中荒廢餘生,要麼走上一條犯罪的不歸路。
除此之外,由於孟加拉地處恆河下游,使得他們成了印度生活和工業垃圾最好的接收點,每年都有大量的印度垃圾從上游飄到下游,而孟加拉政府又無力治理,最終導致孟加拉如今髒亂差的局面。
截止到21世紀的今天,孟加拉人民的文盲率依舊高達80%,教育的缺失使得孟加拉男女不平等的問題異常嚴重,環境汙染嚴重、社會建設缺失、遍地都是垃圾,從獨立後到今天,孟加拉的日子似乎並沒有因此變好,而這一切的背後都與印度脫不了干係,很難想象如果無法掙脫這層枷鎖,孟加拉日後會何去何從。